宋秋霏
摘要:當前我國大力提倡立德樹人教育,思政課程作為培養與建設學生思想道德的課程,應當全面發揮其立德樹人思想引領主要作用。因此,教學在課上講解中應當與此為基礎教育目標,組織與開展議題式教學方法,緊扣議題發揮思想道德建設基礎作用,圍繞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教師設計議題時,通常按照事理邏輯揭示其中的學理思想,從而能讓學生遵循議題思想主旨進行學習,從而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與實踐。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應用;教學
引言:赫爾巴特認為,“教學具有教育性”。議題式教學方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應用,需要緊緊圍繞議題而展開,以具體的課程為目標進行總體設計與組織,如首先設定教學目標,按照事理邏輯揭示其中的學理思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始終緊扣教師所布置的議題,這樣展開議題式教學較容易實現教書育才目標,讓學生始終緊跟教師的思路,不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啟發自身思考,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成為課堂的主人,將學習與思考融為一體,不斷讓學生在學習中以思考深化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感。
一、以教材為基礎合理設定教學議題,構建高效思政課堂
事實上,學生所學知識主要來源于教師,所以說教學所布置的課程一定程度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因此,議題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其議題的選用是更為重要的,所以教學在進行議題選用時候,應當首先結合其可以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融合程度,讓結合熱點社會時事進行巧妙融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緊跟時事,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建立生活化聯系,并且能用自身所學知識去分析社會問題,從而能夠充分體現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作為思政課程的價值[1]。
以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法治九年級課程“做更好的自己”為例,課上教學便可以選取當前社會中的青少年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同時借助多媒體中的圖片、視頻等形式為學生進行知識講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參與程度。同時,在進行知識講解過程中,可通過問題來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以實際的案例結合學生的思考來啟發個性化學習與理解。如此一來,以環環相扣的五個議題,增強了課堂的思辨性,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能讓學生通過學習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并且獲得思想啟發,能夠在緊扣教材中對其進行深化,并且向生活化拓展。
二、科學構建議題與之設計,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
眾所周知,議題式的思政課堂沒,應當有別于傳統教學課堂,同時超脫于傳統教學課堂,應當是對學生具有更強的啟發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多的思考空間[2]。因此,為了更好的落實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加強思政課程的思想道德引領作用,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應當根據課程主題適當進行議題設計,根據有序、有效等原則,充分把握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早完成基礎教學目標區前提下將議題落實在各個環節,以此來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與學習實效,讓思政課程能夠在學生的內心深處長久駐扎。
以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法治九年級課程“中國的機遇與挑戰”為例,課上教師進行知識講解中,為了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當前的總體發展格局與發展路徑,教師可在課上進行連續議題設計,如首先針對學生的基礎學習引入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隨后則可以在課上適當進行課題拓展,引入更多的知識點,如“”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等,讓學生可以在課程學習總獲得更多思考,同時能夠了解到我國的總體發展路徑與總體發展格局,進而突出其學習實效,引發學生深入學習。
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議題設計,把握思政課程引領作用
事實上,思政教學更具有天然的立德樹人功能,而議題式教學設計,其價值首先就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功能,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始終緊扣議題進行學習與思考。因此,如果教師在關注知識目標的基礎上可以將學生作為課程組織與設計的中心,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引發思考,且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3]。如此一來,教師在進行議題式課程設計上,便可以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賦予議題育人意義,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思想品德與情感上的總體提升,使得課堂設計更容易出彩。例如課程“學無止境”,教師便可以學生為中心,并鼓勵學生以議題式教學的思維方法進行思考,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深厚的學習意識,從而讓學生的思想品德與情感得到雙重提升,建立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學習目標。
綜上所述,議題式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應當選定議題材料與環節,以議題為基礎構建相應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始終得以通過思考進行思想道德提升,并且讓學生在議與辯中拉近時代感,喚醒學生,讓學生心悅誠服,在他們心中形成真善美,為自己圓夢,助他人圓夢,同心共筑中國夢。
參考文獻:
[1]袁娟青.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1(17):116-117.
[2]雷鳴.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新思路[J].讀寫算,2021(06):5-6.
[3]焦玉蘭.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新課程,2021(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