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還面臨著很多的困境,亟需探索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本文簡要分析了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現狀,并提出了幾點相關的實施路徑,以供業內人士參考。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現狀;路徑
一、民族音樂文化概述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民族,這些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都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民族音樂文化就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自農耕文明時期開始一直到今天,我國各民族創造出了大量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音樂,與此同時也逐漸形成了十分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雖然對于很多人來說,音樂只是一種消遣娛樂、放松心情的方式,但民族音樂并不僅僅是用來讓人消遣娛樂的,從內容上來說,它是一種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生活和情感狀態的音樂,通過聆聽民族音樂,人們除了能夠得到聽覺上的享受之外,還能夠從中了解到十分鮮活多樣的民族風俗文化,因此可以說民族音樂就是向外界展示民族文化的一扇窗戶。積極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對于保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多樣性以及促進人類音樂文化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當前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受到了不少外來文化的沖擊,因此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就成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現狀
(一)缺乏教育傳承和傳承人
一直以來,我國在音樂課程設置方面主要借鑒的是西方經驗,因此其中所涉及到的民族音樂內容并不是很多。雖然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實施,很多專業藝術院校都開始更加重視民族音樂教育,并且也開始將其設置為一門單獨的課程,但主要還是把民族音樂看成是一門傳統學科,除了講授一些基本的民族音樂理論知識和經典民族樂曲之外,很少會再對其進行拓展,也并不十分注重民族音樂教育的實用性,這就導致很多學生沒有形成對民族音樂足夠的認識,因而也就不會將其作為自身的興趣或者是值得終身奮斗的事業。另外,對于民族音樂文化來說,其最重要的傳播載體并不是樂譜和資料,而是一代代有信仰、有追求的傳承人。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年輕人迫于生存壓力,往往會離開家鄉,去往大城市,由于他們長期和家鄉文化處在分離狀態,同時又長期接觸其他思想文化,就導致這些年輕人逐漸失去對家鄉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不愿再從事與其相關的事業,以至于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老一輩傳承人沒有繼承人的尷尬境況,從而嚴重影響到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事業。
(二)生存環境發生了變遷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很多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再像過去一樣簡單機械地利用一些傳統的工具進行勞動,而是引入了很多現代化的機械,他們也很少會再去遵循傳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而是過上了時尚舒適的現代生活,而這實際上是一個舊的民風民俗正在被摒棄,而新的現代化的民風民俗正在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這就導致從傳統民風民俗中生根發芽,以各民族人民傳統生活為主要創作題材的民族音樂文化逐漸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土壤,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三)現代流行音樂文化的沖擊
目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聆聽較多的音樂類型是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的結構一般較為短小,內容通俗,歌詞多寫的是與人們的現代生活相關的事情,同時形式也較為多樣化,可以很便利地通過各種渠道來進行傳播,從而能夠滿足不同人們的各種各樣的音樂需求。但是,流行音樂的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民族音樂的發展空間,因為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來看,流行音樂都要比民族音樂更符合大多數現代人們的音樂口味,并且其傳播途徑也更加多元化,而民族音樂的傳播路徑卻十分單一。甚至在流行音樂出現之后,還有人開始認為民族音樂是“落后”的,是“過時”的,是應當被摒棄的“糟粕”,這種片面論斷的出現,也能夠從一個側面證明現代流行音樂文化的確給民族音樂文化造成了十分巨大的沖擊,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困境。
三、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實施路徑
(一)加強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和傳承人才培養
為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我國音樂教育領域應當盡快提高對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到其對于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通過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盡快建立起切實可行的民族音樂文化教育體系,使學生能夠形成對民族音樂的全面認識,掌握更多的民族音樂知識,從而愿意自覺保護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并積極發揮其創造能力,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創新發展。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范圍不能僅限于少數民族地區,而要盡可能推廣至全國,使其成為一項文化拓展類的基礎課程。另外,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人的認定和保護,通過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助力相關技能培訓活動的開展,以培養更多優秀的傳承人才。
(二)建立健全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和管理制度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民風民俗正在逐漸消失,這就意味著民族音樂文化很快將失去其賴以生存的根基,在此背景下,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避免其發生消亡,政府必須出面進行干預。具體來說,政府應當結合各個地區目前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情況,盡快建立起切實可行的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和管理制度,明確各項保護和管理條例,用于解決各個地區在進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如資金短缺、資料儲存不當等。同時,政府還應當重視建設專業的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工作人員隊伍,負責在當地組織相關的宣傳活動,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深刻認識到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愿意自覺主動配合相關工作,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活態傳承。
(三)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現代轉型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族音樂文化是在歷史的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反映的是我國各個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和習俗等。如果一個人想要對民族音樂進行欣賞,那么他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識基礎,否則就相當于是霧里看花,因此與如今的流行音樂相比,民族音樂的受眾范圍是相當有限的。而民族音樂文化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則必須盡快進行現代轉型,即在保留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時,不斷豐富自身的形式和內容,走市場化和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以廣西民族音樂《劉三姐》的傳承發展為例,經過藝術家們的精心創作,劉三姐的故事從彩調劇到民族歌劇到被搬上大銀幕,不僅將廣西文化推廣向了全國,甚至還將其推廣向了全世界,從而很好地實現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目標。由此可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通過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重新定位,增加其商品價值屬性,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對有效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發展還面臨著很多的困境,如缺乏教育傳承和傳承人,民族音樂文化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遷,再加上現代流行音樂文化也給其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等等。在未來的實踐中,則必須要重視加強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和傳承人才培養,同時也要重視建立健全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和管理制度,以及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現代轉型等,以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和保護。
參考文獻
[1]姚禮,李勇.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現代發展[J].貴州民族研究,2019,40(11):113-122.
[2]孫鵬祥.論民族音樂文化的活態傳承[J].文藝評論,2014(09):120-123.
作者簡介:姓名:程丹,(出生年份)1972年2月;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四川漢源;職務/職稱:高級教師;學歷:本科;單位:四川省石棉縣中學;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