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依 陳雪冬
摘要:目前對于高校的思政教育來說發展已經變得刻不容緩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與新時代互聯網發展成果相結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極其發展,這樣的技術模型對于其他領域的事物來說非常適合進行相互之間的聯系。所以高職院校對于思政教育的發展方向完全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將高校的思政教育和“互聯網+”技術充分結合,逐步構建起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網絡體系。
關鍵詞:網絡技術、思政教育、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體系
對于思政教育來說最主要的幾個點就在于充分掌握和處理先進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求,健全正確的觀念。而將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和網絡“互聯網+”技術充分結合可以更好地利用網絡平臺的相關特點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了解現在最先進的思想觀點方面的知識和標準,在一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網絡大環境中實現提升自己思想品質的目的。
一、目前高職院校在建設網絡思政教育體系時遇到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和網絡結合建設不夠全面,教育質量偏低
目前高職院校在網絡思政方面的建設往往只是從一部分學生代表的角度出發進行具體化建設,而在實際的完善和補充過程中由于學生中往往會存在多個院系和專業社團。所以這樣的建設過程無法很好地代表所有學生的意愿,這就意味著高職院校建立的網上思政教育學習平臺很難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思政教育方面信息。這樣一來很多的學生雖然能夠接收到網絡平臺上較為便捷的知識,但是卻很難像在教師老師授課一樣接收到針對化的思政教育。
(二)思政教育平臺的技術特點和思政教育集合不是很緊密
對于一些具有專業化思政教育經驗的工作人員來說,網絡技術也是一項極為先進的新型技術。所以他們如果沒有接受到充分有效的訓練和提升,那么他們在考慮具體要如何將思政教育和網絡平臺技術相聯系起來是極其困難的。此外,很多的思政教育者就算是掌握較為全面的充分的網絡知識時,也會因為符合網絡上高速度,流水式的工作特點而使得自己上傳和總結的思政教育網絡知識并不適用。
(三)無法利用網絡的新式思想給學生個人思政方面的啟發
目前的網絡技術已經極為發達了,很多的網絡平臺建立起來的同時會帶動一大股新思想的快速傳播。但是很多的高職院校在建設網絡平臺思政教育時,沒有及時將各種思政教育和網絡技術所代表的新式思想緊密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即使是學習了網絡平臺上先進且有效的知識,也無法將最為關鍵的新式思想吸收完全。這樣一來,學生還是只會學習,但是完全沒有創新改變的意志品質。
二、解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建設問題的措施
(一)明確教育建設目標,樹立正確的觀念
首先高職院校要對老師進行相關的培訓和提升,因為對于高職院校老師來說,他們是教育和提升學生的關鍵所在。如果他們夠很好地利用網絡平臺技術來發布最貼合時代的思政教育,那么學生就能夠受到極大的啟發。因此老師在這樣的建設和補充思政教育網絡平臺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利用思想層次的影響和教化,給學生灌輸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才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在面對思政教育教育和網絡平臺技術相聯合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積極有效的文化傳輸。因為就算學生在學習思政教育時不得不將注意點放在網絡形式技術的使用上,他們真正需要接受的還是深入精神品質的引導和教育。所以高職院校在網絡思政教育方面的建設一定要融入正確的文化和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而不是只是一味地在學習死板的知識點。
(二)以“五位一體”為基礎完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管理模式
目前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想提升學生的思政教育最關鍵點還是在于加強教師方面素質的提升。所以結合當下廣泛使用網絡平臺和“互聯網+”技術來看,高職院校應該將教師培養的重點放在會熟練使用網絡,思想進步的成熟輔導員上。這樣他們就能先接收到網絡媒體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思想,然后在自我吸收理解使之可以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他們作為網絡媒體新技術的代表可以很好地帶領學生熟練掌握和應用網絡平臺技術來學習思政教育。其中學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具有青春活力,敢于創造和探索,這就意味著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會是十分頻繁且有效的。因此當代青年學生不喜歡被沉重的規矩束縛住,而是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思考空間。這樣一來,高職院校如果能夠抓住這樣的學生特點來進行分析和安排就會選擇借助于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年輕輔導員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網絡新媒體技術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結合發展的成果重點。這樣不僅是在學習的平臺和方式上會有極大的開放自由度給到學生,在教師安排和對于學生的培養也會有這樣的互動性和探索性存在。這樣的總體安排就很好地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的使用特點和青年學生的敢于探索、不想被規則所約束的心理特點,使得思政教育在新時代可以有更加全面的實用性。在逐步建立起網絡平臺用來教學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時,一定要秉承開放、創造、共享的理念,幫助學生激發自己對于學習思政教育的潛能。
(三)圍繞思政教育主體創建良好的網絡環境
目前我國的網絡技術發展是十分迅速的,但是很多網絡環境方面的制度特點并沒有被很好地完善和健全。這樣一來就導致學生在使用網絡平臺技術去學習思政教育方面的知識時會觸及到網絡上的消極內容,這些內容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進程沒有任何的幫助,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影響之下,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可能會因此被極大地影響。學生又是一個社會中極其弱小的團體,他們還沒有成熟的道德觀念和價值體系來幫助他們很好地分辨所接收到的信息是好還是壞。面對這樣的情況,高職院校一定要充分注重思政教育環境的純凈和安全,充分保障學生在學習思政教育知識時的網絡安全不會被侵犯。老師在網絡平臺上發布和安排思政教育內容時也要及時分析和解讀其中是否有不適合學生的思想內容。
結束語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是培養學生的關鍵所在,所以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視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網絡大環境下思政教育知識,以此成為對社會和祖國建設更加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琴琴.如何有效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思政工做分析[J].智庫時代.2019(04)
[2]廖琦.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對策分析[J].智庫時代.2019(12)
[3]王炳監.高職院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的問題與完善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6(08)
作者簡介:張依、陳雪冬。【1】張依,女,漢,1996年7月出生,重慶永川人,現就職于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2】陳雪冬,女,漢,1993年11月出生,重慶永川人,現就職于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單位所在地:重慶市永川區,郵編:4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