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雅
摘要:音樂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不僅具有一定的審美性,并且是一門藝術學科,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尤其是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音樂,除了要使學生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以外,還要使學生透過音樂學習,受到音樂熏陶,使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藝術素養,具備相應的審美能力。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的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音樂;教學模式
引文: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下,初中音樂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和優化,音樂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但是通過了解發現,在實際的初中音樂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已經被有關學者多次提出來,尚未得到根本上的解決。因此,對于初中音樂教師來說,需要采取針對性、可行性的教學策略,為學生音樂學習素養的提升提供有利條件。
一、樹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要求要摒棄以往落后的教學模式,避免教學與實際出現相脫離的情況。在以往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以教材為主的講解。這種教學模式長期存在,導致學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時,不會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分析問題,違背了新課標中對初中音樂教學的要求。通過對初中音樂教材的了解和研究不難發現,大部分優秀的音樂都是以生活為背景所進行創作的。由此可見,生活中存在比較豐富的音樂資源,但是初中學生受到自身主觀因素的影響,很難主動發現。對此,音樂教師要多了解學生,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圍繞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或者學生在生活中比較關注的話題,且以此為基礎,科學設計音樂教學環節。在這種新型的教學理念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還能夠對音樂產生自己獨特的感悟,將音樂轉化為一種藝術性的人生體驗,快速達到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1]。
比如,在學習《渴望春天》時,主要是讓學生感受這首音樂中的情緒。音樂教師可以查找一些關于春天的圖片,讓學生進行觀看,喚起學生對于春天的記憶。春天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并不陌生,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關于春天自己有哪些印象呢?春天有哪些元素呢?春天里有哪些聲音?自己最喜歡哪一種聲音?這些問題比較簡單,且與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以這種形式展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快的進入課堂狀態,且使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發現并關注身邊的一些音樂現象,在音樂學習與自己的生活之間建立某種聯系,從而與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保持高度一致。
二、提高教學模式的廣泛性與靈活性
隨著初中學生音樂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需要掌握的音樂知識點越來越多,音樂知識點的難度也相應的越來越大。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如果能夠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方式展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感知音樂的同時,透過音樂感受音樂背后深層次的含義。在以往的初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主要是通過領唱的方式,口頭式的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看似比較簡單、高效,但是長此以往,很容易弱化音樂學科趣味性以及藝術性的特點,且學生很難對音樂產生比較深刻的感受。在現階段,在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中,通常會有插曲或者比較有特色的背景音樂。這些音樂通常會在特定的場景中出現,具有一定的含義,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理解。對此,初中教師可以與電影畫面、特定的故事情節結合起來。一方面,能夠使初中學生體會到音樂的震撼力,使學生理解,以音樂為載體,能夠直觀的表達出創作者的某種情感;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方式更容易被初中學生所接受。通過有關學者的實踐表明,具有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初中學生的音樂素養[2]。
比如,在學習《梁山伯與祝英臺》時,這首音樂中的情感比較真摯、細膩,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可能比較吃力。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音樂教師可以搜集相應的視頻片段,讓學生進行觀看。尤其是對于一些視頻畫面,會有相應的背景音樂,可以重點讓學生進行欣賞。與此同時,音樂教師可以配上相應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以這種模式展開音樂教學,能夠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以后觀看影視作品時,多留意其中的音樂,通過多渠道學習音樂,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
三、運用多角度轉變的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音樂教學,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從多個角度入手,靈活轉變教學方式。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主要是以課堂為主進行講解,受到課堂上時間的限制,學生能夠學習到的音樂知識十分有限。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提升在短時間內幾乎很難實現,是一個長期、持續性的學習過程。對此,音樂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教學:第一,對音樂教學進行延伸,除了在課堂上傳授學生音樂知識以外,還可以進行一些課下與音樂有關的活動;第二,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的教學設計中,參考學生的意見,不僅能夠使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并且能夠使學生更加愿意接受音樂知識[3]。
比如,音樂教師利用課下時間,展開“音樂歌唱比賽”、“音樂個人秀”、“音樂創作比賽”等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為了進一步激勵學生,音樂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獎項,使學生在以后的音樂學習中,能夠對活動引起充分重視,積極表現自己,敢于表現自己,還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搜集和學習與音樂有關的知識,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由于音樂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使學生揭開音樂神秘的面紗,弱化課堂學習與課下時間之間的界限,通過多唱、多思,從而具備一定的個創造力,彰顯音樂教學的重要教學價值。
結語:綜上所述,在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對音樂教學模式的優化和改進十分重要。對此,音樂教師需要積極尋求多種手段,保證每個初中學生通過學習,都能夠有所進步、有所收獲,在提升初中學生音樂學習素養的同時,為初中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史翠紅.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09):122.
[2]姚懿.深度互動,靈性提升音樂學習效果——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18(08):71.
[3]許卉青.試論音樂教材中體現的新課標基本理念——以人音版初中音樂教材為例[J].大觀(論壇),2018(0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