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許多學生眼中,數學是枯燥的,是令人頭痛的,但實際上數學是有趣的。數學來源于生活,蘊含著許多哲理和規律,因此,學好數學對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在數學學習中,學生遇見錯題是常見的事。那么,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哪些題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出現錯誤的原因又是什么?這些都值得討論。教師要收集初中生容易出錯的一些題目,分析和歸納錯題原因,并提出一些應對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錯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8-0061-03
作者簡介:王小玲(1997.2—),女,陜西理工大學數計學院學科教學(數學)2020級,在讀研究生。
引? ? 言
不管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課后和其他教師交談時,教師們會發現自己在課堂上一遍遍地講述過,還不止一遍地強調過的某些易錯點,到了平常練習或考試時,還是有一些學生繼續犯同樣的錯誤。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筆者從定義理解、運算能力、學習態度、觀察與變通能力這四個方面進行探究,總結了學生常見的一些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應對措施,希望給各位教師提供幫助,便于教師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初中數學中易錯題舉例和出錯原因分析
(一)對數學名詞的定義不清
在求解數學題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因為對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缺乏正確的理解,沒有辨析其本質,所以會屢次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教師不能被學生口中的“明白”“會了”所迷惑。
例1:把下列各數按照正數集、負分數集、整數集、有理數集進行分類。
-18,,3.1416,0,2012,,-0.142857,95%,π.
分析:該題型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有理數的概念和分類的認識。這在平常的練習中經常出現,也是學生易錯的題目。有的學生會馬虎,如沒有區分逗號和小數點,將“0,2012”看成0.2012。還有很多學生會漏選或者多選,實際上是由于對知識點的概念不清楚,如認為-18是負數,卻忽略它也是整數;又如不清楚圓周率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不屬于題目所說的四個集合中任一個。
例2: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
A.? ? ? B.
C.? ? ? ? ? ?D.
分析:本題是對分式概念和性質的考查。雖然學生在課堂上會跟著教師分析公式,但是考試時還是容易錯選D。這類題目的錯誤原因是學生受固定思維干擾,主要是原有知識、已有經驗的認識干擾或初中數學前后知識的干擾[1]。學生雖然是在學完整式的基礎上學習分式,但在學完整式后,尚未對單項式和多項式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也缺乏對知識的同構及將各知識點建立聯系的能力,未能將去括號、整式、分式等內容聯系起來。在分析例題中的D選項時,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或獨立思考發現。
(二)運算能力較薄弱
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只是機械記憶數學運算的法則和定理,并沒有完全理解。邢海燕、李新穎兩位老師曾說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于數學基礎概念、公式、原理及定理尚未正確理解,只會機械性地記憶一些數學符號,運算能力不高、運算邏輯性也較差,再加上他們在解題的時候經常出現思路不清晰、急于求成等情況,最終也很容易出現錯題。[2]”
例3:計算
.
學生誤解:
原式
分析: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四則運算法則的掌握情況,是數學考試中常出現的題型。有的學生雖然記得要保證計算順序從左向右依次進行,但沒有嚴格按照四則運算法則進行計算,混淆了加減乘除的運算順序。比如上述誤解就是學生先算14+50。另外還有的學生粗心大意,在抄寫式子或計算過程中直接將×寫成。
正確解答:
原式=
例4:若,則的值為_____.
學生誤解:
由題意可知m-3=0,n+2=0
∴m=3,n=-2
∴m+2n=3-2×-2
=1
分析:本題求m+2n,實際只需要知道m、n的值,而m、n的值恰又可以從得到。一個帶有絕對值的數,去掉絕對值后就變為一個非負數,同樣含有平方的數也應該是非負數,此處的數可以為含字母的式子或者一個數。故要滿足,應該有m-3=0,n+2=0,算出m=3,n=-2。故m+2n=3+2×(-2)=3-4=-1。但是有的學生缺乏推理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變通能力,在計算3+2×(-2)時,丟掉了小括號,并錯誤地改變了運算符號,因而造成上述誤解。
(三)缺乏端正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方法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強調:“引導學生會學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努力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促使更多的學生熱愛數學。”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應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的學習態度,并能選擇合理的解題方法。這樣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會認真審題,克服心理障礙和思維定式,順利而高效地解答問題。
例5:已知和是同類項,化簡求值,其中x=1,y=-1.
分析:這是一道化簡求值問題,將代數式、整式、整式加減、合并同類項、去括號等問題整合在一起。有的學生會因為不知道是多少而無從下手。實際上,題目已明確和是同類項,那么根據同類項定義——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可以得出。接下來,學生按照化簡求值順序,去括號、合并同類項、代數值即可。要想正確解答此題,學生應該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數學概念也要有清晰的認知,積累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本題的解題關鍵是清楚同類項的定義。本題的解題過程如下。
解:由題意知,
當x=1,y=-1時,
原式=2×1×(-1)2-2×12×(-1)=2+2=4.
例6:已知線段AB=10cm,直線AB上有一點C,且BC=4cm,M是線段AC上的中點,求線段AM的長.
學生誤解:如圖1所示,
∵AB=10cm,BC=4cm,
∴AC=6cm,
又∵M是AC的中點,
∴AM=MC=3cm.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線段長短的計算問題。在解答該類題型時,學生要注意在沒有圖參考時應分類討論,不要漏項。有的學生僅僅考慮了一種情況,因而只算出一個答案,要么是“7cm”,要么是“3cm”。實際上,C點既可以在B點的左側,也可以在B點的右側,因此結果應該是“7cm或3cm”。如果學生能動手畫圖,結合圖形再分類討論,答案便一目了然。這類題目出現錯誤的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數形結合的能力較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及動手操作能力。
(四)學生缺少觀察與變通的能力
例7:已知拋物線過點A(2,0),B(-1,0),與y軸交于點C,且OC=2,則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 ).
A.
B.
C.或
D.或
學生誤解:A、B、D。
分析:本題在求函數解析式時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數法,這是求解析式常用的方法。首先由OC=2,可知點C的坐標是(0,2)或(0,-2),然后分別把三點的坐標代入,再由待定系數法求出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該題的求解過程需要分兩種情況。本題的解題過程如下:
根據上述分析,設函數的解析式為y=ax2+bx+c。當點C的坐標是(0,2)時,把(2,0),(-1,0),(0,2)分別代入解析式,得
解得
則函數的解析式是,同理可得另一解析式是,所以選C。
例8:計算
(1)
(2)
學生誤解:
(1)
(2)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度、分、秒間的轉換,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運算能力。本題的誤解體現出學生模仿式的錯誤和對知識的負遷移,說明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缺乏獨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角的度量單位為度、分、秒,三者之間是60進位制,應該滿60進1。在解答第(2)小題時,要明白其實可以看成,再進行度和度、分和分、秒和秒減法運算即可。
例7、例8兩道題的誤解反映了有的學生在做題過程中一味追求結果,不講究策略方法,解題中缺乏靈活性和變通性的現象。
二、常見錯題的應對措施
通過對初中數學中易錯題舉例和出錯原因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多樣的。教師應從根源上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困難。那么,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做呢?針對上述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應對措施。
(一)善于發現學生的錯誤,改變數學課堂模式
學生在數學解題中出現錯誤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然后將學生的錯誤轉化成一種教學資源。這樣才能將錯誤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讓其成為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得以提升的催化劑。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當學生在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能一味批評學生,而應將這些錯誤作為資源,創設一些學生喜歡的教學情境,以此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并使學生在分析和反思中正視自己解題中的錯誤,從而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
(二)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錯誤”看“本質”,促進學生錯誤思維的糾正和轉化。數學的各個知識點有較強的聯系性,教師發現學生錯題原因后,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突破教學難點。教師講題時,盡量給學生歸納做題步驟,深入剖析例題,適當延伸其他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回憶做題步驟中所用到的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形成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做題的準確性,進而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三)引導學生整理錯題,養成課后復習習慣
基于初中生的數學學習特點及年齡特征,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整理數學錯題的意義,使學生主動對錯題進行分析、歸類和整理,并利用錯題對自己進行自我約束。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強調錯題管理的重要性,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錯題管理價值觀。但是,教師在引導學生整理錯題的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兩點。
1.重視整理思路。教師要讓學生對錯題進行討論、分析,從中吸取教訓,總結出錯的原因,在此過程中形成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明確解題思路。
2.要學會分類整理。錯題訂正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遇到同種類型的題目時,能夠順利解答;更高的要求是,學生遇到變式類型題時依然能順利解答。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按照不同形式對錯題進行分類,將同一類型的題目放在一起,這樣才更具針對性。
結? ? 語
綜上所述,文章第一部分總結了初中階段學生易錯的數學習題,從定義理解、運算能力、學習態度、觀察和變通能力四個方面探究學生做錯題的原因;第二部分提出了應對學生常見錯題的教學措施。希望以上內容對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俊菊.淺析初中數學錯題原因及措施[J].新課程學習(中),2015(04):154.
[2]邢海燕,李新穎.例談初中數學錯題資源的有效利用[J].求知導刊,2020(4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