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婷
摘要:學校教育是傳輸知識的主要途徑,小學階段更是培養學生掌握高效學習方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具體較強的開放性思維,作為小學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深化學科內涵,培養學生學科素養,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學科中,語文學科是其中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語言類學科,更是生活中溝通交流的必須工具,自從素質教育普及落實后,對學生內在核心素養的培養和重視逐步提升,尤其注重對學科深度內涵的挖掘,無論是在課堂教學模式的創設上還是在課后作業的科學布置上,都體現了對學生的學科深度教學。本文就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為課題進行深入探究,期望得出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深度教學;實施措施
一、小學語文深度教學意義
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的意義在于為學生打好學科基礎,深度教學的內容包括引導學生的思辨能力,深度教學是在素質教育普及發展中逐漸摸索出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素質教育是基于教學實際需求和健康發展的方向下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教育現狀有所改善,教學模式呈現多元化,尤其是對一些綜合學科的深度教學需求較高,在教育的各個階段中,小學階段作為教育的初始階段,是培育學生思維意識的最佳時期,通過創設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學科思維,小學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的主要學科,對學生的理解和觀察能力有較高要求,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詞匯量,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乏味,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成績下滑,不利于今后更高階段的學科學習,所以如何通過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后復習深化學科內涵,這是每一名小學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小學語文深度教學具體實施措施
1.深化知識教學。知識教學是學科深度教學的必要前提,沒有夯實的學科基礎,任何教學形式都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都是在學科知識中不斷摸索探究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善于創設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求知欲望,帶著興趣去學習和被迫接受學習,兩者效果不可同日而語。深化知識教學一方面是課堂上對課本內容的深挖和詳細剖析,在課后作業的布置和評價上也要有所計劃和安排,例如在學習《夜書所見》七言絕句時,對作者當時心情和秋天夜景的生動描繪,體現了離鄉游子漂泊孤寂的心理感受,如果單純依靠課本知識的講解,學生接收知識有局限性,而且無法真正感悟作者內心,所以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歷等一系列信息進行全面深入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悟當時作者的內心想法。
2.審美能力的培養。語文學科實際上也屬于一門綜合藝術學科,藝術學科就不能脫離美感,學會審美對于語文素養的培養有重要作用,漢語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語言,能夠通過幾個詞語就表現出微妙的情感,多見于文言文和古詩中,所以教師要重點將審美教學在文言文和古詩中挖掘美,并結合實際生活詮釋給學生,我們必須要盡可能的依靠文本鑒賞以及閱讀鑒賞等方式,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借助于這些方法來不斷增強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一去二三里》邵雍的名作:”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焙唵蔚臄底职凑枕樞蚺帕?,加入景物描寫,竟然能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這就是漢字美妙的地方,在講解這首古詩時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聯想所曾經所見到的相關景象,并深入感悟和理解,逐步提升審美能力。
3.教師深度教學覺悟。一是挖掘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文本的人文教育功能,這也是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之一。二是生成課堂情境,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可以用語言描述,營造情境,誘發情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來優化課堂教學品質,可以以情施教,演示情境,品味情感。例如講解三年級語文課文《秋天的雨》,其中的景色和聲音部分描寫有這樣一段,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放映相關景色短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作者當時所觀察的景色,體會身臨其境的感受。三是轉變教師角色,浸潤學生美好的心靈;四是拓展課外閱讀,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結語
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于今后的初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極為重要,而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是憑借愛好和興趣去進行學習的,所以啟發和引導就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首要方式,教師可以盡可能的多拋出問題,在講課時候多以判斷題來讓學生做評判和討論,將課堂的主體變為學生,如何在語文教育中貫穿思維培養、德性養成,使學生在世界觀的確立和思維方法的確立方面有一個正確的導向,從而提高其整體素質,這是語文學科發展的最終目標。深度教學的理念與語文學科的發展內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語文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它能有效的促進語文學科的深度發展。
參考文獻:
[1]盧茂雄.淺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應具備的素質[J].新課程導學.2016(04):155-156.
[2]唐永香.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4(82):89-90.
[3]陶冶.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學周刊.2014(0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