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桂莉 李秀清
中圖分類號:G85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2-039-01
摘? 要? 在各高校教學中,跆拳道課程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并且受到廣大高中學生的喜愛。但近些年,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學生對跆拳道課程的要求也逐漸提升,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應景無法滿足現階段的教學需要。在新課改前提下,要求跆拳道教學應積極轉變授課方式,注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普通高校? 跆拳道課程? 教學模式? 創新
保證健康的體魄是一切學習生活的基礎。針對當代高校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基礎,只有青少年群體擁有了健康的身體才可以為國家日后發展貢獻力量。由此可見,現階段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尤為重要[1]。跆拳道課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但現階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與社會發生脫節,這就要求跆拳道教師應改變教學方式,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為社會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優秀人才。
一、普通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模式現狀
近些年受諸多體育教育影響,各高校內新課標改革力度不斷加大,體育課發展更加多元化,跆拳道課程越來越受到高校學生的喜愛。但在具體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實際問題。首先,該階段學生主要的時間都投入到主要科目的學習中,在跆拳道課程上花費時間少之又少。因此,在有限的時間里,跆拳道教師一般會注重對于學生基本腳法和步法的練習,每節課程間隔時間長,無法保證跆拳道動作的連貫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較大,在日常教學中,普遍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并不能起到針對性的作用[2]。此外,教學內容過于單一,教學形式枯燥,沒有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導致整體教學質量偏低,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不到認可。并且在教學模式上,強調教師的指導地位,以考試為檢測學生成績的主要方式,這樣的傳統教學方式淡化了教學部分,甚至將創造性的跆拳道教練變成了枯燥的重復練習,也違背了當前社會“體育育人”的教學目標,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
二、普通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理論與實踐方法
(一)普通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理論
跆拳道教學是運動教學模式的一種。最開始是在二戰后初期被英國提出的,但其作為教育模式被逐漸應用是在美國被西登托普教授提出開始的,其主旨是希望充分發揮個人的動作技能,逐漸建立起以教師為指導者,學生在互相合作中學習,利用固定的分組,主要形式為角色扮演,其主線為競賽,旨在為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提供與其相符的具有真實體驗感的運動實踐。高校學生在良好體育教育影響下,對掌握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加以利用,逐漸發自內心的欣賞體育運動,培養終身體育思想,在體育訓練中逐漸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的領導能力、團結合作的集體精神[3]。在運動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最終使學生成為具有專業領導能力、優秀的文化素養和熱情洋溢的運動愛好者。
(二)結合運動教育模式創新普通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模式
所謂的跆拳道教學是多元的教學,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的跆拳道技術,了解跆拳道運動中的禮儀道德。在實際對戰中可以充分體現雙方對戰者的基礎技能以及道德素養。這一過程可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跆拳道學習的精神內涵,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優良品質的形成。在進行跆拳道教學時,除了基礎技能的學習,更要讓學生掌握各項戰術,認真觀察其他成員的對戰過程,欣賞其他學生使用的戰術,對學生進行分組,提升訓練效率,針對不同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鍛煉方案。學習技能的同時也要對戰禮儀的學習,在教學開始前后和比賽前后都要行禮,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在比賽開始前,向國旗行禮。雖然跆拳道訓練是一項競技體育,主要形式為格斗,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相關技能和體能素質,但對待對手或教師內心都要表示敬意和尊重,虛心學習。跆拳道教師要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利用新媒體技術,在課堂教育中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當前跆拳道體育運動的最新資訊,開拓學生眼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現階段我國跆拳道課程屬于起步階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都存在一定問題,基于運動教育模式下的普通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模式理論和實驗均在創新階段[4]。在這樣的探索階段,各高校對跆拳道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也相對較少,以往的教學方式過于枯燥,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和系統化的教學方案較少。基于此,在現階段應積極總結各高校跆拳道教學方面的寶貴經驗,充分聯系其他體育訓練科目,共同推動跆拳道課程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楚林.新媒體視域下體育專業跆拳道普修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4):4-5.
[2]郭敏進.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跆拳道課程體系發展與創新研究[J].休閑,2019(06):150.
[3]王敏.“三生教育”理念視閾下跆拳道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D].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9.
[4]田輝.高校開設跆拳道課的實踐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07):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