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雯 孫云鳳
中圖分類號:G886.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2-092-01
摘? 要? 柔道運動訓練是指在教練員的指導和運動員的參與下,為不斷提高和保持運動員的柔道運動技術水平而專門組織的教育過程。教練員要根據柔道運動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遵循柔道運動訓練原則,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對運動員進行身體素質、技戰術、心理、智力和恢復等方面的訓練。因此可以說,柔道運動訓練是教學的繼續和深入。本文所談論的重點是柔道訓練中如何開展保護性技術的教學。
關鍵詞? 柔道訓練? 柔道訓練任務
柔道運動訓練的中心任務是通過在身體素質、技戰術、心理等方面的訓練,從而不斷地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創造優異的成績。
一、在柔道訓練中需要遵守的原則
柔道運動的訓練原則是柔道訓練過程的客觀規律的科學概括與總結,是進行柔道運動訓練必須遵循的準則。運動訓練實踐證明,它對柔道訓練工作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訓練實踐的不斷發展,訓練原則也在不斷地得到完善。
(一)周期性原則
周期性原則是指整個訓練過程循環往復周期性的進行,而每一個周期都應在前一周期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從而創造優異成績。周期性原則的主要依據是競技狀態形成的客觀規律。而競技狀態的形成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訓練才能獲得。
(二)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是指運動員從初期訓練至出現優異運動成績,以保持高水平運動成績,直至運動壽命終結的長期訓練過程中,都必須進行多年系統的不間斷的訓練。運動員訓練水平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通過持續不斷的訓練才能逐步提高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同時使心理也產生一系列良好的適應性變化,從而獲得最佳運動成績。
(三)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原則
柔道一般訓練是指在柔道訓練中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與手段,旨在增進運動員健康,提高運動員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全面發展運動素質。其可分為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專項訓練則能保證發展柔道專項訓練所需要的技戰術,發展專項所需要的機體機能和專項運動素質。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的關系是緊密結合的。運動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專項運動技術水平,在柔道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四)區別對待原則
柔道運動員之間總是存在著性別、年齡、運動素質、技戰術、承擔負荷的能力、個性心理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就要求在訓練中區別不同情況,分別對待,也就是貫徹區別對待原則,即是指在訓練過程中要根據運動員的個人特點,有針對性地確定訓練任務、選擇方法、手段和安排運動負荷[1]。
二、柔道訓練的注意事項
(一)柔道訓練中保護性技術的重要性
柔道運動是兩人同場對抗的實戰格斗項目。柔道比賽的勝負是需要一方將對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為此,打好扎實牢靠的基礎非常重要,而保護性倒地技術就是柔道學習的基本功。在初學柔道階段,教師和學生必須加強對保護性倒地技術的重視程度,教學過程中不可馬虎,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確保每名學生正確地了解和熟練運用這種柔道自我保護性倒地技術。
(二)柔道保護性倒地技術的教學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柔道的倒地技術分為很多種,技術難易不同,教學要由易到難,且忌盲目冒進。柔道的倒地技術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為前倒地、后倒地、側倒地,按運動狀態可分為:原地倒地、行進間倒地、跳躍倒地。
2.直觀性原則。注重教師的講解與示范,給學生以直觀的影響。柔道教學不能只講解不示范,教師適當的示范動作會給學生以最直觀、最生動的印象。在學生初步進行動作練習時,老師要親自進行保護,手把手地教,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學生,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動作要領,同時也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信任感。
3.因材施教原則。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以及學習狀態都有不同,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課堂上教師應當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身體素質,同時也要求學生如果在練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主動向教師說明。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狀況隨時調整教學方法,以使得學生最終都可以完成教學任務、掌握技術動作[2]。
4.鞏固提高原則。持續練習,鞏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練習在初學階段學習后。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始終保持練習,要將其作為每節課的必要練習內容,或是作為準備活動的一部分,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地鞏固提高,使保護性倒地形成一種本能性的反應。這樣就能將練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運動傷害降到最低。
三、結語
柔道訓練中的倒地技術是一個很好的保護性技術,它能夠保護運動員的身體健康。柔道訓練必須關注運動員的各方面發展,除了飲食的合理搭配之外,還要重視運動員體能的提升和各類技術的靈活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運動員綜合能力的提升,同時也為運動員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柔.北京體育大學柔道運動員膝關節損傷現狀分析及預防恢復[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0):24-25.
[2]于江鵬.柔道課程中保護性倒地技術的重要性及教學原則[J].體育風尚,2019(0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