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宇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但是在現實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課堂來講解知識把控課程進度,老師的語言以及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語文課堂中學生們對相關知識的獲取。所以,講課的語言藝術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沒有把握好語文課堂中語言的使用,那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本文結合小學語文課堂,研究語言藝術對課堂的影響及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引言
小學語文首先是一門語言門類,其次才作為文化的傳播,蘊含文學知識以及情感內涵。因此,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必須要注重語言藝術,教師在授課時融入獨特的語言藝術,形成獨特的課堂氛圍。讓小學生的思維緊跟教師的講課進度,以詼諧幽默的語言藝術打動學生。
一、教師嚴格進行自我要求
教師也要加強自己教學能力,樹立自己的語言藝術形式,讓學生接受并喜歡這樣的課堂授課方式。教師要擅于發現自己的授課弊端,取長補短。例如,有些教師的教學語速過快,或者教師的授課語氣太過平淡,針對自身在語言使用藝術方面的缺陷進行日常的練習。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調整,放慢語速或者將自己地授課語氣加入肢體動作,豐富授課用語。教師只要嚴格要求自己,增加與學生的課堂互動性,如果老師可以與學生們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那么教師在授課時一定更加輕松自如,教師的知識分享欲提升,授課語言藝術才能得到鍛煉。老師在課堂中,還要提高自身的表情管理能力和肢體語言的相互配合從而達到相互契合,從而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二、學校強化相關評定標準
教學中語言文字藝術的運用,在教師日常語文課程教育中可以發揮相當關鍵的作用,所以學校在對教師的日常教學質量,以及對教師的個人綜合素養水平進行考核時,都應該有意識地增加教學語言文字藝術的運用這一部分內容。換句話說,老師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藝術,也將會作為學校定期開展教學質量考核的一部分內容。這不僅僅表明了校方對語言藝術的使用足夠關注,還表明了老師一定要嚴格按照學校的有關管理,來開展課堂反思,以提高學生自身能力。學院也可采取聘請外國專家學者來校演講、定期舉辦語言藝術培訓等方法,以協助語文課程老師實現語言使用藝術的提高。這對提高老師的綜合教育素質,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都可以提供很大幫助。
三、教師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學習
語言藝術不僅包括課堂上教師所講的話,還包括在表情達意的過程中肢體語言以及面部表情的變化,所以,課下老師與其它老師進行聊天或者交流的時候,要善于發現其它老師的長處,補齊自己的短處。實際上,每位教師都有屬于自身的語言藝術,只有適合學生和課堂的語言才是最好的。學生對于老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語言的合理運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改進,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語言藝術展現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
四、減少功利性教學,注重課堂氛圍
在平時的課堂教育中,老師很有可能為了使學生在最少的時間里掌握更多的知識點而提高教學語速,或者為維持課堂紀律提高教育效果,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育中維持較嚴肅的面部表情。其實,這并沒有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所改善。語文課程教材必須是去功利性的,但如果把語言課程的教學重心都放到了教材知識點的介紹上,那語言課程教材本身的功能也就無法充分發揮出來。語文學習作為一種語言教育課程,需要開展基于語言交流與學習的課程。使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備課過程中,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上。這樣,老師在平時的語文課程教學中,就會不由自主地運用課堂語言藝術。
五、進行示范課程學習
在小學語文老師中,對于課堂教學語言藝術表現力有不足的教師,也可以向一些模范教師進行認真學習,從而讓自身的教學能力獲得提升,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給老師的課堂語言藝術教學帶來了方便,如此一來,相關老師便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欣賞優質課堂視頻。這很大地方便了老師進行課堂語言文字藝術的教學,老師甚至有機會和模范老師進行在線交流和互動,從而使老師的課堂語言文字藝術運用能力獲得了很大的提升。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每一個老師都需要形成適合自己個性的、自己的教學語言藝術,而不是盲目地教學別人。所以,當教師在進行自己培養教學的時候,就必須尋找合適自身的課堂風格加以教學,唯有如此才能衍生出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并以此引發學員的培養教學積極性和興趣,而假如教師盲目的教學卻不符合自身的教學風格,那樣就只會物極必反,而無法真正地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質量水平得以進一步提高。這也是老師在實施課堂上語言藝術提升計劃的過程中,必須格外關注以及重視的問題。
結束語
未來教學改革一定會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做出新的調整,教師要適應新的教學目標,追求靈活的教學結構,豐富全面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以積極的態度掌握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創新小學語文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習慣養成,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地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助力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曹瑞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4(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