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真
【摘要】現階段幼兒園角色游戲組織開展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不能實現角色游戲對幼兒發展特有的價值。筆者從實踐中,分析現階段幼兒園角色游戲開展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背后的原因,嘗試探尋支持角色游戲自主開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角色游戲;誤區;應對策略
角色游戲是“以模仿和想像,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的反映周圍生活的游戲”[1]角色游戲是幼兒園的經典游戲,也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游戲。角色游戲屬于創造性游戲,創造性游戲更加強調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是自主游戲開展的一種重要的游戲形式。但是,現階段幼兒園角色游戲組織開展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筆者從實踐中,分析現階段幼兒園角色游戲開展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背后的原因,嘗試探尋支持角色游戲自主開展的有效策略。
一、專業認識誤區——角色游戲等同于生活模仿活動。
現在有很多幼兒園為了追求所謂的“高大上”設置了“面工坊”“陶藝坊”“紙工坊”等,甚至修建了“美食一條街”,認為這就是高水平的角色游戲。其實,很多時候幼兒的活動緊緊是模仿而不是游戲,角色游戲首先一種游戲,游戲具有自愿、自主、自發、非功利的特征而不是在成人安排、控制下的“操作活動”或者“表演”。
應對策略:正確認識角色游戲對于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
角色游戲對于幼兒的發展的價值體現在第一,幼兒在假想的游戲情節中假裝各種角色可以得到情感的滿足、情緒的轉移和發泄。第二,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進互動交流,有利于幼兒學習交往的技能,增強社會交往能力。第三、游戲過程中幼兒通過扮演角色“以人代人”,通過創造性的使用材料“以物代物”有助于幼兒表征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
二、環境創設的誤區——主題的單一、固化
現在大多數幼兒園角色區設置主題單一、固化,傳統角色游戲占主導地位。例如小班一般會設置“娃娃家”,幼兒在其中一般會玩做飯、喂娃娃的游戲;中大班一般會設置理發店、快餐店、超市等不同主題的的角色區,游戲時教師規定只能玩相應主題的角色扮演游戲。幼兒在這樣主題相對固定角色區中游戲,角色扮演、游戲情節也相對單一,同時由于角色區數量少缺少區域間的互動交流,不利于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應對策略:創設開放的角色區——實現空間、材料的開放性
在創設角色游戲區時教師轉變觀念,做好幼兒游戲活動的支持者?!敖處熤粠椭變簞撛O空間,提供游戲的材料,并不能限制幼兒游戲的主題,幼兒在游戲區域中玩什么樣的游戲主題都是幼兒的自由”[2]。例如:我們可以在中班創設“米奇空間”的角色區,留有足夠大的空間,并且用玩具廚、紗幔等設置隔斷將這個大區域分割成三個半開放的小區域。投放各種材料分類收納,擺放在區域架上方便幼兒自由取用。幼兒自主的確定游戲主題、分配角色、選擇游戲材料進行自主游戲。此外,角色游戲區空間的布置,一般設置為開放性或半開放性,而且最好多設置幾個分區,這樣才能讓幼兒可以更多的合作和交往,生成豐富的游戲情節,推動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三、材料投放誤區——量多、變化少、缺乏層次性
通過追蹤調查發現現階段角色區域的材料投放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材料數量投放不合理。大多班級角色區材料投放只注重了材料的豐富性,投放了大量多種多樣的材料,導致幼兒游戲時常常被材料所吸引,單純的進行材料的擺弄,不利于游戲情節的深入。第二,材料固化,更新周期長。角色區游戲材料得不到及時的更新補充,導致游戲主題單一,幼兒失去興趣。第三,高結構材料多,低結構材料少。在班級的角色游戲區投放的材料大多是高仿真的高結構的材料,而缺少低結構材料。大量高仿真游戲材料提供,不利于幼兒“以物代物”想象能力的發展。
應對策略:合理投放材料——為角色游戲開展提供支持
在材料投放的數量上要遵循按需投放的原則,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以及游戲情節的需要來投放。比如:小班的幼兒喜歡模仿,游戲水平以單獨性游戲和平行游戲為主,缺少合作,因此材料投放的種類可以少,但是相同材料的數量適當增加,以免發生爭搶現象。中、大班幼兒合作能力增強,可以適當增加材料種類,減少每種材料數量,從而增強幼兒的合作、分享以及交往的能力。區域內材料的數量不宜過多,以免發生幼兒單純擺弄材料,角色游戲無法深入的現象。材料的投放還要遵循動態投放的原則,根據游戲情況不斷調整材料,引發游戲持續深入的進行。
高結構的材料,功能確定,玩法固定,能引發主題性游戲情節,低結構材料能按照自己假想替代任何和的物品,更容易引發幼兒創造性地游戲情節。在角色游戲區材料提供時既要有高結構的材料也要有低結構的材料,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小班應該提供較多高結構的仿真材料,容易引發幼兒產生穩定的游戲情節,中大班逐步減少高結構材料,增加低結構材料的,增強幼兒“以物代物”的能力,有利于幼兒創造和想像的能力的培養。
四、角色游戲指導誤區——高控或放任
在以往角色游戲開展中,往往存在教師過度“高控”的現象,教師通過環境的布置控制角色游戲的主題以及情節,過度的“高控”導致游戲的興趣不高,自主游戲的水平很難提高。反之,教師過分強調幼兒游戲的自主性,缺乏相應的指導,導致角色游戲的長期處于個體單獨擺弄材料,情節簡單,轉換頻繁,無法深入開展的狀態。
應對策略:做好游戲指導三部曲——游戲前、游戲中、游戲后
在角色游戲的組織過程中,教師在充分尊重幼兒游戲自主性的基礎上給于適宜的指導。游戲前,教師通過游戲前的談話,引導幼兒制定游戲計劃,例如:教師可以提問幼兒:今天你打算玩什么游戲?跟誰玩?怎么玩?引導幼兒快速的確定游戲主題,進入游戲;游戲中,教師放手游戲,安靜觀察,盡量不打擾幼兒游戲。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把握介入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進行介入,助推游戲開展;游戲后,教師引導幼兒“畫游戲故事”“分享游戲故事”等形式,梳理、總結、反思自己的游戲活動,積累游戲經驗,提升游戲水平。
參考文獻:
[1]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