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榮
[摘 要]音樂的本質是美,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啟迪學生的智慧;音樂教育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識;音樂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益,能夠滿足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助于修心養性、陶冶情操。音樂是人類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育;學生發展;促進作用
從古至今,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早在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嵇康在《琴賦》中記載“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于音聲也”。音樂滿足了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類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音樂讓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音樂豐富了我們的情感,有人因音樂而歡樂,有人因音樂而憂傷,有人因音樂而精神激昂,有人因音樂而膽戰心驚。音樂不僅是神奇的魔術師,還是凈化心靈的良藥。正因如此,1900年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認為:“今日不從事教育則已,茍從事教育,則歌唱一科,實為學校中萬萬不可闋者。”可見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它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階段不可缺少的課程。
一、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發現,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改善人體的計算和空間感知能力。在聽了莫扎特的音樂后,就連老鼠都能在迷宮游戲中得高分,這就是音樂的神奇作用,有助于開發智力、拓展思維。在我女兒四歲的時候,我常常教她背誦古詩,她往往背得很快,但忘得也很快。有一天我無意播放了《春曉》這首歌,我的女兒很快就會唱了,也因此會背《春曉》這首詩。可見,借助音樂可以提高記憶力。
二、音樂教育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 教師可以通過彈奏或播放優美的音樂旋律,利用多媒體創設音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在講授《月光曲》一課時,當播放鋼琴曲《月光曲》時,學生們立即豎起耳朵專心聆聽,感受音樂的美妙,也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案例,有幾個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在課堂上開小差,有的學生看小說,有的學生畫畫,還有的學生睡覺。這位音樂老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播放了一段讓人聽起來感覺很恐怖、很緊張的音樂,頓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紛紛抬頭,似乎在尋找答案。教師開始娓娓道來:音樂是神奇的藝術,不同的音樂作品給我們不同的情感體驗,剛才聽完這段音樂你們有什么感受?學生們紛紛回答:恐怖,害怕,擔心,感覺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教師順勢導入本課的教學內容《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學生們帶著好奇心,認認真真地參與到學習之中。
三、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人的大腦是一個神奇的器官,具有巨大的潛能。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部分,左右腦的功能也不一樣,只有左右腦都開發,人才會越來越智慧。我們傳統的教育主要是“左腦教育”,對左腦的開發較多,右腦開發較少,而右腦的潛能遠遠大于左腦。音樂對右腦的開發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不僅能激發右腦的潛能,也能使左右腦得以平衡發展,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因此,現在有許多家長送孩子學習舞蹈、唱歌、樂器,目的就是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也有許多準媽媽給胎兒聽胎教音樂,這也是因為音樂對智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四、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人們常說:學習音樂的人有氣質,衣著打扮很有品位、很時尚,有時也很另類,顯得個性十足。確實如此,學習音樂的人懂得欣賞美,他們鑒賞美的能力要強于沒學習過音樂的人。他們在追求每一個美妙聲音的背后,彰顯著自身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通過學習音樂,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使學生體會到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和歷史內涵。尤其是學習樂器,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律的品格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音樂教育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我們可以通過聆聽一曲《春江花月夜》,腦海里浮現出一副美麗的春江晚景圖,也可以通過聆聽《紅旗頌》,眼前浮現出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象,還可以通過聆聽《十面埋伏》,感受古代征戰的激烈場景。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的空間是無限的,想象力是充滿巨大潛能的。俗話說:“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所以,作為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音樂教育恰恰可以通過創作實踐活動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音樂教育對培養創新型人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六、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
現在有許多學生五音不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唱歌跑調,導致他們不敢唱歌,缺乏自信心,產生自卑感,久而久之也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這種現象不僅不利于美育的實施,也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唱歌跑調其實是由于學生的耳音不準、聽力水平不好導致的,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專業的音樂訓練來解決。部分學生通過視唱練耳訓練和反復模唱是可以解決唱歌跑調的問題的。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班級就有一名學生,她的音準不好,但通過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有了很大的改變,音準比以前好多了,唱歌更加自信了,人也變得很自信、很有朝氣。
七、音樂教育可以發揮激勵作用
音樂能夠影響人的情緒,而情緒會影響人做事的效率,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能夠激發人的正面情緒,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就誕生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如《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游擊隊歌》《長城謠》等,這些歌曲激勵著無數中華民族的熱血男兒浴血戰場、奮勇殺敵。如今和平年代,這些優秀的音樂作品仍然激勵著青年奮發圖強,更加熱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更加心系國家的發展。音樂是時代的產物,不同的年代產生不同的音樂作品,無論是《學習雷鋒好榜樣》還是《走進新時代》,這些正能量的歌曲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奮勇向前。
音樂不僅能激勵我們的情感,還能激發我們身體的活力。當我們跑步的時候,突然響起了有節奏的音樂,這時仿佛全身的細胞都被激活,身體充滿了活力,腳步隨著音樂的節拍律動,也不覺得累了,這就是音樂給予我們的力量。
八、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有研究表明:聽音樂可以舒緩情緒,緩解壓力。現在的學生學習負擔很重,壓力很大,從早學到晚,睡眠的時間也很少。在學習疲憊的時候,學生可以聽一段舒緩的音樂,放松一下緊張的情緒,讓心情愉悅平和。很多學校每節課下課時,廣播站都會播放課間音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放松心情,緩解學習壓力。
聽音樂可以減輕疼痛,我對此深有體會。我從小就怕扎針,看見針頭就心跳加快,情緒高度緊張,緊張得手心都出汗。后來我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打針時戴上耳機聽音樂,聽著音樂情緒一下子就放松下來,就不怎么害怕了。醫學研究發現,經常聽舒緩的音樂可以調節我們的情緒,還可以緩解病痛,現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利用音樂對患者進行治療,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音樂還可以釋放不愉快的心情,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大聲歌唱,唱完后會覺得輕松很多;當我們開心時,也會唱歌,有的人是小聲地唱,有的人是大聲地唱,總之,都是宣泄情感的方式。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大門需要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另一把就是音樂。沒有了音樂,我們的生活就好像沒有了油鹽醬醋,生活是無味的;沒有了音樂,我們的生活就好像沒有了赤橙黃綠,生活是無色的。讓我們熱愛音樂吧!盡情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吳文漪.音樂教育新視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張肖虎.音樂教育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