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 沈清敏 楊永春 楊海 侯云天
摘? 要:重慶市第一中學校(以下簡稱“重慶一中”)有高端體育課程平臺,優秀體育師資隊伍和卓越體育后備人才,而所有這些,都得益于學校對體教融合的高度重視以及對體教融合育人路徑持續不斷的實踐探索。本文以重慶一中為例,從“重視體教融合,堅持正確思想;探索育人路徑,成就卓越師生;深化體教融合,培養后備人才”等方面,對學校體教融合育人路徑進行實踐探索。
關鍵詞:體教融合;育人路徑;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10-0019-02
重慶市第一中學田徑隊現在有多人達一級運動員水平,1人達國家健將級水平。在2021年4月初重慶市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中,重慶一中包攬了重慶市高中組、初中組團體總分冠軍;在2020年重慶市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中,重慶一中榮獲初中組團體總分冠軍和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二;在2019年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中,重慶一中榮獲初中男子組團體總分冠軍、初中組團體總分亞軍和高中男子組團體總分第三名。
不僅僅是田徑隊一枝獨秀,重慶一中籃球隊也是國內中學生籃球傳統強隊,多次在全國比賽中名列前茅,曾榮獲全國中學生籃球比賽冠軍;現在校學生已經有11人辦理了國家一級運動員證書;繼包攬2020年重慶市中學生籃球錦標賽高中組、初中組雙冠軍獎杯后,又順利收獲2021年中國初、高中籃球聯賽(重慶賽區)高中組、初中組雙冠軍獎杯,是重慶市中學籃球名符其實的“雙冠王”。足球隊連續榮獲重慶市校園足球總決賽一等獎,多人達國家一級。游泳項目曾有在校學生達健將標準,藝術體操、高爾夫球、佩劍、跆拳道等不少項目也時有學生在全國賽場摘金奪銀。
為什么重慶一中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重慶一中歷屆領導都非常重視體教融合,長期堅持體教融合育人路徑的實踐探索,因而能不斷創造體育方面新的輝煌?!敝貞c一中體衛主任、正高級教師沈清敏如是說。
一、重視體教融合,堅持正確思想
重慶一中歷屆領導都高度重視體育在培養學生健康體魄、健全人格中的作用。黨委書記兼校長唐宏宇提出將“運動與健康”列入重慶一中三大育人路徑的辦學思想,即立足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秉承“尊重自由,激發自覺”的辦學理念,通過“閱讀與人文”“科技與創新”“運動與健康”的三維育人路徑,致力于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未來人才。
對于“運動與健康”路徑,唐宏宇校長很早就提出“重慶一中體育必須堅持走體教融合之路”。1.從培養全人的角度,體育必須與教育融合,以體育人,以文化人,真正做到五育融合。2.從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角度,學校體育必須與競技體育合作,體教結合,優勢互補,真正做到有效融合。
正是因為唐宏宇校長關于“運動與健康”育人路徑的辦學指導思想與國家“體教融合”的精神高度一致,使重慶一中各項體育工作得以沿著正確的方向扎實推進并卓有成效。
二、探索育人路徑,成就卓越師生
多年來,重慶一中一貫重視體育與健康課程開發實施研究。在學?!耙泽w育人,以文化人,五育融合,培養全人”體教融合辦學思想下,重慶一中課程中心重點幫扶,成立了體育與健康學科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團隊。在充分發揮專家(名師)示范引領作用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教學科研,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三大高端平臺引領為載體、三大特色課堂實踐為依托、三大反饋數據評價為支撐”的重慶一中運動與健康“三·三結構”育人路徑。三大高端平臺即專家名師工作室、精品課程研究室和身心健康促進室;三大特色課堂即圍繞“教會”的高效課堂、強化“勤練”的活動課堂和突出“常賽”的社團課堂;三大反饋數據即師生活動數據、學生健康數據和三維互動數據。運動與健康“三·三結構”育人路徑聚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與健康發展及教師專業成長,旨在成就卓越師生,開發精品課程,建設優秀基地。
運動與健康“三·三結構”育人路徑的實踐探索,讓重慶一中不僅能很好地達成“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的學校體育目標,而且在課程開發研究,師資培養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一)高端體育課程平臺
重慶一中現有經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審批立項的重慶市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國家扶持經費150萬元;重慶市高中籃球精品選修課程,國家扶持經費8萬元;重慶市教學專家沈清敏工作室,國家扶持經費40萬元。此外,經重慶市沙坪壩區教育委員會審批立項的沙坪壩區沈清敏名師工作室,國家扶持經費18萬元。下一步,重慶一中還擬利用課程基地扶持經費,由校課程中心聯合體育教研組與心理健康中心創建身心健康促進室。
(二)優秀體育教師群體
1.教學專家名師引領
沈清敏,重慶一中體育正高級教師,重慶市教學專家沈清敏工作室、沙坪壩區沈清敏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以及重慶市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負責人,多次擔任重慶市教委評審專家與重慶市教師優質課比賽和教學技能比賽評委,并曾擔任教育部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專家。
2.教學科研團隊并進
謝光斌等7名教師10余次榮獲重慶市級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寧召老師曾榮獲全國一等獎;鄧興平等20余名教師數十次榮獲重慶市中小學體育論文評選一等獎,劉曉輝等5名教師10余次榮獲全國論文評選一、二等獎;梁鳳等12名教師榮獲重慶市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其中,寧召老師和文杰老師榮獲一等獎第一名;沈清敏等20余名教師主編、參編出版論著20余部,發表論文40余篇。
三、深化體教融合,培養后備人才
根據《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重慶一中按照唐宏宇校長提出的“體教結合,優勢互補,有效融合”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教融合指導思想,努力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探索體教融合育人路徑,積極尋求與體育行政部門、社會體育組織、優秀退役教練員合作,有效提高運動特長學生的訓練水平。
(一)積極尋求與體育行政部門合作
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重慶一中就一直積極尋求與體育行政部門開展合作,主要形式是由重慶市體育局派出市體工隊與市第二運動技術學校教練,重慶市沙坪壩區派出區體校教練到學校指導訓練?,F國家田徑隊教練員鐘梅就曾受到沙坪壩區體校王蜀康教練和許志文教練在重慶一中的訓練指導;被輸送到清華大學的辛圣男同學也曾受到過市體工隊郎勇教練和區體校王蜀康教練的訓練。重慶一中現正與重慶市籃球運動管理中心(以下簡稱“重慶籃管中心”)開展共建籃球隊合作。
重慶籃管中心是重慶市體育局下屬行政機構,本身有指導重慶市籃球運動、培養優秀籃球后備人才的任務,并且作為國家處級行政機構,與全國各省市籃球運動管理中心有著密切的聯系。重慶一中積極尋求與重慶籃管中心開展合作,共建籃球隊,不僅能充分享受政策與資金扶持,拓寬與國內知名學校進行籃球交流的渠道,而且還有利于從各省市引進籃球后備人才。從重慶籃管中心的角度來看,與重慶一中開展合作,有利于大力實施重慶體育“1+5+1”行動計劃,推動重慶籃球強市戰略;探索體教融合,建立和完善重慶籃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合作模式,增強合作實效等。在雙方共同努力下,重慶一中與重慶籃管中心已經順利簽署《關于聯合培養重慶市青少年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合作協議》和《關于重慶參加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三人籃球比賽合作協議》等。
(二)積極尋求與社會體育組織合作
重慶一中積極尋求與社會體育組織合作,曾與重慶市朱毅游泳俱樂部、重慶市業余足球聯盟、重慶市棋院等開展合作。重慶一中在校學生中達游泳健獎的黃翰同學,就是與朱毅俱樂部合作的成果。現正在積極尋求與重慶兩江競技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兩江競技”)開展合作,共建足球青訓梯隊。
重慶一中雖然是籃球、田徑全國優秀傳統項目學校,但足球起步很晚,創建后備人才運動隊僅幾年時間,現只能是重慶市足球項目中上水平學校。兩江競技是全國16家中超職業足球俱樂部之一,能夠為重慶一中足球運動隊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有效幫助提高梯隊球員的足球技能和競技水平,助力重慶一中盡快實現“彎道超車”。對于兩江競技來說,重慶一中是重慶市著名的重點中學,能夠為梯隊球員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保障球員獲得良好的學校教育,從而提升球員的文化素養,有利于吸引優質的足球人才到青訓梯隊。因此,雙方基于充分的信任,以“互惠、互利、穩定、恒久、高效、優質”的合作精神,優勢互補,共同攜手打造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希望能為體教融合注入新的活力,探索新的路徑,營造良好的校園足球氛圍,努力讓球員提升競技水平的同時提升文化素養,為國家培養更多高水平足球人才。現雙方的合作框架、協議初稿已經形成,正在有序推進。
(三)積極尋求與優秀教練員合作
重慶一中積極尋求與重慶市優秀退役教練員直接開展合作,培養體育后備人才。重慶市體育系統有大量非常優秀的退役教練員,是重慶市寶貴的財富。讓這些已經退役的優秀教練員繼續為重慶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既是重慶一中不斷深化體教融合、探索育人路徑的需要,也是責任擔當的體現。
重慶一中曾先后聘請了多名全國或者全市知名的體育高級教練。具體方式是:根據目的與任務,與退役優秀教練員們開展合作。周期多在半年至兩年之間,每周固定到校2~3次進行訓練指導,每次訓練2~2.5小時。長期實踐證明,在指導學校教練員快速成長的同時,也培養了大批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