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巖 劉嫣 蘇天賞 申秋靜

摘? 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增強綜合素質為目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該文件為我們指出了青少年培育的努力方向,明晰青少年體育與健康與中國發展的邏輯關系,也明確了體育是智育、德育、美育等其他教育的基石。
關鍵詞:創新賽事;立德樹人;身心和諧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10-0052-02
一、實施背景
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發現,現階段有的學生常常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合作意識,不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有的學生在團體活動中組織協調能力差,通常不肯謙讓別人、不會與人溝通;有的學生遇到困難意志薄弱、抱怨他人等。針對現階段一些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為指導,“伙伴攜手 校園尋寶”秋季趣味運動會以學生身心發展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全員參與,使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潤物無聲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充分發揮體育學科“育體、育心、育人”的功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意志品質和完善的人格。
二、實施目標
從學校走向生活,重視問題導向,注重活動和比賽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化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在面臨真實活動或比賽情境時能運用結構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主動性;保證學生在適宜的運動負荷下自主探索與學習,從而真正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提高耐力素質和心肺功能,增強體質;提升學生主動溝通和組織協調能力,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培養學生彼此關照、互相溫暖、勇于擔當的精神。
三、設計思路與具體安排(表1)
“伙伴攜手 校園尋寶”秋季趣味運動會以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健康促進的3個維度為著力點,以提升體育情感、體育品格、運動能力、運動習慣、健康知識、健康行為6個要素為著眼點。該活動將定向越野運動項目納入體育課程,尊重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把握體育運動特性,將定向越野與耐久跑項目進行整體構思,將體育、科學、語文、數學、美術等學科知識技能互相融合,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產生持續、穩定的態度體驗,提高了運動會的知識性、趣味性、競爭性。
“伙伴攜手 校園尋寶”秋季趣味運動會實行隊長負責制,隊長由五年級學生通過自薦、選舉產生,每班選20名隊長,共選200名隊長。隊長在體育上學習定向越野運動規則、方法,掌握指北針的使用方法;利用體育課、課間活動、快樂午間的時間走進學校的各個場所招募三、四年級的隊員,組建成6~8人的小隊,共組建200支小隊。隊長能夠在制作招募記錄表、招募小報、招募隊員、帶領組員邀請學校領導參加運動會、向領導們征集運動會獎品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了組織溝通能力,三、四年級學生也學會了選擇。
在比賽過程中,通過評選“行為規范”“勇于擔當”兩個獎項,強調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及戰勝自我、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整個比賽藏寶點的裁判由初一年級學生擔當,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服務意識,增強其社會責任感。比賽過程可以充分體現隊長的組織才能和智慧,他們帶著學弟、學妹們一路前行,運用地圖和指北針找坐標點,在走、跑、跳的過程中提高運動能力。同時,隊長要帶著隊員一起分析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會應變、溝通和包容。
比賽結束頒獎環節更加有趣,可以說是“小獎品大作為”,所有獎品都是學生向學校各部門領導募捐來的,種類非常豐富。活動主辦方提前按照每組的人數將獎品分裝在一個包里,完賽后隊長帶著學弟、學妹席地而坐,面對琳瑯滿目的獎品,隊長安排學弟、學妹們先選獎品,選剩下的才是學哥、學姐的,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禮讓,也能充分體現出育英學子知規矩、有愛心、守禮儀。
最后一個環節是學生以小隊的形式,在尋寶圖的背面留下自己的感言和建議。有的學生認為這項運動不僅能強健體魄,還能在輕松愉快的游玩過程中學習知識、結識朋友。還有的學生說:“我實在堅持不住了,真的跑不動了,幸虧有學哥、學姐的鼓勵和幫助,讓我堅持到了最后,等到我當隊長時,我也一定照顧好學弟、學妹?!鄙斫讨赜谘詡?,榜樣的力量無窮大。
四、獎勵辦法(表2)
完賽獎:全組隊員按照規則完成尋寶任務,到達終點全部有獎品,按照完賽時間分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前50名,二等獎第51~100名,三等獎第101~200名。
行為規范獎:督察組的裁判采用走動管理,在比賽路線上根據學生的表現,發放行為規范貼畫,集齊20張貼畫就可以榮獲“行為規范獎”。
勇于擔當獎:比賽全員參與,隊長自行招募,因此會出現一些由于身體及各方面能力的原因沒有被隊長招收的同學、臨時掉隊的同學,裁判員要與隊長及隊員協商,并努力帶著該隊完賽榮獲“勇于擔當獎”。
五、改革創新的幾點收獲
這場比賽不僅比速度,更要比遇到困難時學生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過程中能夠學會思考、應變、溝通和包容。
(一)收獲友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自主選擇團隊,全身心地行動,在近一個月的準備中,隊長招募隊員、組建團隊,從招募—踩點—比賽—分發獎品,全程都由隊長組織完成。隊長組織隊員有計劃地“玩”、有目標地“玩”,玩出了健康、玩出了友誼,增強了學生之間彼此信任和安全感。隊長利用“快樂午間課程”組織隊員共同設計隊名、隊標、隊旗,充分發揮團隊中每個隊員的特長,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不可缺少的成員,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在比賽中身體上和智力上都積極行動,尋找各種能夠用到的資源來幫助解決問題。
(二)收獲健康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成為真正的主體,三至五年級1400人全員參與,每位同學都是參賽選手,改變了以往少數人比賽、多數人觀看的形式。需要特殊關注的學生,也會給他們安排適合參與的崗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同學的陪同下感受運動過程。學生在120分鐘的比賽中,根據比賽規則和行為準則通過不停的走、跑,完成不同挑戰任務,預計運動距離在10公里左右。學生在這種真實的情景中強健身體、磨煉意志、清醒頭腦、開智明德,有助于提升學習、主動溝通的能力。
(三)收獲責任和樂于助人的品格
比賽能夠順利、有序、高效完成,離不開裁判、志愿者的保駕護航。比賽招募了中學生做裁判,裁判工作需要負責技術判罰、擺點位、刷卡、發獎、途中巡視,這些工作能夠激發學生的成長內因,喚醒學生潛能,鼓舞和引導學生自我成長。每一項工作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鍛煉、一種責任,他們在工作中也能夠增強愛與被愛的能力。
(北京市育英學校 1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