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軍
【摘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結構決定性質的理念幾乎貫穿高中化學的學習。正因為化學分子結構與性質是高中化學的重難點知識不僅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更是高考中化學的必考熱點。由此可以看出,化學分子結構與性質決定學生化學分數的高低,同時,學好分子結構與與性質也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物質結構思維,這也是間接的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能力。基于化學分子結構與性質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要研究好該部分的教學方法,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分子結構與性質;核心素養
一、引言
高中階段的學習相較于初中更具有難度,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更上一個臺階。在初中學習化學時只要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但在高中僅僅具備理解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學習高中分子結構部分的知識點時更加的抽象立體,學生在學習時就需要同時兼具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演繹能力。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這就頗具難度,對于化學教師來說不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攻破點。
二、提高“化學分子結構與性質”模塊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運用多媒體手段
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像初中那么淺顯易懂,由于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復雜性和課本圖片無法呈現出化學知識的三維影像等因素,也加深了學生學習化學的難度。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憑空想象自己不了解沒有見過的東西,這就會導致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喪失。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是可以改變傳統課堂知識點教學展現的局限性的,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深奧的化學概念和一些學生難以進行想象的內容,不僅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能使得化學分子結構與性質的教學更加的直觀。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理論水平
考慮到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抽象性特點,以及當前階段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還有所欠缺的原因,就要借助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力輔助學生的學習。教師想要發揮出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作用,就要求教師在這一模塊的知識上有很高的理解程度,才能更好的進行知識的輸出。物質結構課程是近代才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較成熟的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只有對分子結構與性質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的對知識進行內容拆分重組以期實現符合學生學習水平的高效教學。同時,教師還要有精選教材內容,篩選合適的教學素材的能力,才能夠在高中化學的分子結構與性質教學中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達到以較小的篇幅,傳授較大的信息量的目的。
(三)把握化學教學的核心目標
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新課改提出了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現如今的教育不再只滿足于學生筆試能力的培養,整個社會更加注重對于人才綜合素養的培養。基于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轉變教學模式,不能單純以傳授做題技巧為主。教師要認識到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進行鍛煉和提高。換句話說,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到學生學生知識遷移和內化,這也是符合教育改革提出的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從高中化學分子結構與性質考點切入教學
分析歷年的高考真題會發現,化學中離子鍵和共價鍵的知識點是高頻考點,這就要求學生對鍵能、鍵角、鍵長、鍵的極性、價層電子、雜化軌原理,與非極性、極性分子差異等相關的知識點能熟練的掌握。正因為如此,化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知識結構掌握的情況、高考重難點為教學切入點,在教學時整合考點和例題內涵,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共價鍵知識點主要考察的內容涉及共價鍵類型,特征以及性質。高考涉及到分子結構極性的考點包括非極性分子、極性分子,而這部分的考察通常和分子結構、共價鍵、性質等內容一起出現。當學生在進行分子結構和性質關系分析時,要讓學生學會根據分子作用力、氫鍵和物質三者之間的具體關系分析,綜合得出某種物質的物理特性。通過對真題的分析,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努力創設導入課,通過構建情境豐富教學課堂,對于學生掌握薄弱的地方及時進行點撥和反饋,這樣才能保障化學教學質量。
(五)引導學生搭建新知識和舊知識的聯系
盡管分子結構與性質是化學學習中的重難點,但掌握這一模塊的知識也是遵循學習過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規律的。例如,學生在必修課學到的焰色反應的性質,對于理解分子結構這一模塊的知識也是有幫助的。當學生學完分子結構與性質后,借助新知識能學會利用電子的躍遷原理深層的理解焰色反應的本質和原子光譜分析的原理;學生也理解了價層電子結構的變化不僅決定了原子半徑、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等性質的變化規律,也決定了元素第一電離能、電負性等性質的變化規律。當學生學習了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時,新舊知識熟練掌握后能學會用化學鍵的特點解釋和預測化合物的性質,解釋和說明分子間作用力、氫鍵對物質性質的影響。化學的每個模塊的學習不是孤立的,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知識間的聯系,不僅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結語
總體而言,分子結構與性質是化學高考的重點與難點,不但影響了學生的高考成績,而且也會對學生的繼續學習產生影響。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癥下藥的去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方針,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勇.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智力,2020(30):121-122.
[2]駱志森,黃丹青.素養立意的命題實踐——以高中化學《物質結構和性質》試題設計為例[J].福建教育,2019(36):52-55.
[3]王琳琳.關于高中化學中“物質結構與性質”教學的思考[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8):137.
[4]胡風英.分子結構與性質的核心點探析[J].中學化學,2019(0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