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敏, 蔡輝益, 常文環, 鄭愛娟, 劉國華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農業部生物飼料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
鋅是動物體中含量僅次于鐵的微量元素,是動物生長發育必需的養分之一,與動物的生長性能、骨骼發育、免疫功能、抗氧化機能等密切相關。鋅在體內以小分子可溶性物質參與吸收,吸收過程包括快速進入黏膜細胞和比較緩慢進入血流兩個階段。新吸收的鋅主要通過與血液中白蛋白結合(一小部分同α-巨球蛋白結合)在血液中轉運。同位素示蹤法發現,94%新吸收的65Zn同血中的白蛋白結合,而后血液中的鋅67%~80%流入肝臟,示蹤時還發現,引入的65Zn首先沉積在肝臟、胰臟、脾臟中,少量沉積在肌肉和腦組織中,然后大部分的鋅被轉運到骨骼組織中。鋅的代謝發生在機體內多種組織器官中,如血液、肝臟、脾臟、胰腺、骨骼等組織。目前研究大多側重于飼料鋅水平對雞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的影響,很少有對鋅在體內器官中沉積的研究。為此,本試驗在相同基礎飼糧條件下,研究添加不同鋅水平對肉仔雞某些含鋅酶活性及血、胰和脛骨鋅含量的影響,為鋅在肉雞飼料中使用提供參考。
1.1 試驗材料 一水硫酸鋅 (飼料級),含鋅量35.5%,購自北京精準動物營養研究中心。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南口試驗基地進行。300只1日齡AA肉雛公雞隨機分為5個處理組,每個處理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10只雞。各組分別飼喂對應5種試驗飼糧。基礎飼糧采用玉米-豆粕-雜粕型飼糧,制成顆粒飼料,本底鋅含量約為30 mg/kg,其組成和營養水平見表1。在基礎飼糧(T1)中分別以硫酸鋅形式添加鋅 30、60、90、120 mg/kg配制其他 4種試驗飼糧,試驗處理和飼糧設計見表2。
1.3 飼養管理 采用不銹鋼肉雞籠三層籠養,23 h光照,乳頭式飲水器供水,自由采食。雞舍溫度第1~3天為33℃,從第4天開始逐步降溫至室溫。1日齡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雞新城疫苗,21日齡飲水接種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雞舍衛生管理按常規進行。每天觀察試驗雞的精神狀態、食欲及糞便情況,記錄死亡只數。

表1 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風干基礎)

表2 試驗處理和飼糧設計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1.4.1 血清生化指標 21日齡和42日齡,每重復各1只,采血制備血清,測定血清生化指標。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所用的分析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血清Zn含量采用PAPS顯色劑法測定。
1.4.2 組織生化指標 21日齡和42日齡,每重復隨機選1只,取胸肌、心臟、肝臟、胰腺和左脛骨。胸肌和心肌中金屬硫蛋白的含量(MT)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胰腺和脛骨鋅含量采用PAPS顯色劑法測定;肝臟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
1.5 試驗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的單因子方差分析,對主效應顯著的指標進行LSD多重比較,顯著性水平設為0.05。
2.1 飼糧鋅添加水平計算值與實測值 飼糧鋅添加水平計算值與實測值見表3,鋅的實測值和計算值接近,相對誤差在0.2%~12%。

表3 飼糧鋅設計值與實測值比較mg/kg
2.2 飼糧鋅添加水平對AA肉雞血清鋅、胰鋅和脛骨鋅含量的影響 組織鋅含量越來越多的用來評定鋅源生物學利用率的評價指標。由表4可知,21日齡時,肉雞120、150 mg/kg鋅處理組血鋅含量顯著高于30 mg/kg鋅處理組,分別提高了56.75%和91.45%。150 mg/kg鋅處理組胰鋅含量顯著高于30、60、90 mg/kg鋅處理組,和對照組相比,提高了 130.77%。90、120、150 mg/kg鋅處理組脛骨鋅含量顯著高于30、60 mg/kg鋅處理組,分別比對照組提高14.16%、19.50%和26.61%。42日齡時,肉雞150 mg/kg鋅處理組血清鋅含量顯著高于30、60 mg/kg鋅處理組,比對照組提高了77.25%。60、90、120 mg/kg鋅處理組胰鋅含量顯著高于30 mg/kg鋅處理組,分別提高了194%、198%和212%。 120、150 mg/kg鋅處理組脛骨鋅含量顯著高于30 mg/kg鋅處理組,分別提高了37.80%和43.29%。
2.3 飼糧鋅添加水平對AA肉雞組織生化敏感指標的影響 金屬硫蛋白(MT)是一類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量金屬結合蛋白,鋅能誘導多種組織MT的合成。由表5可知,21日齡,隨著鋅添加水平的增加,心肌和骨骼肌中的MT含量呈線性增加,120、150 mg/kg鋅處理組心肌MT顯著高于30、60、90 mg/kg鋅處理組,分別比對照組提高9.79%和32.17%。90、120、150 g/kg鋅處理組骨骼肌MT顯著高于30、60 mg/kg鋅處理組,分別比對照組提高54.55%、57.02%和90.91%。42日齡,心肌和骨骼肌中的MT含量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差異。21日齡,150 mg/kg鋅處理組肝臟CuZn-SOD活性顯著高于60 mg/kg鋅處理組,42日齡,150 mg/kg鋅處理組肝臟CuZn-SOD活性顯著低于其他處理組。

表4 不同鋅水平對21日齡和42日齡肉雞血清和組織鋅含量的影響

表5 不同鋅水平對21日齡和42日齡肉雞組織生化指標的影響
在肉雞的活體試驗中,血清或組織微量元素含量是評價動物微量元素營養狀況的指標之一,肝臟是微量元素代謝的主要器官,脛骨是存儲器官。通過測定以上各組織器官和血液的微量元素含量及與微量元素代謝密切相關的酶活性,可以從轉運、代謝、沉積、生理、生化等不同角度來評定動物機體微量元素狀況。許多試驗結果表明,一般情況下,血液、組織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及相關酶活性在一定范圍內會隨著食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選擇這些指標所得到的需要量普遍高于以生產性能為指標得到的需要量。本研究測定了AA肉雞胰臟、脛骨中的鋅含量。結果表明,鋅添加水平對AA肉雞的血清、胰臟和脛骨鋅含量均有極顯著影響。這個結果與許多研究結果類似。王明發等(2011)研究表明,在30~120 mg/kg的添加范圍內,AA肉雞脛骨鋅濃度一直呈現顯著增加。對固始雞的研究結果與肉用仔雞相似。Sandoval等(1995)在含鋅35 mg/kg的玉米-豆粕基礎飼料中添加40、80、120 mg/kg鋅測定肉雞20日齡腔骨中的鋅濃度,結果發現,腔骨鋅濃度隨鋅濃度增加而顯著提高 (P<0.05),120 mg/kg濃度鋅添加沒有進一步增加腔骨鋅濃度。Ao等(2006)在含鋅31 mg/kg的飼料中添加20 mg/kg無機鋅,結果發現,鋅添加顯著提高21日齡肉雞腔骨鋅濃度。閆立新等(1999)的試驗表明,隨鋅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鋅和堿性磷酸酶活性升高。Schell等(1996)、Wedelkind(1992)試驗也表明,日糧中鋅水平的增高使血鋅濃度提高。以上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似。陳克磷等(1998)認為,骨、肝、胰組織對飼糧鋅缺乏較敏感,趾骨鋅含量是標識雞鋅營養狀況的靈敏指標。綜上所述,血液、組織微量元素含量往往在一定范圍時隨日糧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以血液、組織微量元素含量作為評定微量元素需要量依據時,在哪一水平時能反映動物機體微量元素的正常營養狀況非常重要,需要結合肉雞生長性能、微量元素在體內的代謝過程等更多的試驗結果來綜合決定。
飼糧中添加硫酸鋅可顯著提高肉雞血清、胰臟、脛骨組織中的鋅沉積,隨硫酸鋅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胰臟、脛骨組織中的鋅含量也隨之增加。飼糧中添加硫酸鋅對肝臟CuZn-SOD活性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