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秀,陳國宏
(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書名:家畜育種學
作者:劉榜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8月1日
ISBN:9787109247888
定價:30.00元
家畜育種是通過創造遺傳變異和控制繁殖等手段來提高畜禽經濟性能或觀賞價值的科學技術。家畜育種對促進畜牧業的生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它可以提供優良畜種、保證畜群生產性能的提升。為培養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家畜育種學的專門人才,目前各大農牧院校動物學科專業紛紛對家畜育種學進行了教學改革,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教學模式由于既融合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OOC)的優點同時又可有效解決MOOC教育質量問題而逐漸被引入全球的各個學院,在此形勢下,探索將SPOC模式合理融入家畜育種學教學的研究成為當務之急,這對促進互聯條件下各學院家畜育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變革意義重大。由劉榜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家畜育種學》一書,該書作為一門動物生產各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將研究的重點聚焦于家畜育種領域,該書觀點與時俱進,將研究的最終目的放在了家畜育種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進展層面,有利于為遺傳育種學科的建設提供廣闊發展天地,為我國家畜品種的改良起到相應的理論指導作用。
《家畜育種學》全書共包括二十三章內容。該書的緒論部分主要對家畜育種的概念、研究內容、發展歷史、貢獻以及工作展望進行系統論述;第一章主要闡述家畜的品種,具體分析了家畜起源與動物馴化、家畜品種的概念與分類;第二章具體從家畜的經濟性狀、生物學性狀、抗病性等三個層面研究家畜的性狀;第三章的主題是家畜生長發育規律,具體研究了生長與發育的概念、家畜生長發育常用的衡量指標、影響家畜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等;第四章的主題主要集中在選擇層面;接下來的一章主要敘述數量性狀選擇,闡述了選擇的具體方法和成效;第六章的內容是家畜生產性能測定;第七章主要介紹單性狀育種值估計;第八章主要闡述選擇指數;第九章的主要內容是預估BLUP育種值;第十章的主要主題是選擇閥性狀和質量性狀的方式;第十一至十四章的內容主要涵蓋物種繁育、物種選配、近交等;第十五章的具體內容是培育及其利用;第十六章、十七章具體介紹了新品種的概念以及培育新品種的合理方法;第十八章主要闡述育種和培育胚胎的技術;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分別具體論述了關于動物物種的轉基因技術和動物的育種;第二十一至二十三章內容分別為評估家畜資源的有效方法、保護該資源的有效方法、以及有效組織育種工作的方法。
《家畜育種學》一書盡可能從我國家畜育種的實際發展情況出發,主要對家畜育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了深入說明,對促進家畜育種學教學領域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該書在家畜育種學的教學研究方面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該書立足于當前“互聯網+”的大背景,具體分析了SPOC模式應用于家畜育種學教學研究中的優勢。在當前網絡技術不斷涌現的大形勢下,高校傳統的教學形態實現了重大突破,SPOC教學模式逐漸盛行,并成為“互聯網+教育”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借助互聯網這一基礎的教學平臺,SPOC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慕課的弊端,為家畜育種學的翻轉教學模式提供可行性資源,使相關專業的教師利用在線平臺實時觀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定時組織學生進行重難點答疑,從而加深學生對家畜育種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的了解,調動學生對家畜育種學的學習積極性。總之該書立足于教育信息化,集中探討了SPOC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在家畜育種學中的實踐應用。
家畜育種學的學科知識點繁雜、抽象概念多、邏輯性較強、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可以為學生從事其他工作和學習其他專業奠定深厚基礎。就當前該課程的教學現狀來看,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效果不佳以及不能學以致用等一系列問題,傳統灌輸式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主觀能動性較差、思想不活躍,實際專業能力不強、學習成效低下。當今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在信息化的發展環境下,互聯網網絡技術使教育資源的獲取更加便捷和多元化,SPOC教學模式作為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已經成為新階段教育改革的必要要求,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該教學模式很容易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使教師更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學生各個方面的信息,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輔導。將該教學模式融入家畜育種學中,是促進該學科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不斷改良的重要方式,有效提升互聯網背景下該學科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也促進學生綜合理論和實踐創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