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虎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創業教育學院,內蒙古包頭014030)
近些年,我國經濟整體仍然保持著較高速度的穩定增長,長期向好趨勢不變,但是隨著全球其他經濟體的增速放緩和保護主義的抬頭,不少國家開始設置貿易壁壘,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消費增速減慢和有效投資增長動力不足,我國經濟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存在巨大的壓力。我國經濟開始步入了由高速度增長逐步轉向高質量增長的發展階段。創新是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胡錦濤,2012),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各個行業都經歷著創新浪潮,面臨產業革命,飼料行業也不例外,創新驅動發展的推動淘汰了大量的落后產能,產業迎來了“高精尖”的發展新高潮,飼料企業的經營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并能可持續發展,探索與研究企業的多維經營路徑將有助于提高飼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1.1 目前我國飼料行業的發展情況 近些年來,我國飼料行業總產量始終處于平穩發展態勢,即使面臨中美貿易摩擦、各國保護主義抬頭以及非洲豬瘟疫情等諸多挑戰,全行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應對措施,使得全年飼料產量受到的影響降低至較低的水平,并后續實現有效增長。截至2019年底,飼料產量已經達到26184.0萬t,同比增長率達到8.14%,如圖1所示,截至2020年6月底,半年度的飼料產量為12786.4萬t,同比增長率達到9.39%。

圖1 我國2016—2019年飼料產量和同比增長率
2016—2018年期間,我國飼料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均處于穩步增長態勢,2018年,飼料行業總產值與營業收入已經突破8600多億元,較之2017年增長了約6%,然而在2019年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和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飼料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下降了10%左右,分別為8088.1億元和7780.0億元,如圖2所示。

圖2 我國2016—2019年飼料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及其同比增長率
1.2 目前我國飼料企業的類型與變化 我國飼料企業類型主要有: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港澳臺企業、外商企業等。根據企業規模,統計顯示,在2018年,全國萬噸規模以上飼料生產企業有3742家,其中,10萬噸以上規模企業有656家,50萬噸規模以上的企業有8家。截至2019年,10萬噸以上規模的企業為621家;50萬噸以上規模的企業有7家;百萬噸以上規模的企業有31家,其中有3家企業規模超過千萬噸 (數據來源于中國飼料工業統計信息系統)。企業數量的變化顯示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產業集中度在提升,生產規模化程度在提高,集約化經營成為新的態勢。
雖然我國飼料行業發展處于穩步態勢中,但是飼料企業的經營卻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1 養殖方式改變,飼料企業面臨“洗牌” 回顧歷史,“全民養殖”的生產方式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促使了我國飼料行業的蓬勃發展,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步入一個新的時期,社會對于生態環境和動物產品的質量有了新的需求和要求,一些產業政策和環保條例的實施導致全民養殖逐漸轉變為以企業為主的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方式。擁有資金、種質、技術和人才的企業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這些企業中有的本身就擁有飼料生產能力,若沒有生產能力的則會委托指定的飼料企業定制生產飼料產品。那些資源不足的中小型企業逐漸在市場中失去競爭能力,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慢慢做大做強,提高市場占有率,飼料企業的數量將出現減少的趨勢(葉元土,2019)。
2.2 經營成本上漲,利潤下降 近些年來,飼料原材料價格不斷的上漲,給飼料企業的資金和經營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眾多中小型企業受到更多的壓力,除此之外,不少企業的固定資產利用率不高,沒有充分發揮產能,使得生產成本大幅上漲,利潤下降。原料價格的上漲導致產品價格高走,可能會改變用戶的選擇,使得企業的銷售額下降,進而壓縮了利潤空間。
2.3 融資難制約企業擴大經營 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升級、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各國保護主義的抬頭和新冠疫情出現全球惡化等事件,對不少飼料企業的現金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經營出現了較大困難,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融資、貸款和擔保都成了突出的難題(史東梁等,2019)。這些企業效益不穩定,除此之外,其固定資產不足以用于抵押,加之部分企業的違約行為導致銀行對于中小型企業的貸款極為慎重。許多企業缺乏成本控制意識,對采購、人力資源、營銷等成本沒有嚴格管控,抬高企業整個成本,影響了整體效益(魏全,2010)。
2.4 研發投入不足,缺乏高水平技術人員 目前絕大多數飼料企業的人員問題在于吸引不來優秀的人才,引來了卻留不住,留住了但用不好。對比其他行業,飼料行業利潤不高,員工的工資較低,有能力的技工很少。不少企業中缺乏高層次研發人才,這與企業不夠重視科研技術有關,在中小型企業中突出的更為明顯,他們不僅缺乏資金實力,也欠缺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理念。除此之外,很多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流動過于頻繁,由于他們往往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想法,員工還沒有適應就迎來了新的管理者,導致員工無所適從,失去了服從性,給企業增加了管理難度和成本,效率卻沒有提高。同時,許多企業沒有健全的培養制度,缺乏人員內部挖掘的意識,使得員工的技能沒有提高,影響效率和效益(周承等,2013)。
2.5 營銷陷入多重困境 近些年電子商務的發展突飛猛進,“互聯網+”逐漸融合到傳統行業中,成為企業經營中的一部分。然而很多飼料企業仍采用傳統的商業營銷模式,該模式中實體店需要較高的運營和維護成本,產品更新和流轉速度卻較慢,而且店鋪所在的地區也會影響銷售量,從而波及企業的經濟效益(李新,2019)。此外,這種模式造成企業與用戶的信息溝通障礙,無法及時進行有效反饋,導致企業無法確切掌握市場動態與用戶的需求,影響生產的調整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從而弱化其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王卓,2018)。
針對飼料企業經營中出現的外部環境、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營銷、生產等諸多經營問題,需要從多維角度進行改進與優化。
3.1 調整生產,降低經營成本 根據養殖方式的改變,及時調整生產。飼料企業的經濟效益與養殖業的布局和效益、產品的效果、價格與物流以及企業提供的后續服務等具有較大的關系 (余可發,2017),因此飼料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需要根據養殖業布局的變化作出及時調整,其中水產養殖業和畜牧養殖業有較大的差異,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產品調整,搶占細分市場也是經營的對策之一。
提高資產利用率,降低經營成本。針對固定資產利用率低的情況,企業需要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意識,采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適當加大產能,完善資產管理相關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此外,公司管理上也要優化人員配置、加大員工培養、改進經營流程、管控營銷成本、合理使用資金等,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
對于飼料原材料價格波動的現實情況,可以根據實際生產需求,實施分批購買,價格回落時多采購,價格大幅上漲時少采購的措施,從而降低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除此之外,在保證動物營養和提高生產效率的前提下,企業可以尋求各種廉價的原料替代品,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3.2 加大研發投入,嚴控產品安全 隨著養殖的規模化和標準化,高技術含量的飼料產品需要不斷增加,因此需要飼料企業重視科研技術的重要性,加大對研發的人力和資金投入,引進高水平技術人才,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改進工藝流程,科學的生產工藝不僅能提高產量也能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重視產品質量安全,嚴格把關。飼料質量安全影響著食品安全,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前出現的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等重大事故給飼料行業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因此企業需要增強質量安全意識,建立飼料質量安全體系,即建立安全預警機制,提供防范預案和措施,加強檢測體系,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實現飼料標準化生產(薛敏等,2013)。
3.3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降低融資成本 資金問題一直是制約飼料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原因,融資難和信貸難始終困擾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和財政支持,包括制定和實施信貸支持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建設飼料信息服務平臺,及時發布國家制定的政策、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國內外行業動態、最近的科技進展與成果、市場信息與行情的分析和預測等,有效引導飼料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為飼料企業提供多維的信息服務,幫助他們實現可持續發展。
3.4 企業整合,拓展海外市場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整合,有助于做大做強。日益激烈的競爭市場環境和養殖業的規模化趨勢,使飼料企業的整合成為必然。通過有效的兼并整合重組,企業可以擴大市場占有率、延伸產業鏈、提高抗風險能力和強化核心競爭力。企業自身需要有危機意識,及時調整戰略定位和布局,改進生產技術,適時進行外延式擴張,從而構建新的競爭優勢,謀求可持續發展。
產能與技術轉移,投資海外發展。經過多年的迅猛發展,我國飼料行業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管理和營銷基礎。2013年習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給飼料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以全球化視角輸出也是企業擴張發展的機會。飼料企業可以順應國家發展和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輸出飼料產能、工業技術和模式,進行海外投資,從而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海外投資有機遇,也有挑戰和風險,企業需要對國外的資源、市場和政治風險進行評估,做好風險評估和防范措施,強化經營風險控制,使企業的長期發展得到保障(張姝,2013)。
3.5 線上線下相結合,大數據助力精準營銷和產銷流程 飼料企業傳統線下經營模式一般為 “企業——經銷商——用戶”,而電子商務因其便利快捷的優勢給飼料企業帶來巨大的沖擊,銷售方式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為順應社會發展潮流,飼料企業需要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模式。
飼料企業需要積極拓展網絡銷售渠道,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網絡營銷模式,包括微信、口碑、網絡廣告等。有資金和實力的企業可以構建網絡運營平臺,搭建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和售后服務及反饋機制,實現線上線下發展。實力不夠的中小型飼料企業則可以借助大型的平臺來實現線上銷售
互聯網的發展為飼料企業進行精準營銷提供了工具,企業可以收集銷售的相關數據,通過整理和分析后,得出用戶需要的產品種類、價格和規模,用戶的地域和財務規模,產品使用的效果、劑量和頻次等,針對這些具體的數據,從而細分用戶的特征,挖掘用戶的不同需求,掌握用戶的現實情況,對支付方式、產品配送和是否提供倉儲服務等提供用戶個性化的方案,從而可以實施精準和個性化的營銷,有利于用戶對企業的信任和黏性,從而增長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長遠發展。
借助大數據技術,優化產銷流程。現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長,充分利用好數據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決策能力,推動企業管理變革。大數據的核心能力包括數據的匯聚整合、提純加工、可視化和價值變現,每個能力緊密聯系,是發揮大數據優勢的基礎。
飼料企業應該建立自己的數據庫系統,對外收集用戶的相關數據,對內收集企業整個經營流程的相關數據,建立數據處理標準和安全權限管控,將數據可視化和價值變現。管理者可以通過數據發現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優化流程和加強人員管理。員工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提高工作效率,數據能幫助生產人員及時發現工藝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運營人員和銷售人員通過數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和用戶需求,及時調整營銷方式,降低營銷成本,從而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飼料企業需要順應行業的變革,分析自身的經營現狀,及時發現問題,從多個維度進行經營改進,通過調整企業布局、提高資產利用率、降低經營成本、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高水平技術人員、重視產品質量、投資海外市場、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實施精準營銷、優化產銷流程等,從而達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