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秋菊
[摘要]雨課堂是如今新興起并取得了一定發展的一種教學工具。在雨課堂的輔助教學下,教學模式從傳統、網絡在線的模式走向混合式教學的模式。雨課堂操作簡單快捷,教師直接在電腦上將雨課堂安裝到PowerPoint中,學生利用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進入學習模式,這一簡便的操作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效率,促進了教學模式的更好發展。
[關鍵詞]雨課堂;教學工具;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1)01—0030—03
教學模式作為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對發展教學理論和深化教學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率先引入教學模式這一概念的是美國的喬伊斯和維爾,其在1972年的《教學模式》一書中對教學模式進行了理論研究,這標志著教學模式的開端,而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后才開始教學模式的研究工作。國內外的學者對于教學模式的理解各有不同,國外以《教學模式》一書為代表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選擇教材、指導教師教學活動的計劃或范型。國內學者將教學模式定義為理論說、結構說、程序說和方法說這四大類,是在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一種活動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借助黑板板書、多媒體PowerPoint、課堂提問的形式,已經不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也不能滿足學生掌握課程的要求,教學模式的轉變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科技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各種新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思路和教學工具的改變,使得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身份也發生了轉變,學生可以充分參與課堂教學,發揮各自的主觀意見。在整體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思維、討論的提升,使得學生的身份轉變成為課堂的引領者。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雨課堂是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相互結合的一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代表。
雨課堂是近年來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共同研發并推出的新型教學研究成果,其借助信息化的教學方式,結合傳統教學模式和在線學習的優勢,快捷而且免費地為課程的教學過程提供數據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支持。作為一種新式的教學工具,從2016年僅15個班級的測試應用,到如今上萬個班級借助雨課堂進行教學,雨課堂在教學模式中的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雨課堂是一個安裝在PowerPoint中的插件,其可以將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PowerPoint隨時隨地推送到學生的微信上,教師在講課的同時還可以進行測試,這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靈活。在實際的課堂講授過程中,雨課堂有學生簽到、實時答題、師生研討、彈幕互動等功能,而且教師可以在后臺查看所有的教學動作,實現了課堂數據采集的功能,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模式幾乎是教師一人在“獨唱”,學生跟著教師的授課節奏聽講、記筆記、課后答疑和做教師布置的作業,很少有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自控力較為薄弱、意志力也不夠堅定,課前不進行預習,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也不及時復習,對重點課程的掌握和吸收不夠,學生存在容易忘記和羞于向教師提問的心理。這種現象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學習畏難情緒,更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厭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要求教師和學生必須到達授課現場參與教學。在高校里,學生經常有其追求的目標從而選擇“翹課”,而教師也只能通過嚴格管理學生的考勤來達到約束學生上課的目的,而這種方式就是通過口頭隨機點名,實際上不在場的學生可以請在場的學生代替回答,教師無法掌握學生上課的實際情況。此類問題,也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大疑難雜癥。
網絡在線教學是現今較為普遍的教學模式,教師提前錄制教學課程,上傳至網絡平臺,學生通過在線下載或直播的方式參與教學,這種方式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但學生一旦有了疑問,也無法即時向授課教師進行提問。而且缺乏面對面的交流,通過視頻在線的方式去學習,學生的注意力更難集中,授課效率大打折扣。學生是否認真學習了、學習效果如何,教師也無從得知。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新興的網絡在線教學模式各有利弊,雖然不能完全用一種模式去替代另一種模式,但是可以將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就是要融合傳統教學模式和網絡在線教學模式的優點,摒棄二者的不足之處,從而形成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考慮的是減少網絡在線環節的教學時間,如果課堂時間仍需保證的話,混合式教學無疑額外占用了教師的時間——需要教師提前錄制課程上傳網絡,還需要再次學習錄制軟件和操作平臺。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典型代表——雨課堂就較好地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和網絡教學模式的問題。考慮到手機的普遍應用,高校學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不論是在教室、自習室、宿舍還是食堂,隨處可以見到玩手機的“低頭族”學生。學生甚至上課忘了帶課本也不會忘了帶手機,其上課時間常常用手機來刷微博、朋友圈、知乎等應用軟件,這占據了學生大量的時間。雨課堂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只要開啟雨課堂教學工具下的教學模式,就能實現課程教師投影和學生手機同步,把手機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工具。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在授課中通過手機隨機點名,或者限時發放隨堂測試,這有效地解決了學生上課缺勤的問題。
此外,對于無法了解學生是否掌握重點內容的情況,在混合式教學中,需要考慮數據采集的設計,通過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數據化的分析和反饋。數據采集主要有考試成績、學習情況(課前預習、隨堂測驗、課后復習)和課后作業等內容;教師通過學生在每個階段中的學習情況以及考試成績來綜合評判學生在課程上的學習成績和效果,通過不斷地與學生建立相互的反饋,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改良教師的教學方向。
二、教學模式的實踐
2018年4月18日,教育部辦公廳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基本目標:一大、兩高、三全”。要求建成一個大的互聯網教育平臺,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素養,全面覆蓋學生、教師和學校。雨課堂就是平臺中的一種教學工具,開啟“互聯網+黑板+移動終端”教學,通過互聯師生,共享平臺,利用大數據,激發教學潛能,釋放教學能力,推動教學發展。
一次課程教學分為課前、課上和課后三個階段。在借助雨課堂這一教學工具下,雨課堂通過云端數據同步的方式,在課程的三個階段提供信息技術支持。課前,教師可以將提前制作好的PowerPoint課件和試題發布到網上,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教師可以查看學生的預習情況;課上,學生可以通過微信掃描課程的特定二維碼或者輸入課程暗號加入本次課程學習,進入課程后Pow-erPoint會同步到學生的手機微信客戶端,學生可以自由保存課件,在授課的過程中通過“彈幕”功能隨時展開討論或者投稿互動,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進行隨機點名,不定時地發送課堂測驗并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課后,教師可以發送階段性的測試,學生完成答題后提交,并開展階段性的自我總結,回顧歷史答題。雨課堂充分利用了學習環境、資源和方法的有效結合,搭建了一個更適合于現代教學的授課平臺。
(一)課前階段
雨課堂這一教學工具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只需要安裝軟件,PowerPoint工具中會自動產生一個額外選項,這減少了教師再學習一個新工具的時間,而學生也無須安裝其他應用,只需利用微信自帶的掃一掃功能,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加入到教師的課程中。教師在課前階段可以提前將預習課件上傳,學生在進入預習課程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語音功能同步指導學生學習,學生有疑問可以隨時提出,教師進行在線解答。對于沒有及時進入預習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后臺統計預習情況,發送提醒消息,督促學生提前預習。這就有效地彌補了學生對基礎知識了解的不足,節省了課堂的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課上階段
授課中所需要的PowerPoint無須二次制作,雨課堂直接作為PowerPoint中的一個選項,方便了教師的直接使用,不增加教師的任何負擔。授課時教師可以將授課內容同步發送到學生的微信端,這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回顧課程內容;同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識要點,理清課堂思路,學生在微信端的PowerPoint下方可以點擊“收藏”和“不懂”按鈕,按下“不懂”按鈕的會以匿名的方式即時反饋到教師處,這既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隨時調整課程的重點講解內容和節奏,又解決了學生存在害羞心理不敢提問的問題。為了加強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課堂的彈幕功能十分有特色,教師可以打開彈幕功能,學生可以隨時發表觀點,這有效改變了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的授課模式。課上教師還可以進行隨堂測驗,設定隨堂測試的限定答題時間,并查閱學生的測驗情況,實時查看學生對本次課程知識的了解及掌握程度。
雨課堂在課上階段的使用,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匿名的“不懂”提問方式和隨堂的測驗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學生的學習行為均會傳送到后臺,教師可以自行查閱,也可以幫助教師量化評價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學習效果。
(三)課后階段
課程結束后,教師發布在線考題,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考試,考試的結果也是檢驗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同時,學生也可以反饋自己的困惑,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開展調研和課外實踐。此外,還可以進行網絡投票,采用民主自由的方式聽取學生提出的各項建議。
上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課程的結束,課后對學生的深入分析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雨課堂的數據分析功能把學生的學習效果定量化,教師可以對課前、課上和課后各階段的數據進行查看,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和進度。教師和學生課后的互動也是另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對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在線下請教教師,不需要等到下一次上課再解決。雨課堂在課后留言、投票等功能,也促進了教學的發展,使得教師可以將教學課程方案不斷優化,促使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雨課堂將教學階段的“課前-課上-課后”進行了全面的覆蓋,借助雨課堂作為教學工具有效地將三個教學階段融會貫通,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減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成本,有效地改進了傳統且死板的教學模式。現如今的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為本,通過雨課堂,教師可以多方面地了解學生的預習、學習和復習情況,及時與學生互動,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不足進行解惑,教師的授課效率更高,教學目標將更加明確。
雨課堂的出現將是教學模式上的技術升級。在近幾年的教學改革中,PowerPoint的出現替代了板書,已經使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有了極大的提升,而雨課堂的出現,將會是更加增光添彩的一筆。結合現有的高速發展的信息化工具,在不增添任何教學成本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下,雨課堂的發展空間會更加寬廣,應用潛力可以進一步發揮。其不僅可以在教學領域,在活動、培訓、講座等領域也可以有蓬勃的發展前景。隨著雨課堂在這些行業和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這項技術將會更成熟、更方便、更加貼近生活。
三、總結
無論是傳統教學模式還是網絡在線教學模式,選擇線下教學還是線上教學,教學的中心都應該是學生,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充分掌握課堂的重點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勤思考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勤動手的學習能力,開發學生勤動腦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勤學習的綜合素質。只有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學生上來,才是成功的教學,才是根本的教學。學生更好地學,教師更好地教,才能發揮出課堂的最大功效。雨課堂在要求教師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同時,也需要提高后臺技術。教師精心設計好“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階段,學生可以從被動學習慢慢變成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雨課堂這一教學工具的使用,無疑是新興教學模式的一大突破,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獲得雙贏。但教學工具的使用只是一個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學內容,課程的優劣仍需要教師合理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掌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不斷地改進教學方式和創新教學方法,這樣教學的效果才能更上一層樓。
為了培養新世紀的高科技人才,結合當前既有的高科技手段,采用有效的教學工具勢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程的熱情,這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也是一種創新式教學的挑戰。雨課堂可以將師生課前、課上、課后這三個階段充分且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更加自主地投入學習,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這節省了課程學習的時間成本,提高了授課的效率,因而雨課程的作用更加不可替代。而今后雨課堂的價值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需要我們廣大的教師同仁投入自己的熱情去思考、研究和創新,也需要在不斷的授課過程中結合不同課程的性質,面向不同的學生群體以及一些環境因素,因地制宜,及時調整授課方式和借鑒良好經驗,為創新教學模式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