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
摘 要:線上教育的出現使得教育不再受制于時間與空間。同時,線上教育也使教育變得“復雜”,它增加了傳遞信息的操作難度,使交流變得延遲。本文主要研究線上教育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在疫情暴發的催化劑下,對小學課堂的影響和未來的教育形態。
關鍵詞:線上教育; 小學; 發展趨勢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53-001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線下教育按下了“暫停鍵”,同時給線上教育按下了“快進鍵”。線上教育似乎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刻,對小學課堂有怎樣的影響?疫情過后,線上教育應走向何方?
一、教學目標重知識,還是重過程?三維融合
教育軟件、智能簽到與反饋系統、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教學輔助功能,使得線上教育擁有充足的教學資源,能夠把知識更加深入淺出地展示給學生。同時,經過教師課前的精心備課,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將學習成果上傳在線課堂系統,線上交流討論自己在獨立學習過程中的疑難,最后教師總結點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現階段的線上教育課程大部分側重“知識與技能”,小部分也能兼顧“過程與方法”,但是三維目標同時達成卻難以實現,而且也沒有受到重視,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即使高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教育形式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但是依舊取代不了面對面交流的創造性價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體現。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應該就是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融合,也是三維目標的高度實現。
二、教學形式個性化,還是標準化?系統化
目前線上教育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四種:一是通用的課堂教學視頻資源,比如線上教育平臺針對不同版本教材的課時視頻資源、名師教學視頻等;二是區域性的資源共享;三是線上班級授課,由原本的授課教師進行本班級的直播或者錄播教學;四是教育培訓機構的小班化與一對一的在線授課。多種形式的線上教學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然而四種形式各有利弊,前三種形式都是標準化的多人授課制,難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內容呈現方式也不適用于所有學生。第四種形式雖然更有助于因材施教,但也更偏向于知識與技能的鞏固,教師針對學生系統化的學習,似乎又回到了“填鴨式”的教學。現有的在線教育大多強調了學習的便捷性、反復性,不僅容易讓學生養成懶惰的思維習慣,不勤于思考、深入鉆研,而且難以建構知識體系,系統化學習內容。
三、教學方法多元化,還是單一化精細化
從教室到網絡,從黑板到顯示屏,從粉筆到光標,在線教育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眾多在線教育平臺也隨之快速發展,比如學而思網校、掌門一對一、猿輔導、作業幫、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釘釘等。這些平臺創建了形式多樣的課堂互動,擁有實時視頻音頻互動、留言區反饋、舉手、屏幕共享、在線獎勵、實時傳送資料、作業精準反饋等互動功能,通過系統數據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詳情,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視化,有助于家長和老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現在的在線教育課堂能稱為互動課堂嗎?答案目前是否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大多還是點對點的互動,學生在留言板反饋的問題,教師不能及時給予清晰的回答,時間和空間的不同步造成了實時交互的障礙。傳統課堂的小組討論在網絡課堂上也比較難實現,學生缺少了集體的影響力,偏向自我性。線下的作業互動反饋雖然能夠實時批改,顯示對錯數據,但是缺少個性化的分析,以及生成學習方法調整的指導。未來的在線教學方法需要精細化教學環節、精細化教學技術、精細化教學管理,做到“教、學、管”相結合。通過網絡數據庫管理系統,實時監測學生的學習習慣、優勢、思維模式和階段情況并形成個性化資料;通過人工智能系統,為教師和學生提供24小時的教、學技術指導與顧問;通過VR技術,實現真人體驗式互動課堂,讓小學生在虛擬卻又真實的世界中快樂學習。
四、教學效果高效率,還是低效率?自主性
不出家門有網便能學習是線上教育的特點,它省去了上下學、吃飯等瑣碎時間,為學生提供各種老師的精品課程,可以保存上課內容以供理解能力薄弱的同學反復回放研究。相反,對自主性差的學生,教學效果便不盡如人意了,尤其是對小學生。缺少了老師的監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打字速度慢、作業敷衍等問題頻現。同樣,“被迫”上網課的老師也和學生一樣,由于沒有接受專業的技術培訓,教學過程中問題頻發,視頻卡帶、音頻嘈雜、問答網絡延遲、電子版題目做題麻煩等。家長也繼續沿用原來的家校模式,家雖然轉變成了教室,卻充滿了各種阻礙學習的誘惑;瑣碎時間雖然省下來,學習計劃卻也省下了,這樣顯然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面對此類問題,首先要糾正一個誤區,在線教育不是線下課堂的技術性補充,教師線下授課枯燥,照搬照抄到線上教育,平時課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在線上課堂尤其凸顯。教師作為課堂設計者,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情感與思維特點,多角度解讀教學內容,使授課方式變得生動,比如應用3D背景、虛擬影像、動畫演示等,吸引小學生主動進入課堂。其次,家長需要給學生提供適合學習的空間與環境,與學生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并嚴格監督完成情況。總之,學生、教師和家長三者合力,教學效果才能更高效,在線教育也是如此。
教育乃興邦之本,學校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主體,但是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使得線上教育打破了學校教育的圍墻,逐漸從理論走向實踐。只有兩者相輔相成,雙向融合,才是今后教育行業的發展趨勢。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引導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與信息化素養,與時俱進,以三維目標為基準,整合教育資源,創新教學互動,精細化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全面發展。現在,信息技術、科學技術還在繼續深入“互聯網+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不會改變。
參考文獻:
[1]盧秋紅.訪談: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是否只有一“墻”之隔[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000(011):20-23
[2]蔣麗華,楊海榮.我國中小學在線教育市場發展情況研究[J]中國市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