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琦
摘 要:發展高階思維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形成學生核心素養的有力抓手,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學習力的提升能促進高階思維的發展。以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張齊華的“七大學習力”中提問力、合作力、反思力為研究對象,提升這三大學習力,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高階思維,從而形成終身學習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學習力; 高階思維; 教學策略; 提問力; 合作力; 反思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66-002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根據認知的復雜程度,將思維過程具體化為六個教學目標: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其中識記、理解、應用屬于低階思維,分析、評價、創造屬于高階思維。高階思維是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和認知能力,主要由問題解決、思辨提升、拓展創新等能力構成,是學生終身發展的的重要品質。郭華教授指出:“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不是記住更多的知識,獲得考試的高分,而是獲得未來進入社會后能夠參與社會活動的核心素養,實現持續有效的學習。”發展高階思維是我們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形成學生核心素養的有力抓手,是學習的終極目標。
一、學習力提升在發展小學生數學高階思維上的優勢與價值
數學學習力是指在素質教育下學習知識、形成技能、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創新力的總和。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張齊華提出“七大學習力”,是指實現兒童數學學習所需要的提問、表達、傾聽、對話、合作、批判和反思的能力,即提問力、表達力、傾聽力、對話力、合作力、批判力和反思力。這些都能促進學生的高階思維的形成與提升。因而學習力的提升在發展小學生數學高階思維上具有明顯的優勢與價值。
二、指向學習力提升的小學數學高階思維的教學策略
如何在提升學習力的同時促進高階思維的形成與發展呢?筆者從張齊華老師“七大學習力”中的提問力、合作力、批判力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
1.提升提問力,培養高階思維的基礎(包含表達和傾聽提問)
清朝散文家劉開指出:“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笨梢娞釂柵c學習的重要關系,提升提問力必定能學得更好。提問必定是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也是形成高階思維的基礎?!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問題意識必定是從提問開始的。在數學課堂上,通常是教師提問,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很少由學生主動提問。在解決問題的練習中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題: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大部分都是不重視這樣的題目的,覺得一般考試是不會考到這樣的題目。正是對這樣的問題沒有重視,所以部分學生提出摘 要:發展高階思維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形成學生核心素養的有力抓手,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學習力的提升能促進高階思維的發展。以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張齊華的“七大學習力”中提問力、合作力、反思力為研究對象,提升這三大學習力,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高階思維,從而形成終身學習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學習力; 高階思維; 教學策略; 提問力; 合作力; 反思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66-002的問題也是漏洞百出,要么與題目條件無關,要么是已經提過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用詞也經常不恰當,不能用合適的數學語言進行組織??梢?,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的提問力較差。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苯鉀Q問題有時候只是一種技能的表現,培養的是學生的數學低階思維。但是,提出問題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質疑能力、創新能力等。陶行知先生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彼蕴嵘龑W生的提問力是培養高階思維的基礎。
小學生的提問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慢慢培養。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主陣地,要多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主動質疑、主動提問,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盡量避免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樣打乒乓球似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其次,要營造和諧的提問氛圍。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習慣去信任教材、信任教師的權威,很少有學生會對教材或者教師的觀點提出疑問,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不提問的習慣。所以教師要營造和諧的提問氛圍,讓學生勇于去質疑,去提問。筆者執教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期末復習這個單元時,書上有這樣一道題目:二(2)班35人去坐船,每次可以坐6人,6次能全部過河嗎?全班學生很自然的想到:6×6=36(人),36>35,所以6次能全部過河。但是,這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情境,我引導學生思考:這樣過河合理嗎?大家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說說你的想法。學生一下子陷入思考。后來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每次都是6個人過河,那么這6個人過河了,船怎么回去接接下去的6個人呢?多么好的問題呀,學生一下將數學與現實情境結合起來,提出了合理的問題。筆者鼓勵學生向教材、教師、權威提出問題,學生發現:原來所謂的權威有時候也不一定正確。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慢慢養成了提問的習慣。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提問評價。能激發學生一切學習的動力來源于評價,因為有了評價,學生會主動調整學習狀態,主動投入學習中。也因為缺少合適的評價使得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被認可的滿足感不能得到滿足。
2.提升合作力,培養高階思維的關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笨梢?,合作學習是學習數學一種常見且重要的方式。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培養溝通、協調能力,學會與人交往。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1世界對人才的要求也是要求其學會合作??梢?,提升合作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培養高階思維的關鍵。
但是,在現實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生不能在合作學習中發展應有的數學素養。所以,必須對現有的合作學習形式進行改進,從而提升學生的合作力。筆者以自己執教的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可能性》一課為例談談如何在提升合作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可能性》一課有2個關鍵的數學實驗貫穿整節課,即摸球實驗和摸牌實驗。這兩個實驗都需要學生合作完成。如何分配小組的人員呢?小組合作學習以4-6人為最佳,所以筆者安排5人一組,全班共9個小組。在小組中指定了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由于摸球和摸牌是比較新鮮的活動,所以為了避免學生在合作中因活動本身過分興奮而忽視合作效率,所以筆者設計了這樣的評價標準:在按照合作要求順利完成活動的前4組都將獲得一分的積分卡(積分卡可以進行校級積分兌換學習用品)。這樣既保證了合作學習順利完成,又使得學生將合作的重心放在數學本身而非游戲中。記錄員記錄本組每次摸球(摸牌)情況,匯報員最后匯報本組最后合作結果,組長統籌處理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為了自己組的積分而努力,溝通能力、交往能力、協調能力均有所發展。如果本節課的合作僅局限于此,那么學生的數學高階思維并未得到很好的發展。合作實驗的目的是發現一些數學規律或者發現數學本質。于是,針對每組的匯報結果,筆者讓每個小組先在組內交流發現了什么,然后進行班級匯報,發現的數學知識越多越好。學生在合作探索中發現了很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越來越清晰地發現數學的本質,高階思維中的分析、評價、創造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
3.提升反思力,培養高階思維的保障
教師不僅要自己學會反思,從而讓教學變得更適應學生的發展,也要培養學生的反思力,讓學生在反思中學會主動思考,在反思中學會修正自己的學習,讓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更完整地印刻在學生的數學素養中。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教授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彼?,提升學生的反思力是培養高階思維的保障。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關注學生能否不斷反思自己的數學學習過程,并改進學習方法?!痹诮虒W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反思知識獲取的過程,領悟學習方法。數學學習并不只是為了獲得某些數學知識,解答出某些數學題目,更是讓學生學會終身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思類似的問題,我們曾經是用什么樣的方式解決的。例如在教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時引導學生反思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雖然在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不一樣,但是算法和算理是相通的,學生可以將過去的學習經驗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為主動學習奠定基礎。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高階思維的分析、創新能力。
學生不僅要學會自我反思,經常自我提問如“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有其他方法做嗎”,“哪一種方法更簡便”,“錯在哪里”,“為什么錯”等,可以促進學習主體的更深層次的思考。長此以往,學生不僅可以提高發散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鑒別能力和學習能力。學生還要學會相互反思。學生是在一個集體中學習,互相反思能讓這個團體更快地成長,更快地發現不足,從而及時改進。例如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反思非常重要,學生可以通過別人發現自身問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要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識,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培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睂W生在反思中體驗、理解、建構知識,促使學生形成深刻的高階思維品質。
學習力的提升還有很多方法與策略,不管是提升學習力的提問力、合作力、反思力,還是提升學習力的其他方面,最終都是為了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形成終身學習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月霞,郭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M]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