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沙悅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
隨著現代社會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不斷增強,大數據模式在各行各業的作用逐漸的凸顯出來。在這樣各行業網絡化的背景之下,傳統審計的工作方式已不能滿足這樣一個宏大數據量的時代,審計人員的工作的數量與難度也在不斷地增強。所以,由傳統的審計方式轉變為大數據審計是有必要的。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類大數據技術逐漸興起,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增加,審計的任務與壓力也在不斷加重。在巨大的工作量下,審計任務已無法跟上企業需要審計的速度。目前,各行各業都與互聯網緊密聯系起來,審計工作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進行一定的改革與轉變。而將傳統審計轉化為大數據審計,正是審計工作邁向網絡前端、適應時代發展最為關鍵的一步。
1.查賬法無法滿足審計發展的需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公司企業的數據規模不斷龐大,數據的種類也在不斷地增加。審計人員如果還在繼續采用傳統的審計方法,如查賬法,對會計賬簿、會計憑證和財務報表進行審閱、分析,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且工作的強度是極高的,并且很容易產生錯誤。一旦有錯誤發生,最終的審計結果也會產生一定的誤差,這會使審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大打折扣。2.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性強。傳統審計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審計人員進駐被審單位進行審計,也即實地審計。王瑋提到,現如今,被審單位的數量眾多,審計內容十分龐雜,但被審單位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這就導致審計時間的不確定性增大。[1]此外,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的情況發生,無法到被審單位去,與關聯人員開展工作,這樣的審計方式更不可取。
信息網絡的逐漸發展,數據庫的種類數量也逐漸完善。這為審計人員獲得審計證據提供了充足的條件。而這樣一種數據的呈現方式,也將是最高效與最準確的。通過對數據的搜集、分析,能夠更快速地發現審計過程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從而更好地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完成審計任務。
在以往的審計方式下,審計工作者都是靠自己去獲得一定的審計證據,進而對其進行分析。但在大數據審計下,這些獲得審計數據的繁瑣程序則可以簡單許多。審計人員只需要運用相關的大數據技術,即可獲得針對性的證據,從而有效地減輕審計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審計的質量與效率。
1.信息安全存在威脅。王雨晨認為,將大數據與網絡技術結合在一起,網絡的弊端也勢必會對審計帶來一定的影響。[2]不可否認,網絡化的時代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信息的泄露、數據的造假、計算機網絡的不穩定等等,均可能影響一些關鍵性的數據、信息。而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給審計工作帶來很大麻煩。2.審計人員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工作理念。如林彥潔所說,在傳統審計中,審計人員只需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專業知識,即可進行一定的會計賬目的審計。但在大數據的背景之下,審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網絡知識與技能。[3]3.增加了監督管理工作的難度。信息化時代,我們除了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也應加強審計的監督工作。一方面,大量數據的增加,給審計的監督與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隨著審計方式的轉變,相關的審計人員開始規避責任,審計的責任主體不明確,從而導致審計監督工作難以實行。
1.建立審計信息化管理體系。審計單位應加強網絡安全的維護,注重審計工作中信息數據的安全性,避免信息被泄露,被不相關人員所竊取。如吳寧寧所說,應該建立相對應的審計信息化管理體系,設計好可靠的防護墻,做好充分的權限設置。這樣才能更高效地防止問題的發生,從根源上保證好信息的安全。[4]2.培養審計人員的信息化工作能力。審計單位應加大對審計人員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強化審計人員的大數據理念。培養審計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與信息的歸納總結能力,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5]大數據審計已不再是傳統抽樣審計中,通過抽樣調查的模式獲取信息了。大數據審計是對數據進行了全面化分析。審計人員也要注重自身多方面的提升與發展,拓寬視野,在自己本身專業的基礎上,運用新的技術,對工作進行優化與提升。3.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與法規。審計監督工作難以實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關的政策法規還沒有實行。雖然目前已經將審計與大數據相結合,有了新的突破與發展,但新的政策與法規在目前并沒有完善好。所以要盡快制定和完善好有關大數據審計的政策、法規。[6]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對審計工作進行監督、管理,使大數據審計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