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布川 內蒙古財經大學
文化育人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這里的文化底蘊范圍比較廣,包括歷史文化、人文文化、社會文化、政治文化等。學生增強文化底蘊,有利于其自身文化修養的提升,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職場適應性。企業文化大多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學生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可以更好的融入集體。一帶一路背景下,很多企業的國際互動增多,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常識,有利于在國際交往中彰顯祖國的文化風采。另外,學生的政治文化水平提升,能夠提升其政治覺悟,增強建設祖國的使命感。
文化育人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認知,95后和00后的學生時代大多數是以學習為主的,所以社會認知有些欠缺。大學是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過度階段,高校輔導員要肩負起增強學生社會認知的責任。當學生了解了社會常識,增強了社會認知,就會對照社會現實來梳理自己的心理和思緒,并且根據需要來增強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當學生的社會認知增加了,偏激和脆弱的心理就會減少,這有利于學生走出象牙塔,更加客觀的看待社會,準確定位在社會中的角色。
文化育人可以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大學生的課業壓力不是非常大,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校園生活。學生的業余生活受到其認知影響較大,通常情況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參與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社團來組織各類文化活動,讓文化活動與文體、電鏡、藝術等活動共同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或者引導部分學生將文化研究作為業余生活,從而提升學生文化水平,優化其綜合素養。
高校輔導員文化育人可以采用主體班會的方式來開展。主體班會的特點是主題明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暢所欲言,在交談中交換意見,從而對某些事情有更多的認識。所以,主題班會的全過程,就是刷新學生某些觀念,或者豐富學生文化認知的過程。在這個討論過程中,學生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例如,將社會熱點、傳統佳節、國際節日等作為主體班會的載體。主體班會可以每周或者每兩周開展一次,選題主要參考近期的節日或者社會熱點。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輔導員要做好充分的班會材料,通過PPT或者視頻來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內容。主體班會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認識某些文化現象,所以材料要生動形象,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或者發人深省。短暫的班會不可能讓學生的文化素養激增,但有利于學生后續自主學習。為了提升教育效果,檢查學生的受教育態度和學習成果,展示后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結果不定項,以發散學生思維為主。
高校輔導員文化育人可以采用微信平臺的方式來開展。微信平臺的特點是可以持續向學生滲透文化知識,充分利用學生的業余生活時間來進行教育,這種教育方式的覆蓋面廣,所有學生都可以被微信文章中的內容觸動。微信平臺育人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擴大文化教育的內容范圍,提高育人的效率。例如,輔導員或輔導員團隊經營一個微信平臺,通過微信平臺來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微信平臺文化育人法,需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文化教育內容要多種多樣,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群體。第二,文化教育活動要與學生有互動。比如,每個微信文章后面都設計一個小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在文章后留言,并且輔導員也要回復留言,增強學生的參與感。第三,微信文章的內容不宜篇幅過長,可以用連載的方式來分解教育內容,既容易吸收,又可以吸引粉絲長期關注。微信平臺文化育人的目的在于持續向學生輸送文化養料,培養學生的持續學習習慣。
高校輔導員文化育人可以采用個性檔案的方式來開展。個性檔案是指輔導員為學建立起文化修養方面的檔案,輔導員為所有學生都建立個性檔案,將學生的在校表現記錄在其中。個性檔案育人法的開展,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環節。第一,讓學生為自己的檔案貼標簽。輔導員面對全體學生開展文化育人主題宣講,并且將自己收集整理文化教育內容制成目錄。讓學生去篩選自己感興趣的文化教育內容,并記錄在檔案中。第二,定期為每個學生挑選具體的文化教育內容的小課題,學生完成課題研究后,將研究論文存入檔案。對學生的研究內容給予評價,并且提出建議,可以衍生出更加深入的課題,或者延伸到其他相關課題。第三,根據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數據,將自己學校畢業生簽訂的企業文化納入到個性檔案文化教育中來。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來選擇自己青睞的企業。然后,輔導員指導學生對心儀企業的企業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個性檔案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有針對性的提升每個學生需要的文化教育內容,并且跟蹤輔導。
綜上所述,高校輔導員要通過主題班會、文獻平臺、建立個性化檔案等方式來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用文化來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自己有較好的文學素養、育人責任心、網絡編輯能力,同時也需要輔導員了解當代00后大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從而在開展各項活動時找到有力的切入點。因此,高校輔導員要針對文化育人工作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并且在工作中總結經驗,探索出有效的文化育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