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暉平 太湖流域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心(太湖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
激勵機制指的是將企業目標進行細化,分成多個小目標,然后把工作目標分散到各個工作崗位,利用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的方式來激發職工的積極主動性。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第一,從職工心理出發,利用主觀精神激勵或者薪酬激勵來激發職工,讓職工在工作過程中感受到歸屬感;第二,細化任務目標,讓每個職工在工作中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通過小目標的集合最終實現單位總體目標;第三,動態監測,激勵機制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調動某一個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而是要把職工自身的榮譽感和歸屬感與單位發展結合在一起,把職工與單位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首先,激勵機制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可以提高職工工作的積極主動性,通過一些物質激勵和薪酬激勵,可以讓職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久而久之,在單位內部就會形成一種良性的氛圍和環境,職工在工作中都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動力,提高單位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激勵機制的應用可以規范職工的工作行為,讓職工在工作過程中自覺遵守單位相關的要求,對培養職工的主人翁精神有很大幫助。
當前事業單位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考核機制不合理,考核機制是單位人力資源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的重要環節,但是,從目前單位考核機制上來看,所采取的考核機制大多都是單一的績效考核,對職工的考核不全面,職工在工作中就會缺乏必要的工作積極性,不利于單位的長久發展。其次,對職工的薪酬分配不合理,事業單位在進行薪酬分配時,大多還是以職工工作時間為主要依據,對職工在工作中所做的貢獻不是特別重視,容易引發職工的不滿。
(一)優化內部環境。在進行激勵機制的應用時,事業單位首先需要從自己的內部環境整頓開始,隨著近些年事業單位的公益性發展,事業單位的自主管理權也在不斷改善,單位職工的組成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因此,事業單位就需要做好內部的思想工作,優化內部激勵環境,比如,事業單位可以整合其內部的資源,來優化收入結構,讓每一位職工都能在工作中找到奮斗的意義,還要關注社會動態,及時對職工的心理情緒進行指導。其次,要對激勵目標進行優化設計,目標設計的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最終效果,在當前單位管理中,基本采用的都是薪酬激勵機制,個人薪酬與個人績效掛鉤,個人績效代表的個人的工作能力,因此我們可以采取逆向思維,把個人績效當做設置個人目標的依據,然后對職工設置合理的任務目標,在目標達成后,職工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
(二)階段性評價。在事業單位的發展歷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類型比較多,解決的速度也比較慢,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將問題堆積起來,影響事業單位的發展。因此,在激勵機制在事業單位的應用中,可以采取階段性評價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根據單位發展狀況對職工工作進行階段性的評價,這樣可以讓職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一定的危機感和責任感,在工作中可以投入更多的工作熱情。在階段性評價中,相關工作人員不能簡單的把任務目標是否完成作為唯一考核標準,還要對職工在工作過程中的表現當做評價參考依據,以更全面的對職工進行考量。
(三)完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有很多種表現形式,事業單位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完善自己的激勵機制。首先,要從職工對激勵機制的認識開始,不光是管理層明確激勵機制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讓每一位職工明確單位的考核標準,讓每一位職工都時刻保持工作熱情,始終明確自身所擔負的責任。其次,要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媒體技術的作用,以更先進、更便捷、更智能的科技工具來完善激勵機制。最后,要對職工進行多個方面的激勵,主要從精神和物質兩方面對他們進行激勵,比如可以舉辦座談會、知識競賽等來進行精神激勵,可以通過提高工資水平等來進行物質激勵。
(四)顯性激勵與隱性激勵共存。在現代激勵機制的建設中,對單位職工的激勵不能僅僅存在于看得見、摸得著的顯性激勵,而應該是顯性激勵與隱性激勵并存,顯性激勵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物質激勵等,而隱性激勵則指的是要從職工內心需求出發,來讓他們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和能力,讓職工得到一種滿足感,提高職工內心的自我驅動力,當前比較常見的就是公開的崗位競聘,這為職工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職工想要在單位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自覺完成工作目標,提升個人能力,這樣的隱性激勵方式更能促進單位的長遠發展。
小結:綜上所述,雖然我國事業單位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其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上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本文就激勵機制在其人力資源管理上的應用進行分析,主要闡述了激勵機制的應用意義及應用方法,將激勵機制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上可以有效的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優化內部管理結構,為實現事業單位的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但由于本人學歷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文可以引起社會同行和熱心人士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