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揚 松原市中醫院
在醫院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財務管理與控制是十分重要內容,而主要參與人員便是會計,有著核算與監督的雙重職能。耗材內控管理工作不僅涉及到成本核算、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內容,同時還有安全風險控制、流程監管等重要環節,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特征對控制策略進行詳細分析。因此,聯系實際分析醫院醫用耗材信息化管理中財務內部控制的有效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為了較好的適應市場發展,現下各個醫院均已經建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控制制度,提高財務核算與監管質量,然而由于在管理中信息化建設不足,各項工作完成質量與效率難以保證,影響管理實效性。首先,存在流程風險,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存在計劃編制不準確、醫用耗材采購不規范等情況,大部分對醫用耗材的記錄都是以人工方式來完成的,增加了管理的風險性,采購部分也是以粗放式管理為主,很難掌握精確數據,影響財務內控管理質量[1]。其次,安全風險較為突出,由于醫療結構本身就是建立在醫療器械供應方資質審核及評價制度中,資質是確保醫用耗材真實、有效性的依據,但大量的審核材料難以在第一時間完成,人工審核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現差錯,進而出現風險問題,再加上長期時間段內醫用耗材方面都缺少監督,溯源管理工作難以達到預期要求,必須要在今后作出調整。最后,財務核算風險問題,在統計數據的過程中存在不精確、不及時的情況,尤其是高值耗材,在使用以后各個科室在填寫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問題,這種手工操作形式很容易出現較大紕漏,時候又缺少專門的耗材分析,信息數據難以得到有效利用,為財務內控管理工作質量提升帶來較大阻礙[2]。
基于上述分析,近幾年我國醫療技術水平、醫療體系建設日益完善,而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發展、提高醫院的綜合競爭力,就必須要結合現代科技與醫療服務商品化特征,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提高財務內部管控質量。
財務本身就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內容,且工作質量很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若是想要保證財務內控管理質量,就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財務的監督職能可以充分發揮。首先,合理編制采購計劃,一直以來醫院醫用耗材采購都與財務收費等有著密切聯系,財務部門需要結合上個月醫院內各個科室對醫用耗材的消耗情況,科學編制采購計劃,在保證耗材數量能滿足醫院臨床醫療工作的同時,提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其次,規范采購流程,為了在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可以采用條碼管理的方式,提高各項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高值耗材的專業流程也要結合信息化管理要求,進行東條調整,預測耗材存儲量,經過驗收環節以后這些采購來的耗材就正式進入到庫房中,并形成條碼,保證采購、存儲科學;最后,加強醫用耗材管理與監管,降低使用風險,要明確每一個醫療項目需要消耗的耗材量,合理設計定額,超出部分則應該進行反復核查,減少超額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還可以對資質的有效、耗材有效期進行預警設施,避免出現超出有效期的情況[3]。
為了進一步提高財務內控管理質量,在今后開展有關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采用精細化管理方式,建立專門的預算管理平臺,根據每個月科室的使用狀況,預算下個月的采購計劃,科室也可以根據當月的兵員情況,申請減少或增加科室的耗材使用數量,減少庫存積壓,優化資源配置。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強大數據采集、分析能力,較好的掌握耗材使用與各個科室內耗材的存儲狀況,避免人工操作出現誤差情況,提高核算效率,減少在核算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錯誤問題,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成本控制,為醫院經營打好基礎[4]。
內控風險也是現下影響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若是想要降低風險,還需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明確個人的職責范圍,要求每一個崗位都要有對應專門完成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禁止出現一人身兼數職的情況,保證管理項目的針對性,請購與審批、詢價與確定供應商、采購與驗收、采購驗收與會計記錄等,都應該由專門的負責人完成,新進入到醫院內的物資應該做到資質審核與入庫相分離,保證各個崗位工作人員能夠各司其職,做到相互監督,保證財務內控管理工作質量。第二,強化高值耗材控制,目前醫院在經營的過程中,高值耗材占比較大,大概在60%左右,是財務控制的重點,因此需要在今后設置專門的預入庫管理人員,對事物信息、物資數量等進行精準核查,各個科室專員也應該參與到盤點中,一旦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5]。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下醫院醫用耗材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各大醫院紛紛加大建設力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為財務內控管理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在今后醫院需要通過強化財務監督職能、提高財務核算質量、弱化財務內控風險等手段與方法,加快財務內部控制與管理變革進程,提高各項工作的實效性,為醫院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