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連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傳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路進行反思和拓展,希望能夠在語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于學生良好思維素養的拓展,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智慧課堂的建設質量,助力高中學生良好語文學科綜合素養和智慧絲路的有效提升。尤其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并不是簡單的知識點堆砌,而是通過文本知識與相關材料指導學生深度挖掘其背后的內涵和意義所在,這也意味著語文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智慧教育。因此,本文將針對高中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時間展開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為進一步構建語文智慧課堂,促進高中學生智慧人生成長發展,提供相關參考經驗。
關鍵詞:高中語文;智慧課堂;全面發展;構建策略
一、智慧型課堂的內涵及意義分析
高中階段不僅是要對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習慣進行培養,還要注重對于學生健康成長進行引領,特別是在面向當前新的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中教師在教學模式構建和教學體系,構筑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知識和能力雙方面的促進與發展,希望真正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與價值,幫助學生實現自身人格和智慧上的有效提高。這也使得在高中語文智慧型課堂的構建過程中,著眼于對于學生智慧生成和提高層次的發展。高中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充分貫徹落實了素質教學理念,在課堂構建的過程中,致力于“彰顯個性、提升能力、力求創新、獨具魅力”的課堂構建,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擁有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思路,在整體教學推進的過程中,對于學生予以足夠的尊重,注重對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和質疑性精神的激活和培養。
二、高中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分析
(一)教師由“模式化”向“特色化”轉變
在對于傳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及教學方式進行調研和分析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大多數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存在思維上的定式,過度重視教學的效果和最終的目標達成情況,而忽略了個人教學優勢和教學特色的凸顯,使得在傳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出教師盲目追從課程教學目標,而忽略學生成長發展的現象,這一問題不僅使得教師失去了自身教學原有的個性和優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中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因此,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過程中,教師需要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像格式化與形式化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思路說不,該珍藏的就是自己的教學經驗,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總結與創新,形成自己 獨特的教學風格。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就可以拓展學習《湖南全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日刊》這一文章,幫助學生了解《沁園春?長沙》的寫作背景。了解詞的發展簡史。進而啟發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以教師獨特風格帶動學生深刻記憶語文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充分認知到自身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獨特的引領角色,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以自身為標桿,帶領學生共同創造良好的高中語文智慧課堂教學平臺,在大膽實踐與探索的過程中,逐步推進高中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由傳統的單一固化,像特色化方式轉變。
(二)學生由“客體化”向“主體化”轉變
在新的一輪課程標準中提到高中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自身的積極和主動探索進行知識的獲取和學習。而在高中語文智慧型課堂的建設過程中,也將這一點作為了重要的目標和導向,一改傳統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機械地獲得知識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充滿趣味和刺激的壞境中積極探索,主動習得知識。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智慧型課堂的建設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創造教學情境的形式,為學生搭建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和獨立自主性學習意識的平臺,把課堂上更多的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不僅對于問題進行回答和思考,還要再對于文本進行學習與探索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敢于質疑,真正還原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有效發揮高中語文智慧課堂的建設價值。例如,在教學《雨巷》這一首詩時,教師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就應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媒介貼合詩歌營造意境,導入階段,啟發學生思考今年夏天有一個很明顯的天氣特征,是什么?學生答:“多雨!”,此時教師可以借此導入,啟發學生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鼓勵學生在體驗與思考的過程中提出自身的疑問,讓學生做一個提出問題的發問者,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智慧。
(三)教學由“知識化”向“智慧化”轉變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囊括了多元的知識內容,是在整體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語文教師仍以死板單一的對于知識內容進行傳授,不僅不利于學生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生活智慧和學習智慧。因此,面對這一現象,高中語文教師在智慧課堂的構建過程中,必須要實現教學由知識化向智慧化的轉變,讓學生在一邊學習和一邊思考的過程中,實現對于語文學科知識體系更深層次的把握與思考。例如,在教學《再別康橋》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提示學生思考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學習和賞析文章,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對于學生的引導和疏解,部分學生可能在發問和質疑的過程中走進死胡同,喜歡鉆牛角尖,這樣不僅會影響其正常的學習,還會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困惑感,甚至對于語文學科深入探索和學習的抵觸感,此時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會學生合理思考的思路和方法,在有效激活學生參與語文學習與探索積極性和自信心的同時,助力高中語文智慧課堂的高效推進與構建。
三、結語
綜上所述,智慧型課堂的構建充滿了創造性與開放性,讓學生在對于課文內涵進行深度把握的基礎上,連接生活中的實踐現象進行思考和分析,不僅能夠有效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還能夠讓學生在生活與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系統清晰的語文學科知識框架,進一步提高高中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衛衛.智慧課堂及其生成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
[2]王群英.語文智慧課堂的探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3]魯潔.一個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條:塑造知識人[J].教育研究,2004(6): 3 -7.
[4]鄭金洲.重構課堂[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 9):53 -63.
[5]田慧生.時代呼喚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師[J].教育研究,2005(2): 50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