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婧 張明偉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
引言:開展軍事理論課現如今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日常,而這塊內容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肯定是能夠很好的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軍事素養。在社會層面來說,加強軍事理論知識的教育,亦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大家對軍事有所了解,才能對當前時局有客觀理性的認知,才會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現如今許多權威的資料都能表明軍事理論教育在學生的教育生涯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國防教育法和普通高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它們都對軍事教育進行了肯定,這正說明軍事教育是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之心,提高自身生活的組織性紀律性,強化學生的國防安全意識。至今為止,我國的高校已經開展軍事理論課30多年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軍事理論課的教育內容是不斷更新變化的,教學目標也應統籌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共三大維度,所以現如今還是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作為軍事理論課主要涉及到兩大功能:第一是普及國防教育,需將軍事理論和實際的案例實踐相結合,不能讓理論脫離實際。比如在閱兵這樣的大事件上,就可以把軍事理論知識結合進去,知識層面向學生介紹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以及他們各自的特點和職能,在看到軍隊出現的時候如何進行區分識別等等;情感層面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對于這些,每個高校應該有自己的計劃和安排,應該進行因地制宜的教育,比如可以參觀當地部隊的訓練演習或者是請當地的軍人來示范教學等等。因為軍事理論教學是國防教育的先行者,所以課程開展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國防事業的未來。
在軍事理論課的相關規定中,高校軍事理論課程不得少于36小時,但是很多高校其實都存在“走過場”的情況,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本課程對國家整個國防事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軍事理論課是屬于公共課程,也就是普及公共認知的部分,但是因為考核簡單,課時就安排的少,所以教授的內容并不全面。而且現在國家缺乏軍事儲備人才,軍事理論課在軍事領域斗爭、軍隊建設研究和解決軍事問題方面涉及的內容少,對未來培養軍隊的中級人才或者高級研究型人才,沒有增益作用。
當下,很多高校的軍事理論課并沒有專業的老師來上課,要么是從本校找老師兼著上課,要么就是從外校聘請兼職老師。即便是這樣,南京大學的專職教師加上兼職老師一共只有3人在上軍事理論課,而電子科技大學是5人外聘教師承擔所有軍事理論課的授課任務。不僅師資配置很不穩定,而且平均到每位教師身上的教學工作量也可想而知,一個老師要上那么多個班的課程,備課的全面性與充分性就會受到影響,而課時也不能滿足需要。這就是師資不足的后果。
大部分學生對軍事理論課是存在排斥情緒的,沒什么興趣,只是覺得無聊只是應付。究其原因,是因為本課程和學生的當下生活沒有很大的關聯,涉及學生的專業和未來的規劃上,軍事理論課都沒有能夠契合的地方,這導致學生認為這門課與自己無關,從而失去了興趣點。
在課上我們需要加強學生對國際形勢的理解和分析,比如我們從國家的層面和軍事的層面來分析我們的戰略環境。冷戰之后,世界現以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為主,處于一超多強的局勢。中國的地位如何?它是多強之一,但對內穩定發展、對外堅持反霸,自成一極維護世界安全,在今年抗擊新冠疫情和抗洪搶險中表現杰出。其次,在課程中我們需要對周邊的環境局勢進行透徹的分析,比如我國和印度邊界的關系,還有大陸和臺灣的關系以及和其他周邊鄰國的關系。另外我們還需要加強對本國軍事實力的認知,了解我國的武器種類和級別等。
學習軍事講究的是方法。第一,要引導學生養成精讀軍事著作的習慣,能夠讓他們廣泛閱讀涉獵,迅速掌握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第二,認真研讀軍事研究文章把握現狀是非常重要的,軍事的學習是與時俱進的,所以需要不斷更新補充。第三,學生不能為學習而學習,要結合自己的需求研究謀略理論及其實踐應用問題,比如體會軍事領導力和謀略藝術等。
國防教育對社會而言是重要的,但是針對很多學生來說,他們卻認為這是一門多余的課程,認為這成為了他們的負擔。這一現象表明當下的軍事理論課雖然重要但是卻不夠有吸引力,需要改革。而改革的角度就得考慮學生的興趣點,比如尋找與他們專業相關的契合點或者與學生未來就業前景結合討論,學校在開展課程教學時需結合學生的專業結構和學科的知識體系進行課程編排。軍事理論知識中也應普及戰略學、戰役學和戰術學方面不同層面知識的講授,這些軍事思想的形成和培養對國家未來的部隊儲備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現如今習主席也提倡“青春建功強軍偉業”,如定向的培養士官就是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中的重大舉措,武警部隊與18所高校簽定定向士官培養協議,這是國之大事。在軍事課程中也可以通過與武警部隊聯動教學,培養出一些定向人才,研究優化培養模式、完善武警培養體制,采取“2.5+0.5”的3年學制,培養未來可以往武警方向發展,甚至能夠從事相關高素質技術的技能型武警士官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