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
河北美術學院
雕塑在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雕塑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中國雕塑藝術的發展史也非常悠久,自先秦時期,雕塑藝術就已經開始產生、繁榮一直延續到今天。中國的傳統雕塑有許多獨到之處,例如,在材質的多樣性、形態的多樣性以及美學特征的多樣性上,都具備很高的研究價值。在不同地區的區域特色和多樣文化的影響下,如世俗、宗教等的影響下,我國產生了諸多各具特色的雕塑。我國的傳統雕塑之所以如此獨特,本質上在于中國人對藝術有著比較獨特的認識。在中國歷史上,文人在對待文學、藝術、音樂這樣純粹的精神世界的產物時,總是會有這樣一個想法,就是要通過這些載體,就是要把文學、藝術都作為個人思想、情感的一種表達,在雕塑藝術上也是如此。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種類繁多,如先秦時期帶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雕塑,又如西南地區的三星堆文化的雕塑偏重于抽象的風格,其本質上更是一種在原始宗教的影響下,對世界觀、宇宙觀的一種表達。再如,秦始皇陵兵馬俑,這些泥塑被制造出來,也是在秦國的傳統、與生死有關的觀念以及秦始皇的個人性格的影響下才完成的。這一現象,簡單點說,就是把“意”融入“象”。研究中國傳統雕塑的“意”和“象”,對于理解中國傳統的藝術思維和藝術發展史是很有幫助的,本文以此為主題展開了具體分析。
在中國古代傳統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廣泛存在于不同藝術形式的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文人在創作這些藝術作品時,或多或少地總是希望把自己的情感、思想等“意”,融入自己的作品的“象”中??偠灾?,這就是一種托物言志、寄情于物的做法,在雕塑藝術領域也存在這樣一個現象,中國古代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雕塑,都具備這樣一個特點。藝術自然是對個人精神層面的內容的一種表達,但是和西方不同的是,中國在創作藝術作品時,并不是像西方那樣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按照當時主流的一種意識形態,即所謂的“主義”開展藝術創作,中國的這種情況并不是很明顯。例如,在歐洲曾經廣泛盛行過巴洛克主義、現代主義等,它們都曾經指導一個時代的藝術創作。但是從中國雕塑藝術的發展史上看,我國的雕塑創作更多的是受到地域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的影響,而不是說在中國歷史上的某一個時期,有特定的一種主流藝術創作意識。這是中國的雕塑同西方之間的很大的一個差別,正是因為沒有這種藝術創作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束縛,中國古代在創作雕塑時,就有了更多的空間來利用雕塑的“象”來抒發作者的“意”。也就是說,藝術家在創作雕塑時,束縛是比較少的,所以他可以更多地利用藝術形式來更真實、更透徹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中國在歷史上造成藝術廣泛存在托物言志這一現象,是因為其條件是比較便利的。但是這一現象的原因不止如此,它和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也有非常密切的關聯。例如,在中國古代帝制時期,政治長期處于一種專制、高壓的態勢,文人想要直接表達自己對于政治、現實、社會問題的觀點是比較不容易的,因為這樣的觀點一旦被講出來,就可能忤逆統治者的意識,招來處罰甚至是殺身之禍。所以文人如果想要表達自己對現實的看法,只能另辟蹊徑,而藝術剛好提供了這樣一個空間。但是在帝制時代,這種對藝術的寬容也是非常有限的。從秦朝的焚書坑儒的清朝的大興文字獄,封建皇權對藝術、文學的打壓也基本沒有間斷過。只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時期,藝術創作的環境會比較寬松。這一點和近代以來的西方也有很大的差距,這就造成了中國的雕塑藝術進步比較困難的現象,而且也讓藝術家們在創作雕塑作品時變得更加謹慎,而且歷史上許多著名的知識分子也都因為文學藝術上的創作受到過迫害,比較著名的就是受烏臺詩案影響的蘇軾。因此,雕塑藝術在創作時,托物言志的現象也是比較普遍的。另外就是在文化層面的原因,自漢代以來,儒家就成為中國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的官方哲學,而儒家中對于文人、對于知識分子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他希望知識分子胸懷天下、敢為民言。中國傳統文人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也是信奉這樣的觀念的,但是迫于現實的壓力,他們就不得不把對現實的一些訴求和不滿,融入雕塑藝術的創作中,用藝術創作抒發感情表達意愿。綜合以上這幾方面原因,造成了中國的雕塑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廣泛存在托物言志,借“象”表“意”的現象。
第一,中國雕塑與西方不同,西方雕塑藝術比較發達,其中很多雕塑的具體形象都是為了紀念一些人物,而中國則很少有這方面的作品。利用雕像來塑造人物形象起到紀念的作用,還是自近代以來,西方的雕塑藝術傳入中國才開始的。中國古代的雕塑,人物形象的比較少,而且這些形象也都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更多的是單純地塑造人的形象,而不是塑造某一個人。例如,秦始皇陵兵馬俑,每一個都代表的是一個士兵,不同形態的傭代表的不同的兵種,但是這些士兵都不是有名有姓的,不是為了紀念陣亡的某一個士兵。而且中國古代并沒有用雕塑紀念人的這樣一個傳統,哪怕是帝王也是如此,帝王通常都會有畫像,但是基本上是沒有雕塑的。中國的雕塑很多都是動物的形象,甚至是虛構的動物形象,如中國傳統神話中涉及的一些動物。如麒麟、貔貅、囚牛、龍、鳳等這樣的現實中根本無從得見的生物,反而有很多的雕塑來塑造它們的形象,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非常淺顯的,正是因為現實中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動物,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比較方便,而且創作這些根本不存在的動物的形象,也比較有價值。另外就是這些動物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比較受推崇,為寫“意”提供了便利。
第二,中國傳統的雕塑還具備一定的功能性。中國古代的傳統雕塑很少有出于純粹的藝術創作的意圖而被制造的。具體舉例來說,宅邸、官府門前的石獅、門當、戶對等都是具備一定的功能性的。它是古人對于建筑的一種認識,甚至包含了風水學的一些理念,才被設計創作出來的。中國古代雕像中占據很大比重的就是陵墓中的石像生,尤其是以唐代的一些帝陵。雕塑的形態、數量都是非常驚人的,它們在形態上非常生動、數量上又非常多,而且在材質大多是使用石料,經過千余年的風化雖有破損,但大體上還都保存的比較完好。這樣的石像生被創作出來,也是為了滿足古人對于墓葬的想法,尤其是帝王級別的墓葬,為了風水學上的要求,本質上是中國世俗哲學的一種體現,建造他們也主要是為了發揮其功能性。還有一部分就是宗教意味的雕像,自魏晉以來佛教在中國,尤其在中國北方大行其道。到了南北朝時期,北朝的少數民族統治者更推崇佛教,修建了大量的寺廟和佛像。比較著名的有山西大同一帶的鑿山而塑的佛像,這些佛像堪稱中國傳統雕塑中的精品,但是制造這些佛像也是為了滿足宗教情感上的一種寄托,而并不是為了欣賞或是紀念什么,所以說中國古代的一大部分雕像是功能性的,這也是利用“象”來表達“意”的一種表現。
第三,中國古代的傳統雕像還具備一定的裝飾性。中國傳統的一部分雕塑并不是單獨體現的,它往往是和一些其他的事物結合起來的,而在結合的過程中,設計者更多的是把雕塑作為整體事物的一種裝飾。具體舉例來說,從金代就開始建造的北京永定河上的盧溝橋,盧溝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它橋面欄桿上形態各異、數量眾多的石獅子,這些石獅子對于整個盧溝橋來說,起到的就是一種裝飾的作用,而且石獅子神態生動、形象各異,體現了非常高超的雕塑創作水平,甚至可以說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精華所在。此外,還有一部分雕塑是依傍于建筑而建的,例如,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中在城鎮里乃至鄉村里,都會有很多牌坊、牌樓,這些牌樓通常都會伴有一些裝飾。例如,在牌樓的石柱上裝飾雕塑圖案,尤其是在帝陵中,許多石柱是環繞龍的形象的,這樣的雕塑起到的也是一種裝飾的作用,它并沒有實際的功能,只是為了讓整體的事物看起來更加美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安徽黟縣北部距宏村兩公里的盧村,有著規模宏大、雕刻精美的木雕樓群,其中磚雕、石雕、木雕精致優美,雕刻技藝精湛,圖案栩栩如生,取材既熱鬧喜慶又樸實大方,既是主人真實情趣的反映,又是古代民俗生活勞作的再現。所以說中國傳統的雕塑還具備一定的裝飾性。
第四,中國傳統的雕塑在形象上具備很強的獨特性。與西方不同的是,西方的雕塑是自希臘化時代以來就在歐洲一直流傳,其主要內容都是塑造人物的形象,而中國在這方面是比較欠缺的。中國的傳統雕塑在藝術形象上也因此與西方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具體舉例來說,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我國的一些考古學文化都發現了一些造型非常奇特的雕塑作品,例如,在西南地區的三星堆文化,其雕塑的形象非常抽象,還有商周時期一些青銅器上塑造的雕塑形象,也是比較有趣的。例如,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館的虎食人卣,這是一件青銅酒器,其形象非常怪異,在虎口中設置了一顆人的頭顱,看起來就有一種非常詭異的感覺,也比較可怕。而且在具體的紋飾布置上,也讓整個雕塑看起來更加活靈活現,整體看起來是比較抽象的。中國在進入帝制時代后的雕塑形象,風格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當時三星堆文化并不在中原地區的,交流并不密切,它有其自身發展的獨特性。此外也同該地區的地理環境、氣候都有一定的關系,造成了當時的居民對于雕像藝術有自己非常獨特的認識,但是三星堆文化的雕塑,形象上看起來非常抽象,甚至會讓人產生一種比較恐懼的感覺,可見其雕塑的獨特性是很強的。但自進入帝制時代以來,我國的雕像更多的就不具備這種特征了,從秦始皇所營建的兵馬俑,到這后來在帝陵中會出現的石像生,再到宗教性的雕塑,其形象大多數都是比較憨態可掬的??梢娫谥袊鴤鹘y的雕像藝術發展過程中,更多的是希望借由雕塑傳達一種比較積極、和善的觀念,而不是把雕塑塑造為一種比較負面的形象。但是在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作品中也有一些例外,如漢代比較常見的,在墓葬中比較常見的鎮墓獸。這一器物是出于古人對生死、對墓葬的一些認識而設計的,它主要是因為古人認為塑造這一形象,可以讓墓葬更加安全。正是出于這一目的,鎮墓獸的形象就非??植馈K且环N接近于動物,但卻并不是現實中存在的動物形象。這樣的以上幾個特點,基本上都是中國所獨有的。它基本表現為在藝術創作時,雕像更多的是寫意,而不注重寫實。在中國雕塑的發展過程中,主張寫實的雕塑是非常少的。一方面,許多雕塑的題材根本就不是現實存在的;另一方面,在塑造一些真實存在的雕像時,更多的也會按照一些觀念把具體的形象做出改動,看起來不是那么寫實。所以說,在中國古代的傳統雕像藝術中寫“意”是具有很高地位的,寫實就稍微差一些。
從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發展史來看,寫“意”一直是在雕塑藝術中比較重要的,而寫實只在一些特定的場景和時間,及一些特定的歷史時期比較流行。而且由于中國古代特殊的社會環境,也決定了藝術家們在創作雕塑作品時更多的會使用托物言志、寄情于物的態度來開展藝術創作??偠灾?,在中國古代的傳統雕塑藝術中,對“意”是非常重視的,“象”則稍微差一些,而“象”更多的則是為了“意”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