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
潮安華聲群藝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已經逐步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很明顯,數字化、網絡化的生活方式是現代發展的趨勢。網絡信息技術也在改變藝術的形式,并在藝術創作和傳播上都產生巨大的影響。網絡是新時代的產物,傳統的民間藝術必須爭取將新的網絡信息技術融入其中。在信息技術的全方位影響下,網絡與民間藝術的結合已成為現實。傳統的民間藝術與技術創新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具有網絡時代特色的民間藝術。
網絡民間藝術就是新的媒介環境下形成的,又有別于傳統民間藝術的一種全新藝術形式。傳媒與藝術宛如親兄弟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是哪種藝術形式,都需要傳播,需要有效的傳播媒介。傳統的媒介有口頭的,有紙質的或其他材質的。隨著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傳播的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傳播媒介的新變化,促進了傳媒的發展。藝術和傳媒各行其道的局面正在發生著深刻的改變。在藝術創作中,電視、媒體、網絡等大眾傳媒不但在傳播方式上產生影響,也大大影響到了藝術創作者的思想、理念、表現語言和受眾的思考,進而擴大了藝術受眾的范圍。媒體對藝術的影響是全面的,不只是在傳播方式上,在藝術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以及消費上都具有重要影響。媒體的介入對傳統藝術的發展過程產生影響,進而促進民間藝術新形態的形成。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這種新傳媒是傳播的工具,并圍繞這種工具,形成網絡社會這種社會新形態。在網絡社會中,人是網絡社會的網民。網民在網絡社會生活中產生了獨特的網絡社會語言,從字、符號、語言和表達方式上都發生了改變,形成了網民自己的符號系統,用這些符號進行藝術創作,成為豐富多彩、特色鮮明、更有沖擊力的網絡民間藝術。網絡民間藝術是隨著網絡生活的形成而產生,形成具有獨有的風格的藝術形式。網絡社會的形成讓信息可以隨時生成,傳播、互動、共享可以實時進行。這種全新網絡生活方式從根本上消除了歧視,實現真正的公平與平等,文化精神的傳播也可以實時進行。民間藝術發展的前景更加美好,形成網絡民間藝術潮流。
瓷板畫是近年潮州彩瓷的新品種。以往一種新產品的出現,都要經過一個很長時間的推廣才能讓人們接受。在網絡時代,對這一新的藝術品類的推廣,使其很快地進入千家萬戶,瓷板的藝術特色及其廣闊的表現空間很快地就為人們所認識,所接受,并融入民間的家居設計中。
網絡民間藝術在發展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許多問題。由于網絡賦予民間藝術更豐富的資源、成果和更自由的表現形式,大量重復的現象也肯定會不斷出現。在網絡民間藝術重復比較多主要表現在借鑒和復制。在網絡民間藝術創作中,不管是以單獨形式出現的作品,還是復雜項目中的各個組成部分,造型設計的同質性很高,表現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等近乎相同。網絡民間藝術作品的特征辨識,大部分都在特征與作品的及時性、廣域性等方面出現過份雷同的現象。在網絡民間藝術創作中,經常出現不同成果運用統一的點綴裝飾。隨著陶瓷制作技術的發展,現在能制作出的瓷板尺寸越來越大,這為潮彩大師提供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有工藝大師將迎客松搬上瓷板畫。在網絡強大的推廣之下,迎客松的瓷板一下子熱起來。于是許多大師和匠人都依樣畫葫蘆制作出這一題材的瓷板畫。這個題材的瓷板確實是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可觀賞性。但做的人太多了,水平相差甚遠。且由于瓷板帶出的制作成本高,作品的價格高居不下,最終成了無人問津的用品。這說到底是創作者對藝術的不自信,缺乏創新精神所致。這種簡單的模仿或復制,既浪費時間、精力,降低藝術的品位和應有的魅力,又影響了網絡民間藝術的整體水平,嚴重的會影響藝術的長遠發展。
網絡民間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并且網絡民間藝術作為綜合性的知識門類,它涉及生活和藝術的方方面面。對民間藝術形式的研究需要將其放在對應的社會文化中進行全面的考察。如上所述,網絡民間藝術的形式由于傳播的方便、快捷和高效,現有的作品和研究成果不論是以個體出現,還是以整體出現,都鮮有創新力,并且由于主題、篇幅等原因,不能很好地將網絡民間藝術的發展過程和真諦描述清楚,也難以形成一套全面的認知系統。如對網絡民間藝術的概念和定義,應該在現代網絡社會環境下,從網絡藝術、網絡傳播、網絡技術等層面上進行探析,但是真正能達到這個層面要求的顯然沒有達到;在對網絡民間藝術與其他文化現象的對比研究中,也明顯缺乏學科跨度,這樣會使作品在網絡傳媒上的展示過于單一,沒有“百花齊放”的景象,減小了民間藝術和藝術家作品之間的聯系。在網絡背景下民間藝術得到較好的發展,卻也模糊了藝術的本源。
瓷板畫這種新的藝術形式有其獨特之處,經網絡的宣傳推廣家喻戶曉,廣受歡迎。但是一塊瓷板要成為家居裝飾品,要么直接鑲到墻壁上,要么要為其配上適合的木框。而直接鑲嵌與加裝木框的方式千差萬別,沒有固定的模式。網絡的表層傳播未能揭示這種新品類的基本特征與功能,也許是工藝大師未能與其他的工藝很好配合,或對其裝配環節加以有效指導,結果影響了對瓷板整體的結構的把握,未能展示這種新品類的特色,降低作品的競爭力。
網絡民間藝術來源于生活,而且也高于生活,要注重從生活中獲得養份。當然,社會熱點、新聞事件也應融入創作中。網絡民間藝術作品才更有藝術價值。主流媒體的觀點是傳播主旋律,深深地影響并引導網絡民間藝術的內容和發展。2008的北京奧運會,經主流媒體的全方位報道,許多奧運題材進入潮彩大師的慧眼,繪制出奧運題材的潮彩作品,借助網絡快速傳播,掀起了奧運主題作品大行其道的潮流。再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時代的強音,通過主流媒體讓核心價值深入人心。潮彩大師也將其融入潮彩作品中,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主旋律作品,成為網絡社會的主流。可見主流媒體與網絡民間藝術的關系對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在另一方面,主流媒體與網絡民間藝術研究創作直接影響著網絡社會的輿論走向和發展。這樣就不單單是藝術本身的問題了,而是涉及藝術健康發展的實踐性問題,進而對整個社會的和諧和穩定起著重要作用。可見,要重視網絡民間藝術與主流媒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研究。
網絡民間藝術是一門涉及面很廣的學科,用俗語說就是一門綜合性學問,它需要在整體性的角度,進行跨多學科、多門類的交叉研究。網絡民間藝術的發展形成,與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民間文化的發展要靠經濟、政治、文化、科學等因素的推動。網絡民間藝術思維的產生與發展依靠生活的積淀和媒介推動形成,是文化、經濟、科技等方面改革影響下的結果。因此,應從“民俗文化生態”開展,采用整體性的研究角度進行綜合性研究。在網絡民間藝術研究過程中,不但要從藝術內部著手,還要關注相應的文化生態的變化,這樣既可以放眼于學科本身,又可以超越整體,向外部拓展。
網絡民間藝術是民間藝術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和傳承,但是這兩者之間無論是在創作上,還是生成、傳播和傳承中,都有著極大的不同。就網絡民間藝術的創作和生成上,它是需要一定的網絡平臺和技術的支持,這也是告訴我們可以從相關的技術方面進行研究考察。就傳播來說,網絡民間藝術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實現了多維度的傳播,涉及其他傳播學和新聞學方面的議題。就傳承來說,網絡民間藝術是一個時代的文化變遷。網絡民間藝術傳承的主要力量就來源于年輕一代,那么隨著時代的變化,年輕人越來越有自己的個性,那么對于傳承來說就必須要廣泛地涉及青春活力、興趣愛好等,所以也要從社會學、文化產業以及經濟學上進行展開考察。從研究方法上看,作為一門地方特色工藝,潮彩藝術要善于采用“多元化”的審美和創意模式,讓潮彩藝術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融合,為潮彩的技藝創新創造良好條件。
網絡技術完全滿足民間藝術的現代性特點的要求,并促使其不斷向前發展。時代性不應只體現在理論層面上,進而要把時代性提高到“實踐性”的層面。曾有人指出,如果民俗學、民間藝術學科將研究對象定位在歷史殘留物上,那么就會對學科存在的價值造成一定的威脅。在民俗學的當代問題的深入研究的過程中,逐漸地將民俗拓展到全部的社會生活和文化領域。這種科學的發展觀對于網絡民間藝術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網絡民間藝術的時代性已經為人們所認知。網絡民間藝術研究延續了民間藝術和民間活動的時代性特點,把群眾的社會生活風貌和對生活的認知歸入研究范圍之中,展現其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然而,時代性的關注不能只針對“當下”,要從多方面入手,體現服務于“當下”的實踐上,研究出更深刻的“當下”。
我國民俗文化學者曾強調民間藝術的“當下”功能,民間藝術的實踐性具有服務社會的特點,要貫穿整個學科門類。網絡民間藝術實踐性具有鮮明的特征,其主要表現為:運用網絡民間藝術作品來謳歌時代的主旋律。瓷板畫作品“大潮”深刻反映了時代的特征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謳歌時代新風尚。網絡民間藝術作品也可以用來表達老百姓對政府的期望和對腐敗現象的憎恨,用作品說話,直接映實人們生活的真實,揭示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民心的所向是發展的基本條件。在潮彩藝術創作中,要注重實踐功能的引入,并加以研究,并加大其實踐性的研究力度,在潮彩藝術創作中將潮彩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進而以理論指導潮彩的創作實踐。
綜上,潮彩瓷板畫藝術是潮州一大特色民間藝術,是對傳統潮彩民間藝術研究與實踐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創新發展的時代特征。網絡時代為潮彩藝術的發展創造條件,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其發展。因此,在網絡的背景下,藝術研究不但要從技術層面,還要從人文層面,不但要有廣度,更要有深度,為未來的研究方向打下堅實的基礎。要避免局限性,要把網絡民間藝術放在宏觀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打破學科的束縛,采用跨學科的整體性研究角度和手段,結合現在人們的生活和社會情況,找尋網絡民間藝術的運作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