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艷
摘要: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面對突發事件、災害事件時所表現出來的應急能力與應變能力的教育活動,此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避免學生自身生命財產受到侵害,有效提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與安全防衛能力。生命安全教育是有關生命與安全的教育活動,通過提升學生生存能力與自我安全意識,引導學生對自身生命安全建立較為全面的認識,同時也能尊重他人生命安全,進而保護自身與他人生命。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生命安全教育;策略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階段,生命教育對初中生個人發展意義重大,需要時常保持警惕,以此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與生命質量。生命教育活動的開展不應局限于說課式、講座等形式,應結合學生喜好特點開展。信息技術能夠將枯燥文字內容轉化為形象靈動的圖像與視頻,將其引進到教育活動中,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直觀了解到具備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性,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自我保護技能。
一、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吸引學生注意力
信息技術的功能較多,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其開展方式更加多樣與靈活,授課內容更加豐富,能夠將純文字內容轉化為極具吸引力的圖像與視頻,為學生創造出更加趣味性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帶動學生的深度參與,提升多種感官體驗,以此使其獲得相關知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命安全教育內容,借助信息技術平臺以視頻展示形式實施教學,帶領學生學習自我保護知識、安全逃生技能等,進而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例如,在“交通安全”主題課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近年來地方與全國的交通事故數據,展示交通相關新聞,讓學生感受交通事故帶來的傷害,分析交通事故的發展原因;帶領學生觀看交通安全宣傳視頻,讓學生了解到超速、超載帶來的危害,讓學生直觀看到交通事故現場的慘狀,感受到交通事故給家庭帶來的影響;引導學生圍繞“交通事故的危害”“交通安全意識的重要性”等主題展開討論,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思考如何有效避免交通事件。而后教師可以引進安全知識,通過視頻形式展示給學生,包括正確識別交通信號、行人交通規范行為、乘車安全行為、面對交通事故自我保護措施與逃生自救措施等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先以豐富內容吸引學生的參與,通過真實交通案例引起學生的重視,而后以視頻形式展示安全行為內容,以此帶動學生對交通安全知識的掌握。
二、形象化課程內容,降低知識理解難度
生命安全知識大多是以規范性、官方性文字展示的,對初中生來說缺少一定的了解興趣,給學生的理解帶來較大挑戰。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解決知識重點與難點,減弱理解難度,帶動學生的深入掌握。信息技術能夠為教師提供獲取信息的途徑,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將教材中固定文字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以此提升學生的形象記憶,強化生活場景與教材內容的有效聯系,以此減弱核心內容的理解難度,促進學生的長效記憶。
例如,在心理教育課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情境表演形式吸引學生的深度參與,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機會,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學習心理學知識,適當減少心理教育的難度,避免心理學教育知識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以此增強學生對心理教育的認同感。還可以結合學生喜好創設多人合作游戲,以此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三、組織安全演練活動,鍛煉學生自救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傳授自救技能,定期組織各項安全演練活動,以此鍛煉學生的自救能力。安全演練活動的設置旨在傳授學生逃生方法,讓學生在面對安全事件時能夠及時應對與積極處理,將事件傷害降到最低。
例如,在“火災逃生”主題教學中,教師先在課堂中講解火災逃生技能,通過視頻形式了解到身邊物品在火災中的作用,比如毛巾可以全覆蓋地捂住口鼻,以增大濾煙面積,還可以在火圍困環境中開啟窗戶搖動毛巾。而后可以為學生演示火災逃生中的自救動作,面對不同場景時如何進行自救,如何快速找到逃跑通道,如何安全逃離現場等。在此過程中,學??梢匝埉數叵绬T進行演講,由專業人員展示滅火器的正確用法。接著開展演練活動,組織學生快速、安全逃離現場,引導學生使用滅火器等。對學生來說,親身實踐的效果往往比課堂教學形式明顯,能夠讓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進而掌握安全逃生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生命安全教育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還可以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信息技術能夠將靜態知識轉化為動態內容,促使學生對安全知識的掌握,進而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玉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9.
[2]李春英,唐彥波.初中思想品德學科中加強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8(0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