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要:職業教育基于項目化、模塊化、工作過程設置課程以及實施教學活動,專業教學模式與企業的發展需求保持一致性,因此中職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建設應加強校企合作,將企業生產實際中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合理融入教學內容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就基于1+X證書制度的中職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模式優化策略進行研究,以期為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的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1+X證書制度;中職;新能源汽車;教學;研究
職業教育作為技術型人才培養基地,需要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斷培養高質量人才,以滿足相關企業的人力資源建設需求。1+X證書制度是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組合,將其與中職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相融合,有利于實現課程教學的項目化、模塊化,可幫助學生熟悉工作過程與標準,促進了專業人才的規范化,所以下面本文對筆者1+X教學實踐中所得經驗進行總結。
一、三教改革與“1+X”相融合,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教材﹑教法是影響中職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將“1+X”證書制度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產業需求與專業設置對接,職業標準與課程內容對接,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對接,從而促使教師教學觀念、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更為貼近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求。首先,教師要對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模塊)等級要求與專業課程內容進行分析,將與“1+X”證書制度相一致的知識要求、技能要求、職業技能、工作任務整理出來,并融入相關實訓教學中,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力度。其次,在這些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模塊)各等級對應的課程中﹐選擇1~2門作為試點,構建相關實踐教學模式。相關實踐教學模式以新能源汽車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結果為基礎,以企業崗位職業能力標準為依據,且要求教學模式具備一定的可選擇性與時效性。
二、提高綜合實驗比例,強化實踐教學
抓住行業發展前沿,結合“1+X”教學目標,修訂實驗教學大綱方案,調整相應的實驗項目,促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結合并保持適當比例。人才培養標準要與時俱進,課程教學內容要囊括前沿新能源汽車技術,從而將中職生培養成為技術型復合型人才。比如,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師可基于汽車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與學生興趣,融入3D打印技術教學,培養學生借助3D打印技術設計和制作汽車零部件3D模型的能力,幫助他們熟悉行業前沿技術的發展,適應新型的崗位工作內容與環境。在汽車零件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將汽車結構理論知識與力學、材料、加工、公差等課程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促進其創新思維與工程設計實踐能力的發展,為“1+X”證書制度與新能源汽車教學的融合提供適宜的實踐載體。
三、產教融合,提升教學質量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比如發展趨勢之一,中職學校要重視校企合作內容和規模不斷擴大,將更多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所需的師資力量、設備資源、企業工程項目引入教學實踐中,促進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優化。從實踐能力層面來看,企業教師缺乏教學實踐和學習背景,新能源汽車課程講授能力不足,但是他們具備豐富的崗位工作實踐經驗,了解行業標準與前沿技術,可以為1+x制度與新能源汽車教學的融合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從教學場域與學生實踐項目上來看,企業可為1+x制度與新能源汽車教學的融合提供必要的教學資源。這些企業教育資源的加入,有效彌補了中職新能源汽車教學的不足,促進了人才培養實力的提升。
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1+x制度滲透
將1+x制度滲透于新能源汽車教學的過程中,師資隊伍建設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中職院校要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首先,中職院校可借助相關課題研究,幫助專業教師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車崗位科研能力、實踐能力,促使其能力結構更加符合技術型人才培養需求。其次,鼓勵新能源汽車教學經驗豐富、專業課程理論知識扎實、思想靈活的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并將其鍛煉經歷、成果融入到教師考核標準中。教師掛職鍛煉時間以半年到一年為宜,保證其鍛煉效果的同時,避免他們因為長時間脫離執教崗位而對教學活動感到陌生。最后,中職院校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加校外培訓與交流,為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師創造更多自我發展的機會,促使其不斷吸收新知識、開拓教學思維。
五、結語
隨著我國逐漸成為“輪胎上的大國”,能源消耗量逐漸提升,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日益顯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在必行。中職新能源汽車教學要將1+X證書與教學各個方面相結合,以促進中職教育與新能源汽車工作崗位的銜接,實現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促進學生崗位勝任能力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豐.1+X證書制度下中職新能源汽車專業“崗課賽證”研究[J].華東紙業,2021,51(06):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