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宇,曲 晶,襲 希
(1.哈爾濱工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2.哈爾濱商業大學 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然而,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1]。如何在新形勢下穩中求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則是重視培養電子商務人才。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為更好地向市場提供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長期以來,高等教育部門以新時代要求為改革原則,輔助以大量的教育資源,開設電子商務相關課程,試圖為電商企業培養后備力量[2]。盡管如此,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仍然低于全國所有專業平均水平[3],這為電子商務教育帶來嚴峻的挑戰[4]。因此,為更好地服務市場,培養更優秀的大學生,對電子商務相關課程進行改革顯得尤為迫切。
《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重點指出:“要積極尋求在遵循教育規律下,適應大學生特點和符合學生發展要求的教學方法,鼓勵促進思考、師生互動、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5]而“以學生為中心”模式恰好順承了教育部的理念,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其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重在啟發學生、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6],提升學生知識內化、自主學習、認真反思、解決問題的能力[7][8]。因此,如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采取“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電子商務課程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倡導學校教育應該以學生未來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理念萌芽于盧梭,發軔于杜威,發展于羅杰斯。隨著“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學者們和教育研究工作者們對此進行了更加詳細的探討。“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主要包括四個基本特征:積極學習、主動管理學習、獨立思考和教師輔導[9]。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各自的角色發生了改變,這意味著一種新型合作關系的建立[10],成功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法需要集體教學哲學和教學模式同時發生轉變,這對教職人員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11]。
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需要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作為基本原則,推動高校學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這種理念,是一種教育理念,而不是學習理念[12]。趙炬明教授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應該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重點關注學生的發展,特別是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第二,著眼于學生的學習,即教育的目的是“學生學習”;第三,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即對課程效果進行教學評估[13]。這一觀點再次引起了我國教育工作者對這一理念的思考。
電子商務是一門涉及計算機、信息、商務、經濟、法律等多個方面知識的綜合性學科和交叉性學科,其實踐性強、技術要求高,且應用范圍廣。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行業持續創新,使得電子商務成為一門不斷發展和演變的學科,這對相關人才的知識儲備和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值得思考的是,目前大多數高校開展的電子商務課程依然是以傳統的教育模式為主,即教材為教師上課的依托,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獲取知識。這種教育模式帶來的弊端是在枯燥乏味的教學課堂上,學生無法深入理解和吸收知識,致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無法適應社會對于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高校培養的學生無法達到企業要求的人才的水平。因此,電子商務相關課程的教學模式迫切需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理念進行改革。
“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對于當代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此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教材、教室”為核心的模式,而重點強調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處理。因此,將“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融入電子商務相關課程的建設中,順應目前的教育發展趨勢。高校教師在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理念開展電子商務課程時,應把握以下幾方面的內涵。
在“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指導下的電子商務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盡早了解學生對于專業和畢業方向的需求,設計“定制化”的教學教育方法,引領學生逐步實現學習目標。
必須把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視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做到換位思考,理解學生的需求,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排憂解難,逐漸使學生對電子商務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由于個體差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存在顯著差別。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下,教師應該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到“有教無類”,真正建設具有普適性與個性化共存的電子商務課程體系。
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電子商務課程的目標是促使不同能力、不同特長的學生揚長補短、個性發展。因材施教是實現此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不能用標準化的方式去教育具有不同特質的學生。
為更好地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并滿足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應采用“全周期”式深度教授和深度學習方式,即建設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完整的課程體系,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理念進行教學。
由于電子商務專業兼具工科與文科的特點,是典型的交叉學科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的頂層設計應充分考慮目前的新形勢。首先,電子商務專業以互聯網為核心,可結合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方向探索“新工科”的頂層設計,使之服務于工科發展的新范式,構建專業課程新結構,鼓勵增加實驗、實踐環節和案例討論過程;其次,電子商務專業致力于服務“互聯網+”新商業模式下的社會現象及發展規律,又可屬于文科范疇,相對傳統文科而言,可在新科技革命和新態勢的引導下,突破固有模式,以交叉與融合為思路構建“新文科”的頂層設計。由此,電子商務提倡遵循“新工科+ 新文科”的思路,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把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充分融入營銷、金融等課程中,為學生提供跨學科的學習機會,擴展知識體系,培養創新性、融合性的思維方式。
各高校傳統的專業導論課對專業學生學習提出了具體方向,并使學生了解專業的方向和范圍,一定程度上具有較高的課程效能,但普遍忽略了學生需求。因此,應轉變入學導論課的思路,使之成為專業教師與新生溝通和互相了解的平臺,其作用包括如下幾點:第一,盡快使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完成從高中到大學不同學習方式的轉化,并使其深刻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第二,幫助新生認知電子商務專業的方向,了解電子商務領域前沿,如電子支付、數據庫建設和數據挖掘等,有利于學生提前確定學習目標,培養其積極學習和探究式思考的習慣;第三,完成有效的師生互動,在了解具體學習內容后,教師鼓勵學生踴躍提出關于電子商務專業發展和學習方向的思路,使學生成為課程的“共同創造者”。
電子商務課程建設應當始終面向學生、服務學生,注重學生的長期發展。由于電子商務領域發展迅速,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大量涌現,因此電子商務課程應鼓勵學生盡早發展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工作思維,強化科研、教學、實踐相融合,推動科研優勢、實踐優勢向教學優勢轉化,以前沿科學和社會實踐指導教學工作。教師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傳授給學生關于電子商務專業的幾種科研及實踐前沿方向,并指導學生選擇專業方向,面向學生畢業后的深造要求和工作要求,立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專業領域中的新思路和新概念,開展自主探究并轉變傳統課程中的教與學角色,即學生成為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發現者和探究者,教師成為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設計者與引導者。
在“互聯網+”時代技術推進的背景下,高校課程尤其是電子商務類課程應多方面考慮手段融合的課程任務。除在“新工科”思路下搭建實驗、實踐的平臺外,還應注重電子商務的案例鋪設,尤其需注重電子商務案例的時效性和前沿性,及時更新案例庫,并鼓勵教師定期撰寫案例資料,同時充分重視學生對新知識的發現能力,引導學生發現社會實踐中的案例并進行探索式分析。除此之外,結合課程特色,教師可帶領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慕課、微信公眾號、微博、視頻網站等)搭建課程的云平臺,以有效保存并多樣化呈現課程資料,融合線上線下的教授與學習過程,教師和學生都參與“教與學”的整體過程,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最大程度保證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
電子商務相關學科知識綜合性強、專業知識更新較快,由于案例陳舊、考核方式單一、教學方法未能反映現有信息化的需求等諸多問題的存在,使得電子商務課程的傳統教學理念及模式已經嚴重阻礙了對相關專業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將“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應用在電子商務課程建設中,能夠打破傳統電子商務專業課程中的傳統方式、傳統角色和傳統體系的定位,致力于以學生為本,以社會需要為目標的課程建設,致力于更好地設計并實現教學目標。總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下的電子商務課程建設,要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科融合特征,在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互動和溝通中,讓課程真正成為教師和學生雙向能力提升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