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靖威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人樂于接觸事物、認識某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由此可提高學習質量。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敏銳的直覺,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所學文章中的突破點、爆炸點,并點燃導火索,驚起學生心中的波瀾,深深地吸引學生。何為突破點、爆炸點呢?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處。問題一旦解決,又能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主要表現在:一是語文教師要塑造較完美的自身形象--語言美、道德美、行為美、儀表美。注意讓學生從教師的良好修養中感受美、接受美、啟迪美,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二是教師范讀和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朗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語文教師有表情的范讀能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語言并通過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的強弱高低,節奏的長短快慢,將課文所表現的愛憎感情直接傳遞給學生,把學生帶到課文所創設的意境中去。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朗讀水平,提高思想認識和素質。三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一)以疑激趣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多種方式、手段,通過圖片、音像等教學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若能巧設質疑,不但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為學生巧設質疑,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啟迪;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欲望和興趣,然后再指導學生釋疑。經過聯系具體環境,反復閱讀課文,學生終于能有所感悟。這樣就能激起學生自學、鉆研的興趣,使他們懂得在閱讀課文時,能善于捕捉出中心的詞句,并反復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以境引趣
在學習的開始,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為他們打開驚奇的序幕,就會激發出強烈的探求愿望,引發學生自學的興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再現書中所寫的情境,播放配樂課文錄音,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文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空前高漲。
這種情感體驗,不僅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還促使他們更快地進入探求知識的意境中。驚奇是一種從內心激起的強烈的情感體驗,教師創設好這種情境,無疑將對思維的啟發起著積極的作用。
(三)以讀生趣
讓學生反復組讀課文,以讀激情,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在教學中,采用“以讀激情、語音傳情”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師生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學生自主學習討論
針對這教學內容,教師與學生一起制定教學計劃,以使學生明確學習的中心任務。這有利于教師找準閱讀教學的切入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教師應該起到引領帶頭作用,率先做出示范
有許多教師都認為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自己本身的示范沒有什么關系,其實不然,教師的個人閱讀是有效提升教師對教育理念和信念的重要方式。都說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學習,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首先要做的是自身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要一直保持大范圍的,持續性的閱讀習慣。一名合格的教師一定是對知識有迫切學習欲望的教師,而且也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
(二)學生自主創新學習
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準確把握好教材,備好學情,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和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內化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合理制定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參與每一堂課的教學活動中對其原有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有所觸動、有所質疑、有所深思,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注重尋找結論的過程
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教育是培養人的精神和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探索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往往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四)個體自主探究
學生根據自學提綱,主動學習,邊讀邊想,邊圈邊注,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比較,聯系與歸納,達到解疑的目的。
(五)小組相互探討
在個體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小組相互質疑問難,以達到敢于質疑、敢于辯論、敢于“挑戰”的目的,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首先,各小組交流答題要點和規律性知識。然后,對難點進行集體攻關,解惑釋疑。學生通過學習和小組討論,交流感受,發現問題,在探索中解決問題。通過這一方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鑰匙,去打開語文知識的大門,讀懂各類文字。
四、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按照多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為了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任何習慣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教學中應堅持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里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此外,還經常表揚有良好自學習慣的學生,讓他們介紹自己的學習經驗,使其他學生有學習榜樣,從而促進他們良好自學習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