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富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特別是中職教育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對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脫貧攻堅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職業教育“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針,“在保障學生技術技能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實現就業有能力、升學有基礎”。這是新時期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宏觀定位。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把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這兩個重要基礎,既是對中職教育發展的準確定位,也是對其發展走向新的判斷。從教育科學的視角來看,是一個事關公民個體生涯發展的教育公平性問題。加固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是基于人本的教育公平性的實然邏輯歸宿。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一、中職教育是豐富高中階段教育內涵與形式的重要力量
高中階段教育縱向層面上下接義務教育,上連高等教育,橫向層面上對接勞動力市場,是基礎教育的高級階段,為高等學校輸送生源,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建設者,具有承上啟下及高度的關聯性,擔當著多重使命。在高中階段教育沒有普及的情況下,中等職業教育是提供產業工人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力量。
在新形勢下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應在指導思想上從教育制度的完善性向人的全面性方向發展;在培養目標上從滿足經濟建設等外在工具性價值;向促進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的本體性價值方向發展;在職普教育結構比例上從以往的“剛性”規定向“柔性”指導發展;在體制上從職普雙軌制向交叉制發展;在運行機制上從職普分割制向職普融合方向發展。
二、中職教育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礎
作為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礎,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整個教育體系內,中職教育的短板明顯,就職業
教育體系內部而言,處在底端的中職教育,被視為培養低端、廉價勞動力、“次品教育”的場所。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形成中職、高職、專科、應用型本科及技術技能終身培養培訓學習,中職教育是起點。中職教育發展水平高低,質量優劣,關系到整個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成敗。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中職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中高職流暢銜接、產教深度融合,都需要不斷強化中職教育,其基礎地位理應得到不斷加強。
三、中職教育是現代產業工人的重要來源
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我國利用中等教育水平的勞動力和普通技能,通過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推動了經濟的高速增長。研究表明,2011年,我國農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9.6年。這種人力資本狀況恰好適應第二產業的勞動密集型崗位以及第三產業的勞動密集型崗位。然而,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轉方式、調結構”、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我國經濟工作的主旋律,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全面提升人力資本質量。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微觀數據20%樣本計算,如果勞動者從第二產業的勞動密集型就業崗位轉向第二產業的資本密集型就業崗位或轉向第三產業技術密集型就業,要求受教育水平提高2-4年。也就是說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情況下,初中畢業生就可以勝任,這也是我國過去三十年大量農民從農業領域向非農業領域成功轉移的重要原因。產業轉型升級就是產業結構高級化,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升級,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升級,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級等。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建立與新的產業相適應的技術技能體系,需要至少有高中及其以上學歷和相關的技術技能。
四、中職教育是優化現代職業教育治理主體的有效力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實行“誰辦學、誰受益”、部門辦學的管理體制,各個部門或行業獨善其身,都自辦職業學校或職業培訓學校(中心),企業內部培訓機構逐漸被職業學校或培訓學校所取代,企業職業教育這一主體逐漸走向消亡。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按照職業教育管理權限劃歸地方政府的規定,把大量的職業院校下放到地方,歸地方教育部門或勞動部門管理,部門(行業)、企業辦學大幅度減少。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使行業企業失去了為自身服務的職業教育,本應加強企業的職業教育建設,但國家并沒有出臺相關政策,也就是說舊的體制已被打破,而新的體制又沒有建立起來,形成了企業職業教育發展的“真空”地帶,迫切需要國家從政策上予以糾偏。這是國家在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形勢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計,在國家層面對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的全局性實施方案,具有非常深刻而長遠的意義。
五、中等職業教育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教育公平的潤滑劑和壓艙石
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表明,堅持民生為本,以促進就業鼓勵創業為導向,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依然是符合國情和規律的理性選擇。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是社會穩定的前提,中等職業教育是教育優先與就業優先的鏈接器。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畢業生已成為支撐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區域產業邁向中高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0年保持在95%以上,成為就業率最高的教育類型。尤其是在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以及退伍軍人和殘疾人的職業教育中,其作用更為顯著。中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民生之本的強大基石,是“穩就業”天平的主砝,為社會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總之,關于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的問題,始終是一個國家發展需要與個性發展需要時刻交織在一起而絕非對立的問題。伴隨著我們對整個初級階段深刻認識的新視野,伴隨著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演變趨勢的新反思,伴隨著對國家民族復興全方位的新思考,這一問題會不斷地被追問。所以,它既是一個應然問題,又是一個實然問題。歷史,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似乎又給了中等職業教育再一次砥礪前行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