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華森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工作已經七年多。這些年我有收獲也會有疑問:現如今,我們應該怎樣與幼兒交流和溝通?如何讓幼兒放心大膽的與教師溝通?有些看似簡單的小事和對話,做起來可是相當的困難,而且我們也需要大量的耐心傾聽幼兒的心聲,教師還要換位思考,去充分理解幼兒的心情,不能有一絲的疏忽,不能在幼兒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在開學后我又要接手小班,想想以前帶過的小班幼兒,又是另外一種心情和體會。但是從中我們必須學會要贊賞孩子。
教師的言語和教育方法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在影響幼兒對技能的提升。
戶外活動又開始了,孩子們穿好衣服準備下樓。這時,瑞瑞突然站住不動了,我走過去問她:“孩子,你怎么了?”瑞瑞抬頭望著我對我說:“我鞋帶開了。”我說:“自己把鞋帶系上。”她看著我沒動,我也沒有說什么。可是,她看我走開以后,自己一邊拿著鞋帶一邊自言自語:“我不會系啊!我不會系啊!”時不時抬頭看我。我沒有幫她系上,而是對她說:“平時老師教你們擁帶子系蝴蝶結,你系的特別好,自己試試!”這時,看她自己低著頭,把鞋帶系成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首先我們要分析瑞瑞的情況:幼兒在家里的生活幾乎都是父母包辦代替,所以遇事只會求助成人。而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應該在隨機事件當中體現教育。因此,我這次并沒有幫助她,而是用語言激勵她,讓她回憶自己所學習的技能,再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來。
而如今,我現在是一名小班的班組長,接觸孩子要更加仔細。比如區域活動時,我們要指導孩子,而語言就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每天孩子們最喜歡的區域活動又開始啦!有的小朋友在建構區搭積木,有的在美食城當起了小廚師和服務員,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但在這時,我卻聽到娃娃家響起了這樣一個聲音:“我要當媽媽!”“不行,我要當媽媽!角色牌是我的!”只見萱萱沖我跑了過來,“老師,昨天她當媽媽了,今天我要當媽媽!”這時涵涵委屈的說:“老師,可是我也想當媽媽!”這下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小班幼兒喜歡模仿,從眾心理強。別人干什么,自己也想干什么,看到別人當媽媽,自己也要當媽媽。對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說,這種現象時常發生。而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用游戲語言介入。這樣一來,小班幼兒能更好的在娃娃家內分配角色,教師也不用大聲喊或者用刺激性的極端語言來強行介入。而是讓教育方法與游戲語言相結合,效果甚佳。小班幼兒年齡小,模仿能力也強,有時他們也會模仿教師的語言。這些語言細節需要教師的引導。我通過以上兩種適用的方法,一個月下來,發現爭搶角色的聲音漸漸聽不到了,而我們聽到的是,“下次你吃快點就能當媽媽了!”“今天你來當媽媽,我來當爸爸!我們一起照顧寶寶,給寶寶穿衣服,好嗎?”
祺祺是我們班聰明的女孩子,她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挑食,平時遇上愛吃的就會吃很多,不愛吃的就吃一點或者不吃。我們和她媽媽反應過這個現象,媽媽的態度卻是:她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可是,面對這個可愛的孩子,我們不能在她成長的道路上留下缺陷,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可能會影響她的將來。從那次之后,每次吃飯的時候我都會觀察她,看她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每每遇到她不愛吃的東西,我都會鼓勵:今天的飯菜特別香,能把飯吃完的孩子,老師都會發一個小粘貼。我知道祺祺的自尊心特別強,吃飯的時候也能看出來她努力的把不愛吃的菜都吃光,這個時候我會贊賞她:看祺祺多棒!一會肯定就吃光了,老師肯定會給她一個大大的粘貼!這樣鼓勵了祺祺,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幼兒。所以,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溝通,少不了贊美。
鈺鈺是一個文靜可愛的女孩子,平時做什么都很“慢”,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喜歡東張西望,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每次他們組的小朋友都吃完飯散步了,她還在飯桌上。又一次吃飯前,我對小朋友們說:“今天吃完飯,我們坐在位子上看書,選你們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吃得慢了,你喜歡的書就被別的小朋友選了。”我知道鈺鈺平時最喜歡看書,所以故意吸引她,讓她改掉這個習慣。果然,她吃得特別快,是她們組的第一名。而且開心的對我說:“老師,我把飯吃光了!”
鈺鈺平時注意力不集中,吃飯的時候愛走神,有時也會東張西望,所以吃的很慢,我知道她雖然不愛講話,但是很愛看書,所以用這件事吸引她的注意力,讓她改掉了這個習慣。有的時候,教師的語言要講究藝術性的。
暑假期間,為了提升自己,我去讀了一些關于幼兒園的書。對于一名剛剛工作四年的新老師來說,一本好書無疑猶如一汪清泉,我們如一棵幼苗正渴望得到她的澆灌。
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幼兒園老師的自傳。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妮妮的老師,她非常上勁但是經驗不足,但是每次她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不足并且寫下感想。她值得學習的地方是,她能夠觀察每一位幼兒,記下他們的優點和長處。
現在的幼兒園內,家長的專業素質越來越高,對幼兒教育的理解也高了一個層次,所以,教師在與家長溝通上,語言一定要專業,不能用“挺好的”、或者“還行”等等搪塞家長。久而久之,家長會覺得老師沒什么用處和工作能力。尤其是教師在向家長反饋幼兒缺點的時候,千萬不要橫向比較,一定要委婉表述,并且換位平等思考,并且加一些親切的語言讓家長覺得老師在用心愛孩子,使家長更加放心。與家長溝通,也是一門語言藝術。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要站在家長角度去思考,思考“如果是我的孩子,怎么辦?”
所有的孩子都是希望被肯定的,教師要面向全體而不是只看個別,每一個孩子穿了新衣服或者剪了新發型,也希望老師能夠贊美他,而教師的贊美話語,并不是蒼白的“真棒”、“太好了”之類的評價語。而是針對某一件幼兒的行為,并不是為了評價幼兒本身而去評價。
將來我希望我能夠提升自己與幼兒溝通的方式,取利拋弊。這些不起眼的行為卻能讓孩子們興奮好一陣子。我們要用心稱贊每一位幼兒,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真的對他們付出了愛,同時也能幫助幼兒形成健全的性格。能讓幼兒在發展的道路上留下美好回憶,促進幼兒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