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璞瑋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將思維品質列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課標》指出,思維品質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
英語閱讀教學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日常教學中,許多教師更重視語言知識和閱讀技能的教學,忽視或弱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本文將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探索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新外研版《英語》九年級上冊Module4 Unit2的閱讀課My “?perfect holiday”,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從課文內容看,主人公鄭晨宇因不滿父母對自己嚴苛的管理,希望可以獨自在家。父母的一次出差使他愿望成真,盡情玩樂到半夜,導致第二天遇到了種種麻煩。他開始感到孤獨,想念父母的種種付出,希望他們早日回來。從文體特征看,本課是記敘文,人稱是第一人稱,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展開。此外,課文中包含許多表達技巧,通過讓步、轉折、因果等邏輯關系,使事實與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
本文的亮點在于貼近生活。學生學習起來能夠迅速進入狀態,但是,恰恰由于其貼近生活,代入感很強,學生對文章的把握和思考會不自主地囿于慣性思維的束縛,在文章理解上會主觀帶入自身認知,如果缺乏有效引導,會導致邏輯性思維服從于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服從于主觀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服從于常識性思維,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對此,教師不僅要關注課文內容,還需要深入分析語篇結構和修辭寫作技巧,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閱讀教學實踐
(一)分析語篇,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1.利用圖示,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圖示就是用圖形來說明某種現象或事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圖示分析語篇結構,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語句間的邏輯關系。本篇課文具有較強的因果關系,因此,教師可通過將文字轉換成關系圖等直觀圖像,訓練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2.賞析修辭手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不同的表達手法蘊含的情感有所差異。教師在解讀課文時,要關注語言的表達形式,如用詞的精確性、修辭、語義銜接等,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例如,第一段的句子“?Actually, they managed every minute of my life.”?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通過managed every minute 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父母管束太多的不滿。對此,教師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Did Zheng Chenyus parents really manage his every minute?
Why does Zheng Chenyu say this?
這樣的提問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關注修辭,從修辭中體會作者的不滿,也從修辭中明白文章的邏輯性,促進邏輯性思維的發展。
(二)深挖課文,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在現有知識上獨立探究事物的思維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利用標題預測和評價、聯系實際判斷與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1.利用課文標題預測和評價,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預測能力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標題是準確理解文章的鑰匙。從標題入手,不僅能推測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主旨,還能獲取更多的課文隱含信息。教師可從標題入手,通過一系列設問引導學生預測閱讀課要學習的內容。
例如,在讀前環節,教師可以圍繞標題My “perfect holiday”提問,以此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標題推測課文內容和作者感受,鍛煉學生的預測、推理等批判性思維。
2.聯系實際判斷與推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接受信息,更重要的是建立課文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判斷、推理等一系列思維過程。教師在分析語篇的過程中要圍繞課文內容,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進行設問。
(三)創造生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是對課文的合理想象和補充延伸,需要建立在對課文準確全面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創生、聯想與想象。
1.模仿創生,激活創造性思維
模仿創生既是對教學效果的檢驗,更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鍛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讓他們想象并模擬鄭晨宇父母出差回來的對話場景。從課堂表現來看,學生通過運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將鄭晨宇在父母出差前后的鮮明變化與父母對此的反應生動準確地演繹出來,說明學生對鄭晨宇在父母出差后陷入困境的原因有了清晰正確的認知,并作出了恰當的反應和延伸,真正地鍛煉了思維品質,達到了課堂預期效果。
2.引導學生想象創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學生對語篇的主題意義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評價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想象、改編、假設等生成任務,打開思路,發揮想象,賦予課文新的生命。
三、結語
思維品質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搭建好學習平臺,更要確保學生能夠用好這個平臺。一方面,教師需要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深入分析課文內容,將課本吃懂悟透,找準課文中的思維激發點和發展點,創造性地提出問題,逐步拓寬學生思路,促進思維品質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善于抓住課堂生成,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以開放的心態,允許學生創造性地表達自身見解,鼓勵學生合理質疑,推動學生思維品質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