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娜
一、英語核心素養對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
學科素養這一概念越發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占據主導位置,英語學科也不例外。王薔教授在“基于學科素養的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報告中提出,英語改革的新動向在于關注學科育人價值以及學生思維發展(張旭?2016)。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趨勢下,英語閱讀課的要求也不僅僅局限于詞匯,語法知識講解,長難句的理解及獲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理解閱讀材料中的不同觀點和態度,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并進行加工處理,發展與他人溝通合作能力,通過閱讀不同文章題材,能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總之,有效閱讀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將會發揮關鍵性作用。本人將以選修6第四模塊Music中An Interview With Liu Fang 閱讀課進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是有效閱讀的基礎。因此,本人設計了導入、略讀、細讀、小組活動及作業布置等五個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活動。
(一)導入
在導入環節設計猜歌活動,這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更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想象力。先讓學生欣賞兩首英文歌曲,告之這兩首歌是老師最喜歡的歌曲,并且夢想著去采訪他們。由此引出以下問題:
T: If there is a chance to interview your favourite singer, what questions will you ask?(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her?).
本問題的設置貼近學生生活,即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又可活躍課堂氛圍,借此引入文章主題。
(二)泛讀與精讀
在泛讀與精讀的活動設計中,讓學生在文中提取劉芳的音樂背景,挑戰,影響,音樂特點及理想等信息內容,從而使學生明確了如何寫一篇音樂人物專訪(此目的是為之后寫一篇介紹音樂愛好的電子郵件做鋪墊)。閱讀活動由學生獨立完成與教師指導相結合。在文本信息提取的過程中,學生會運用到理解、概括、推理、批判等思維活動,從而實現對文本的充分理解,可以說整個閱讀過程就是文本解構與重新建構的過程。
(三)小組活動
在本部分中設計了兩個活動。
活動1:讓學生討論以下問題:Q1:What do you know about Liu Fang? Q2:What contributions has Liu Fang made to classical Chinese music?
這兩個問題的設置層層遞進,問題1是對文章的總結,大部分的學生在理解課文后都能做出準確回答。問題2是對文章高度概括理解后,提取關鍵信息進行語言輸出,此問題的設置是為增進對音樂人的了解,明確音樂及音樂人在人們文化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活動2:小組活動仿寫出一篇采訪稿。小組成員之間共享某位歌手的背景信息,利用精讀活動中學到的語言知識,文章脈絡等知識完成一篇采訪稿。之后選取1到2個小組進行展示,在這個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鍛煉,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的要求得到了培養。
(四)作業布置
布置了兩種分層作業:
作業1:Summarize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 structure in the text and use them to write an interview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discussed in the Team work. (at least 50 words)
作業2:Introduce your favorite song and singer in Email form. (80-100 words)
這種分層布置作業的目的不僅能使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延伸至課外生活中,還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要求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完成作業1,既總結了課文基礎知識,又可以進行簡單語言輸出形成文本。而對于英語能力較高學生要求完成作業2,運用現學知識(文章層次,語言知識等)及已備知識(詞匯與句式)直接輸出文章。
三、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
(一)選取有效的閱讀材料,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表達
有效的閱讀材料,首先必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其次要貼近學生生活,這兩方面是學生閱讀的基礎,從而也保障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現行高中外研版教材上提供的閱讀材料都比較貼近學生生活,有較強可讀性。在實際英語閱讀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理解文本。
(二)創造語言環境,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習慣
雖然學生的層次各有不同,但筆者認為教師應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做到用英語提問,用英語講解詞匯,語法,句式等,對于英語水平稍低的同學,會有難度,教師應適當的降低語速或用中文提示。同時教師還應鼓勵要求學生盡可能地使用英語,努力做到用英語回答問題,用英語與同學交流,或是在小組活動環節中盡量用英語進行小組合作。總之,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都應努力做到用英語表達思想。學生英語思維習慣的培養需要有時間的配合,學生應有耐心,老師也不可操之過急。一段時間之后,學生會慢慢適應這種全英的教學氛圍,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會得到發展,語言運用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三)教學活動設計要注重分層,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要求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及英語水平不同,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與作業布置,這樣能有效的激發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從而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文本語感及語用能力得到提升。在閱讀課上,筆者將學生劃分為獨立閱讀生,指導閱讀生及依賴閱讀生。對于獨立閱讀生,學生在獨立閱讀后,教師只適當引導學生們語言輸出能力的培養。指導閱讀生,學生依舊處于主導位,教師會適當指導學生閱讀,助其理解課文。課后則要求學生們夯實基礎,適當提升語感能力。而對于依賴閱讀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則將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程度完全取決于教師講解,對于這部分學生,課后則也應加大基礎知識的訓練。
總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應僅著眼于詞匯,語法及句式等語言能力教學,更要引導學生踏下心去閱讀,關注作者的情感,態度及品質,且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概括,推理、批判等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著重于學生思維品質能力的訓練與培養,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真正體現核心素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