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戚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并迅速融入社會各行各業,跨界融合展現出“互聯網+”強大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基于“互聯網+”的黨員教育將多元化的內容呈現在黨員面前,有助于實現黨員教育的多樣化與個性化,確保黨員更加高效地接受教育,實現成長。
【關鍵詞】“互聯網+”;黨員教育;創新
“互聯網+”在2015年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也曾多次提到“互聯網+”,并對“互聯網+”的應用前景做出了展望。“互聯網+”標志著互聯網正在從簡單的網絡工具向全面化的生產生活要素轉變,互聯網開始成為各項活動的主要依托載體,為社會生產力的全面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互聯網+”的出現能夠為黨員教育開辟全新路徑,結合時代特點與黨員特征為他們提供豐富多樣且具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動,創新思路并構建全新教育模式,有效滿足黨員教育及黨員成長需求。
一、基于“互聯網+”的黨員教育價值概述
“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互聯網已經開始全面進入生活、生產、學習等方方面面。“互聯網+”使得人們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和開放,思想的傳播更加迅猛,一些年輕黨員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很容易出現理想信念不堅定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正確地利用互聯網工具既能夠為黨員提供更加多元的教育內容,又能夠幫助黨員清醒認識并合理利用互聯網,自動摒棄互聯網的負面影響。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執政能力建設與先進性建設的重要性,我們必須發揮黨的政治核心與戰斗堡壘作用,不斷推動黨員教育創新,在日益復雜的情況下為黨員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這也是復雜多變形勢下黨員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
二、當前黨員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黨員教育形式單一
當前各地基層黨組織采用的黨員教育形式依然簡單而單一,集中學習、觀看視頻、聆聽報告、交流討論等方式是黨員教育的主要模式,學習活動缺乏實質性內容,很多時候與黨員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現狀存在顯著差別,黨員在學習活動中較少主動參與,教育效果缺乏保障。不同年齡和不同背景的黨員具有不同的特點,不能針對黨員不同的特征開展教育就會導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黨員教育管理有效性不足
黨員教育是一項長期而系統性的工作,當今社會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較大,人們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之中,很少有時間主動接受黨員教育。當前黨員教育主要依托基層黨支部開展,但是很多黨員在學習和工作之余未能及時有效地接受黨的教育。而各地黨支部也面臨著非常復雜的工作局面,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不足,仍有黨員較少參與理論學習、組織教育,以及黨組織的各項活動,這不僅嚴重影響到黨員教育的有效性,也使得黨員意識受到了顯著影響。
(三)“互聯網+”未能與黨員教育結合
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的重要助力。目前網絡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網絡上完成各種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從目前來看,黨員教育工作與“互聯網+”并未建立起有效聯系,雖然部分黨支部嘗試建立了公眾號,利用微信向基層黨員推送文章和視頻,引導黨員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但是從更寬廣層面而言,“互聯網+”與黨員教育的聯系并不緊密,基于“互聯網+”的黨員教育依然處于探索階段,還未能形成成熟而系統的教育體系。
三、基于“互聯網+”的黨員教育創新探索
(一)創新教育模式,形成多樣化教育狀態
黨員教育模式必須打破單一化的局面,形成豐富多樣的教育局面,持續改革黨員教育現狀,將更多符合黨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內容引入教育環境之中,從而有效實現科學化與具體化目標。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引入更多實踐內容,確保黨員在教育活動中更好地感受黨的教育,增強廣大黨員的實踐體驗。社會的發展促使黨員教育工作必須做出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需要轉變,堅持主旋律與基層服務相結合,深入關注黨員們的生活實際和工作實際,結合其生活狀態展開教學,密切關注黨員的思想動態,采取有效手段幫助他們解決現實困難,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黨的教育工作的說服力與有效性。
(二)豐富教育形式,構建黨員教育新體系
傳統黨員教育往往以面對面的集體授課模式為主,教育內容與教學形式缺少足夠的吸引力,基于“互聯網+”的黨員教育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開展。黨組織可以利用QQ或微信平臺建立網上黨支部,組織黨員生活活動,對于一些無法正常參與線下活動的黨員可以組織線上活動,突破空間和時間制約,而網絡的寬松環境使得組織活動更富有吸引力,氣氛更加活躍,黨員之間的交流互動也更加高效。黨校學習是黨員教育的重要途徑,而黨校教育同樣要秉承與時俱進的原則,將黨章黨規、最新政策、黨的文件等內容通過視頻、圖畫、動畫等方式上傳至網絡,黨員可以獨立完成學習活動,豐富多樣的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可以推動全新教育體系的構建,有助于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持續提升黨校教育效果。
(三)線上線下互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互聯網+”背景下,將線上與線下工作有效融合,發揮線上線下工作合力,能夠不斷創新工作模式,提升黨員政治理論素養,促進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比如微信與微博的出現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信息的交互變得更加快捷高效,新媒體交互形式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更加自由開放,人們的信息獲取更加自由,用戶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從新媒體獲取需要的內容。線上發布通知公告、上傳學習資料、進行理論宣傳、開展討論交流,占領網絡宣傳陣地,大力開展正面宣傳教育,努力弘揚正能量;線下積極開展學習教育與社會實踐等活動,確保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徐云.“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黨員頂崗實習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基于江西某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期學生實習數據[J].智庫時代,2020(03):113-114.
[2]薛新白,王祥薇,郝紅梅,等.電網企業“互聯網+黨員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為例[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4(02):30-34.
[3]王鑫.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創新探賾——以藍墨云班課APP運用為例[J].新鄉學院學報,2019,36(02):67-69+76.
[4]宋嵩.“互聯網+”趨勢下高校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基于傳播學視野下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5(23):226-227.
[5]武艷輝.“互聯網+”模式下黨員思想教育的創新實踐[J].管理觀察,2020(20):64-65.
[6]嚴智鳳.如何運用“互聯網+”推進黨員教育管理——淺談如何更好運用社交平臺開展黨員教育管理[J].現代國企研究,2019(08):251.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