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華
學生能夠學有所用,將自己的勞動成果服務于他人,立足校園、服務社會,展現了新時代櫻花學子的風采。
很多小學生不會系鞋帶、不會收拾書包,學習在進步,勞動能力卻有待提高。為此,北京市櫻花園實驗學校實施“家政習慣”培養工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少年。學校2017年推行“新六藝”實施工程,結合九年一貫制學生的特點,細化各年級學生的勞動內容,以“家政習慣”的培養為重點,引導學生從學會家務做起,在校做好值日,在社會中積極參與志愿活動。
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合力
學校教育持續發力。通過召開“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我值日”等多種形式的主題班會,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光榮的意識,逐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家務主動做,學校的值日認真做”。
學校召開勞動比賽,在開學典禮上,舉行疊衣服大賽,看誰疊衣服又快又好。開展家政成果品鑒會,組織學生從家里帶來勞動成果和過程視頻,在班級內展播并選出最佳作品,請獲獎學生發表獲獎感言并頒發證書。多樣的展示活動讓學生的勞動獲得豐厚的精神回報,從而激發其自主參與的內在動力。
家校協同好處多多。學校利用家長會加強指導,提供建議。家長積極響應號召,身體力行,參與并指導孩子的家政勞動,將學生做家政的記錄資料上傳到班級群。一位家長說:“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和孩子的關系也更緊密了。”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通過完成洗碗、洗衣、掃地、整理房間等力所能及的家務,提高了勞動能力,也在實踐中逐步完成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
走進社區豐富體驗。學校定期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參加志愿活動。學生來到敬老院,運用習得的家政技能幫助老人,有的洗碗,有的掃地,有的做飯,忙得不亦樂乎。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勞動的快樂,感受服務社會的幸福。
打造多元評價體系
學校采取過程性評價與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檢驗勞動教育的實際效果。開展過程性評價,教師注重搜集學生的學習日志、筆記檔案、作業作品、學習照片、家長或同學評價等資料,尤其注重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將其作為重要的評價依據。
開展總結性評價,學校以一個學期為一個評價周期,主要采取兩種形式:一是可視化成果,以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標志性作品作為可視化成果進行評價;二是集中性展示,在學習階段結束時,開展集體展示活動,根據學生在展示活動中所承擔任務與展示內容進行評價。表現優秀的學生會被授予“勞動章”,學校予以公示并進行表彰。
“家政習慣”培養工程推行三年多,大多數學生掌握了兩種以上的家政技能,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意識、家庭責任感得到了切實提高,學生的自立、自強等精神品質得到了錘煉。學校形成具有櫻花特色的“學生家政習慣”培養體系,將“勞動習慣”的考核評價機制納入對學生的個體思想品德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開展家政習慣活動,促進了學生勞動習慣養成,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將勞動教育與志愿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公民意識和助人品質。學生能夠學有所用,將自己的勞動成果服務于他人,立足校園、服務社會,展現了新時代櫻花學子的風采。
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養人才、造福人民的德育工程的基石,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我們應充分發揮家校社共育作用,相互協調、密切配合,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作者單位:北京市櫻花園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