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
美育是實現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人的教育目標的現實基礎,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道德修養、情操、啟迪精神。為了全面把握新時期的美育價值,更好地進行美育工作,河南省新鄉市第十六中學嚴格實踐“優質特色”的教育理念,多方面探索以美育為特色實施藝術教育的有效途徑,努力實現“五育并舉、美育為先導”的教育目標,取得了顯著成就。學校先后獲得“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語言文字規范化學校”“新鄉市合創基地”“新鄉市信陽學校”“新鄉市中學教育學校”等榮譽稱號。
一、定位美育完善育人體系
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是學校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文化是其重要載體之一。美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提高辦學品位、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將美育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既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美育本身的發展方向。我們學校高度重視美育建設工作,把美育特色活動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任務,致力于打造藝術特色教育品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思想航行
我們學校立足于校本現實,樹立“對美教育觀”,將美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藝術課程、課外活動等整個教育課程,以培養學生習慣、個性發展、培養特長為出發點,堅持藝術課和文化課結合,全面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和審美素質。我們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美育工作指導小組,教務處始終負責,與學生處總務處合作,音樂、美術、教師各司其職,教師指導學生對美育的感受、體驗、感悟、理解,使他們賞心悅目,獲得情感審美取向和審美發展等教益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2.制度規范
我們學校將美育教育貫穿于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努力實現“教育的立意,美育人”的教育佳境。確立“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理念,完善美育自律管理制度,完善審查激勵方案,切實做好美育工作。校長和主管副校長、教導處主任每周二準時參加美術、音樂研究組的研究活動,對美育工作進行具體指導。將全員藝術偏班課程納入學校教學工作,每年定期審查,統一表彰業績突出、成績優異的教師。
二、立足美育打造高效課堂
1.開設校本課程
開設校本課程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學生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我們學校以學校美育的特色為中心,開發校本課程,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發揮教師的個性優勢,注重學生的發展需求,以豐富的校本課程內容為基礎,構建特色鮮明的“美育特色校本課程”體系。2018年開創了新鄉市第一個“田園藝術同步班課程”。在現有美術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美術、書法、設計、合唱、朗誦幾門特色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學生以興趣為導向,主動支持的方式自主選擇學習,致力于培養和提升綜合素養。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突破學生特長。
2.抓住新時期學校美育的新毅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美術學院100周年紀念日之際,給中央美術學院8名教授回信,提出了弘揚中華美育的時代精神:“以大愛之心培養學生,以大美的藝術傳達世界的作品。”美育可以通過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心靈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對美教育課程體系是將美育融合到眾多學科的教學中,將技巧、技藝、學科美的高度提升,或者以藝術課程為基礎,五育并舉,融合學科,構建高質量的教學,豐富傳統藝術課程的美育體系。
構建對美教育實踐體系,首先是實踐新時期學校美育教育的新要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祖國的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長。因此,要完善中小學美育課程體系,豐富美育課程內容,就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強化美育教育功能為目標,培養學生審美創新能力,為美育課堂和藝術展示活動搭建平臺。其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先導,旨在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德國哲學家、文學家席勒將美育定義為“自由”,突破古希臘時代單純以美育為道德教育的方式,認為美育是審美想象力的自由。通過美育培養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使人性走向完整。可見,堅持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美育,對培養兼顧五育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至關重要。
3.構建對美教育過程的新體系
美育不等于美術教育或藝術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技術四種課程相比,美育的概念更加模糊。部分學校不區分藝術課程教授和美育課程教授,很難找到實現美育發展的道路。很多家長甚至教師把美育狹窄地理解成美術教育或藝術教育是錯誤的。因此,出現了美育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不受重視的局面。構建美育課程體系要積極致力于教學方式的轉變。美育不僅要滲透美術和藝術教育,還要滲透各學科的教育。對家長實施普及教育,改變各系教師對美育教育的觀念,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構建美育的課程體系,要按照課程和教學的實踐標準,實現美育、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技術的“靜坐”。按照美育課程體系標準,劃分與多學科相互滲透的關系,合理設定各課程比例,提高美育在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由于不同階段不同地區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的研究開發也應合理規劃美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形成“一教一品”“一教多品”的學校美育發展新格局。在校本課程的研發中,學校教師要根據本校教授的特點,根據美育教學大綱進行劃分,并刊載在各系的教材中,使校本課程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在地方課程的研發中,教育專家不僅要重視地方的歷史文化傳統,還要探索地方課程與美育的融合,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三、抓好美育促進全面發展
1.在課程建設中掌握好美育的實施
在教育中積極推進課程建設。完善“校本課程”體系,教師結合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開設籃球、跳繩、剪紙、折紙、合唱、書法等校本課程,并“與古典閱讀同行”“天天朗誦”“剪紙”“折紙”。
2.多彩活動升華美育教育
教書育人最微妙的地方是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學校應在綜合實踐活動教育中逐漸滲透美育,提高教學在培養學生德育中的作用。我們學校堅持“以美育活動促進核心素養”的實施戰略,開展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系列活動,多措并舉,讓學生感受美、表達美、欣賞美、創造美,教育內涵發展始終與學校美育相伴,讓學生在啟蒙、體驗、分享過程中播種“藝術教育”的種子。9CE876C7-D4D2-497B-9011-85AD974E8DCD
繼承紅色基因,將思政教育融合到美育過程中。合理地將紅色教育融入新一代學生的思想政治過程,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還可以促進紅色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學校重視美育和德育,將思政元素滲透到藝術過程中,重視紅色資源開發,講述革命先輩的事跡,營造良好的紅色氛圍,讓學生深刻感受在革命斗爭中創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為了幫助學生在創作、設計、欣賞、演出中理解作品的積極思想內涵,美術課上,以五星紅旗誕生的故事展現了藝術設計背后的象征和寓意。在音樂課上,用紅歌演奏新時代的主旋律。書法教室里,書寫下了五千年燦爛的文明。一幅畫,一首歌,一個字,都是德育、美育的完美結合。
結合社區教育,打造藝術終身學習品牌。美育培養了我們認識美、愛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不僅是學校的課堂教育,也是與我們密切相關的生活方式。社區作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活動場所,承載的文化作用也日益突出。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要營造良好的校外美育環境。我們在美育理論的指導下,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感受環境美,加強教育宣傳,凈化心靈美。2020年11月,“石榴堂”藝術講座獲得“新鄉市終身學習品牌”稱號。
開展“第三節”活動,為學生設置展示舞臺。建立“創作美舞臺”,每年舉辦藝術節、讀書節、體育節活動。藝術節節目豐富多彩,集中展示了優秀的節目、優秀的作品。
3.使美育熠熠生輝的思想政治特點
德育為五育之首,貫穿各階段教學,相關方面非常廣泛。音樂可以培養人的情緒,美化人的行為,凈化人心。加強音樂教育德育功能,把握德育滲透的核心,是教育工作中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工具。四平街小學大隊輔導員大部分是學校的音樂教師,是德育工作的中堅力量,現由四平音樂思政骨干小組組成,經過一年的示范,探索特色教育,強化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掌握德育滲透的陣地,情緒渲染音樂。充分強調音樂的力量,形成可操作的音樂思政教案集。
4.利用美育促進學生掃盲發展
“發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的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長”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的期待。加強美育、完善美育課程體系、將學校美育納入監督評價和審查體系十分重要。
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德育教育,堅持美育人,堅持美育德、德潤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美育融合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進一步提高校園文化的美育功能,繁榮校園文化,讓學生從春風化雨、耳濡目染中得到美的享受,從而提升學生內涵修養、完善人格、締造心靈,為社會主義社會不斷輸送優秀人才。
向美麗揚帆,描繪美育的新藍圖。在推進美育、突出學校特色的過程中,繼承立德樹人的初心和使命,立足于今天的課程,關注人格的形成。用美立德、以美修仁、以美啟智,美育使學生的生命之花更加芬芳、優雅、燦爛,讓學生感受到新時代自信的美。構建對美教育實踐體系,促進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就要做到:第一,以審美心理學為理論指導,重視跨學科、跨學科融合教育;第二,重視美育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服務功能,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的三方融合發展。全面重視美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提高文化自信。9CE876C7-D4D2-497B-9011-85AD974E8D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