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秀明 葉慧君
(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自2018年教育部吳巖司長提出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建設的號召以來,隨著不同學科門類下各個專業內涵的變革,“新”學科背景下專業導論課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具體到英語專業,國內學者對其內涵的認識歷來就有較大的分歧。在“新文科”大背景下,復旦大學蔡基剛教授指出“英語專業是對不起良心的專業”,引發外語學界就英語專業內涵和價值的大討論[1-2],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和發展了英語專業的學科內涵。然而,目前國內對英語專業內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專家學者和教師群體層面,對以學生為主體的、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英語專業為目的的教學研究成果極少,僅有2篇論文[3-4]和1部教材[5]。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我們需要進一步在引導學生認識英語專業的內涵和內容上下功夫,讓英語專業的大學一年級新生在形成對專業內涵和內容充分認知的前提下有計劃、有準備地展開進一步的專業學習,逐步形成專業認同感和專業信念,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人才培養質量。
一直以來英語專業面臨的尷尬處境就是社會與學生對其專業內涵認識模糊不清,甚至存在些許偏見和誤解。為此,筆者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新生入學之際,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河北大學2019級英語專業大一新生和2020級大一新生進行了摸底調查。2019級問卷的題目是:“請問你在進入大學之前,了解過什么是英語專業嗎?如了解過,請寫出具體的形式或渠道”。2019年9月份發放并收回119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10份(有9份問卷答非所問,因此無效)。有效問卷中,91人表示從未了解過英語專業,占比83%,僅有19 人表示了解過,占比17%。了解形式主要分為4種,分別為:網上資源(48%)、相關講座(22%)、教師介紹(17%)、經驗交流(13%)。2020級問卷進一步細化,包括3個題目:
1.在進入大學之前,了解過什么是英語專業嗎?A.沒有(請轉向第3題)B.了解過(請繼續做第2題)。
2.如了解過,請選擇具體的形式:A.相關課程 B.相關講座 C.老師介紹 D.網上資源 E.經驗分享 F.其他。
3.請用0—5來形容你對英語專業的了解程度:0(一點也不了解);1(有一點點了解);2(稍微有些了解);3(一般了解);4(較為了解);5(非常了解)。
2020—2021學年秋學期《英語專業導論》開課第一講的時候線上發放問卷,總共119位同學參與調查。其中問題1的115份有效問卷顯示有57.8%的同學表示大學之前沒有了解過英語專業。問題2的48份有效問卷顯示通過相關課程或講座了解英語專業的學生數量為0,而通過網上資源了解英語專業的同學卻占了78%的比例。問題3的107份有效問卷顯示對英語專業非常了解的同學為0,一般了解的僅有3位,而97%的同學都處于對英語專業一般了解以下,其中還有2位完全不了解的同學。
以上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英語專業大一新生普遍存在專業認知不足的問題,而且缺乏系統了解所學專業的途徑。美國學者Ernest Pascarella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第一年形成的認知影響力占大學前三年的75%[6]。因此,從有助于學生形成較為全面的專業認知的角度來說,在大學一年級上學期新生剛入學的時候開設《英語專業導論》課程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緩。
《英語專業導論》課程是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于2019年修訂《本科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增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原名為《學科認識導論》,后改名為《英語專業導論》)。開課學期為第1學期,周2學時,共18學時,授課對象為河北大學英語專業一年級新生。本課程主要有兩位授課教師,分別為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英語專業)和英語系系主任。兩位授課教師在前期統一思想的條件下,分別從不同角度負責對應專題的教學設計和具體授課。此外,負責學科競賽和社會服務管理的英語系副主任也會參與到部分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就英語專業學科競賽和社會服務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的介紹。
簡單說來,該課程主要以提升英語專業學生對本學科的認知為出發點,以大類招生為主要驅動力,是一門全面系統介紹英語專業“學科性”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全面了解英語專業的學科分類及其人文屬性和專業內涵,了解英語專業的學習規律、特點、方法和標準要求,了解英語專業的課程體系、教育理念和培養目標,了解英語專業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發展歷史、社會意義和存在價值,了解英語專業的教育特征、高度復合性以及職業發展前景。總的說來,該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形成較為全面的專業認知和專業身份,從而激發其英語專業學習的深層動機,為其明確學習目標、強化學習主動性、有效完成后續各門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該課程的設計以教育部“振興本科教育”、建設“新文科”、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和“質量”為主要理念,以美國大學教育中的導向型(Orientation)教學為參考,以英語專業的發展歷史為根基,以新時代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和《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8年)的實施為主要依據。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基于英語專業涉及的主要方面和學生專業認知需求分成了九大教學主題。根據主題內容,設計了九個主要教學單元(如表1所示),并且明確了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
在具體實施方面,本課程主要圍繞以下4個主要方面展開:
1.確保課程材料系統全面、與時俱進
針對國內關于英語專業導論課程教材稀缺并且內容陳舊的問題,本課程圍繞上述九大主題,編寫了一套對應的閱讀材料。該課程材料的編寫以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外語界內對英語專業發展的歷史性回顧為契機,收錄了近3年發表的關于英語專業歷史、內涵、發展等方面的重要論述或解讀,并結合本校學生實際需求編寫了一些校內學生活動、競賽等方面的材料,緊貼專業發展前沿,且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應用性。閱讀材料分為9章,每一章前面都有學習重點的介紹,且后面附有相關的思考題,為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提供焦點。
2.采取啟發式、研討型教學方法
基于學生對英語專業了解不足這一前提條件,該課程在設計上以教師引導式、啟發式講解為基礎。當學生對所學專題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引入小組研討活動。就英語專業上述九大方面的關鍵性問題布置思考題,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討,課上選取2—3組進行匯報。教師在學生研討匯報的基礎上點評、總結,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問題的理解。
3.注重發揮老生代表的榜樣引領作用
本課程在第九講的時候會邀請優秀老生代表(2位)和新同學進行面對面的經驗分享和交流(需要提前聯系優秀老生代表進行準備)。老生代表就專業認識、專業學習、社團活動、學科競賽、考研就業等方面進行經驗分享匯報,之后會有30分鐘的問答交流環節。
4.采用探究性、個性化的課程考核方式
本課程旨在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達到學生認知層面的提升,從而為其進一步的專業學習提供行動指引。因此,在課程期末考核方面主要關注兩方面:第一,學生是如何一步一步通過對相關專題的探究性學習達到認知層面的改變?第二,學生將如何規劃自己接下來四年的專業學習?要求學生以《我對英語專業的認知變遷和我的學習規劃》為題撰寫一篇2500字左右的課程報告。
《英語專業導論》課程以提升英語專業新生的專業認知為出發點,圍繞英語專業學習的方方面面展開教學和研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是該課程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和好評。2019—2020學年秋學期河北大學的教學評估中學生評教平均分高達99.48分。
二是該課程在提升學生專業認知和專業認同感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從專業轉出率來看,2019級學生的專業轉出率比以往沒有開設這門課時同期下降50%左右。
三是該課程對提升教師的專業認知也具有很大助力作用。在備課和授課的過程中,任課教師不斷打磨閱讀材料、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研討,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也逐漸成熟、完善,從而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專業認知。
表1 教學內容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英語專業的內涵緊隨國際形勢和國家發展不斷更新。高校英語教師和學生應該響應國家教育政策、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及時、準確地把握英語專業的學科內涵,這對其進行專業教學或學習具有關鍵性的引領作用。以《英語專業導論》課程為抓手,進行專業引導式教學實踐,不僅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這樣的一個學習平臺,還可以以此打通英語專業不同類別課程(基礎課程、語言學、文學、翻譯、文化、國別與區域研究)之間壁壘,促進學科融通,進而從一定程度上優化專業認知結構、整合教學資源。該課程可以說是一門能夠貫穿整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靈魂”課程,是一次系統的專業認知教育。從具體實施效果來看,該課程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助力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效率和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