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裕布
【摘要】針對如今學生出現的“兩面性”的不好現狀,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也就成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職責。我們班主任可以通過營造班級特色的文化氛圍,以及成為一個如“水”般的溫柔與堅持的班主任,去感化班里的每個學生,以此培養每個學生的健全人格。
【關鍵詞】班級管理;人格缺失;健全人格;培養;途徑
一、班級管理的現狀分析
“執教的人高高在上,大部分時間損害要學習的人。——西塞羅”。育人者眼里沒有學生,對受教育者本身的身心發展來說那是何等的悲哀。為了減少危險和意外事故的發生,為了方便學生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在班級管理中,有些班主任采取的是禁止的班級管理模式,每時每刻都在監視著學生“這不行,那也不許”。這些每天被老師牢牢控制的班級真的那么優秀嗎?擔任這些班級的其他科任老師最有話語權,據較多科任老師反應的是:這些學生在班主任面前循規蹈矩,但是離開班主任的視線卻是不那么老實規矩。還有我們老師要避免輕易發脾氣,要避免出現學生對老師的動怒習以為常,避免把我們的學生成為膽小怕事,沒有主見的人格缺失的“新”生一代。
二、班級管理培養小學生健全人格的途徑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把學生看在眼里,裝在心上,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真情實意,以此感化他們的心靈,維護他們健康成長,并達到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營造一個具有自己班級特色的文化氛圍
人的生活與文化環境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關系,正處于成長階段的小學生更特別容易受到所處文化的影響。新課程強調學校教育要促進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長就要創造充滿活力,以人為本,民主、平等、創新、和諧的文化氛圍。班級文化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級文化管理中可以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特色班級文化,以促進他們人格的健康成長。
1.照片欄。如在班里面設計一個照片欄,里面可以粘貼有關學生的各種照片,如:家庭集體照,才藝照,獲獎照以及學生參加各種活動的精彩瞬間照等。
2.圖書角。一個具有可以供學生隨意翻閱的圖書角,里面有學生學習必備工具書和各種課外書,這些書本可以是學生捐贈,我們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和不同年級,適量給學生提供或推薦一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課外書籍。
3.學生作品。每個學生都喜歡被人認可,在教室粘貼學生的作品是培養小學生自信的較好舞臺。如書法、手抄報、畫作、閱讀卡、手工以及一些非命令式的激勵語等所有能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作品。
(二)要做一個如“水”般的老師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日臻完美”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一句名言。學生就像一塊原始的“鵝卵石”,老師就像是能使“鵝卵石”日臻完美的“水”。我們老師在班級管理中要如“水”般地“溫柔與堅持”,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做好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育人工作。
1.學會管理好自己的心情,培養學生安全感
令人滿意的情感關系首先是能夠讓孩子感到安全。精神上有安全保障的孩子將能夠更好地將精神集中于學習,更好地去接受集體的各種規定所帶來的約束。有研究表明,壓力大、長期抑郁等,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學生面前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心情,幫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給學生安全感。
2.做到公平無私,取得學生信任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我們老師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但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無私地對待班里的每一個學生;公平公正地處理學生中出現的一切事情,實實在在的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心,進一步取得他們對老師的信任,這有利于學生將身心都傾注到學習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寧靜祥和的班級氛圍中健康成長。
3.養成正面評價學生的習慣,獲得學生愛戴
《孟子·離婁下》中說:“愛人者,人恒愛之。”要想獲得學生的愛戴,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先學會以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積極的一面。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很重要,正確的、合理的評價將會有利于孩子的自我進步,而且還會在所有孩子面前起到積極與模范作用。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如果老師對學生進行了負面評價,那么他的這些不好的評價很快會在他的學生中流傳,受到負面評價的學生的人生就像被貼上標簽,無法擺脫,給他的精神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心靈的損害。《史記·張儀列傳》中說“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足見輿論影響力量的強大。每個人生來都愛面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一定要注意顧及學生的顏面,多點正面的合理評價我們的學生,多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優勢,促進學生健康的、積極情感的生成和人格不斷地成長。
4.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培養學生積極人生觀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時刻留意觀察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渡過他們的難關,要讓他們明白老師是他們在學校里最可以信賴的人。還要逐漸使他們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具有積極人生態度的哲理名言,并把它作為積極人生觀的座右銘,培養學生積極自主地解決困難的人生態度,甚至能主動地幫助同學解決遇到的困難。
5.鼓勵學生形成“朋友圈”,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內心深處都害怕孤獨和寂寞,都希望自己有可以歸屬寄托的朋友,并可以從中獲得幫助以及得到人內心所需的溫暖情感,從中獲得安全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可以多鼓勵學生在班里面結交好朋友,幫助他們形成自己舒適的朋友圈,讓他們在這個安全的避風港里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和鼓勵,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團體互助意識和責任感。
總之,我們教育工作者,是給學生幸福人生的人,是幫助他們把希望和美好的種子種在心田里的人。在教育管理中我們一定要注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將來為黨和國家輸出更多具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米歇爾·德·蒙田, 馬振騁. 世界教育名著譯叢:論兒童教育[J]. 教師, 2017(26).
(責任編輯:鄧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