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摘要】班級管理對教育效益影響重大。職業高中班級管理尤具挑戰性。筆者結合多年職高班級管理的經驗教訓,提出制度管理、自主管理、線上管理、主流管理、氛圍管理、“組織”管理、精細管理、共同管理、用心管理等九樣“真經”。
【關鍵詞】教師;班級管理
班級管理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經濟學上講“管理出效益”,這句話在教育領域同樣適用。班級管理是否到位、得當,直接關系到班風班紀的形成,進而影響到班級每個個體的成長,最終在教育效益中得以體現。
受社會環境、學段、生源、教師個人風格等多種因素影響,班級管理呈現出極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特別是職業高中,在生源情況、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育模式等方面有非常鮮明的個性特征,這使得職高班級管理尤具挑戰性。
筆者結合多年從事班級管理工作的經驗教訓,整理出職高班級管理的九樣“真經”。
一、制定班規,制度管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班規,實行制度管理,使各項事務有章可循、有理可據,可以保障班級秩序的穩定,增強管理的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如何制訂班規?民主集中制——師生共同制訂班規。既要班主任提綱挈領,又要發揚學生民主,調動全班集體參與。學生參與制定的規章制度,對自身更具有說服力和約束力。
制訂班規要注意細化要求、量化獎懲措施。班規詳盡、可行,明確指引學生有可為,有不能為;為之可受何獎勵,或承擔什么后果。
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班規不僅僅是貼在墻上的一張紙,更是掛在學生心頭的座右銘,懸在學生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要讓班規說話,有規必依,違規必究。
二、選好班干,自主管理
學生自主管理是新時尚,非常值得提倡。理由如下:班主任不是超人,不能也不可事必躬親;班干部來自學生,更了解班級動態,更能融入學生群體;班干部是作為一個群體,更能發揮領頭羊效應,帶動整個班級。
選任班干跟制訂班規異曲同工,同樣實行民主集中制——班主任觀察、指定人選,學生投票選舉。學生自己選出的班干,自然更有說服力和調動能力。
新生班選任班干可以設置一個考察期。這既是一個糾錯機制,也是為了給班干一定的壓力和動力。
實踐證明,學生實行自主管理,既有利于班級工作的開展。又鍛煉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網絡,線上管理
信息時代,網絡早已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手機更是成為人們日常最親密的“好友”。在科學管理手機,避免學生陷入網癮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網絡,開展線上管理,無疑也是一件潮流、便捷的管理手段。
線上管理如何實施?教師可組建學生群、家長群發布通知、布置任務、表揚先進、增進感情,甚至可以通過朋友圈來揚善“懲惡”,引導學生知善惡美丑、走人間正道。
線上管理有個非常大的優勢——跨時空管理,能隨時了解班級動態,掌控局面。還有一個優點是眾多實用APP,為班主任解決資料收集整理等最為頭疼的工作帶來了福音。因此,老師們不僅要“玩”手機,也要會“玩”手機。
四、關注多數,主流管理
班級學生結構一般是橄欖型,優等生和后進生人數相對較少,“中產階層”是班級的主流。很多教師花費大量精力去“培優轉差”,反而忽視了主力軍,這并不利于整個班級的班風學風建設。其實優等生本身會很自覺,個別后進生人少翻不起大浪。如果班級氛圍好,還能讓后進生“近朱者赤”。
所以老師一定要抓主流——主流好,班級好!
五、培養風氣,氛圍管理
風氣需要培養,氛圍需要塑造。常規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建設培育班風和學風,并可通過專題活動和環境布置來強化。
活動育人,團建活動樹班風。班級凝聚力如何培養?團建活動是良方。團建活動是一個平臺,學生們在良好的氛圍里一起游戲、比賽,感情自然加深,凝聚力自然增強,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自然提升。
環境育人,文化景觀助學風。美國人蘇爾曾提出“文化景觀”的概念。筆者認同文化景觀有育人功能,裝飾教室時應注意“不僅尋找功能上的效益,也伴隨著濃厚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趨向。”班級環境布置應整潔、美觀,有專業特色。比如在職業高中,汽修專業可以在教市布置交通燈、交通標線;電子專業可以在教室設置LED宣傳牌;計算機網絡專業可以在教室布置一張網,上面懸掛電腦配件,等等。
六、推進社團,“組織”管理
職業高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平時精力旺盛,但學業負擔輕,升學壓力小。如果不幫他們“找事”,他們會幫老師“找事”。所以,班主任應鼓勵學生加入社團和學生會等組織,甚至主動“撮合”。
學生加入社團或學生會,對本人和班級有諸多好處。一是可以拓展知識,二是鍛煉工作能力,三是社團和學生會本身有嚴明的組織紀律,對學生組織紀律觀念的培養和良好行為的養成很有助益。事實證明,加入社團和學生會的學生紀律觀念更強,待人接物更得體。
七、做好記錄,精細管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明記錄的重要性。做班主任,要勤于記錄、善于記錄,記錄內容要精要細。比如記錄重要事件、記錄時間節點、記錄學生的得失獎懲、記錄與家長聯系情況等。
及時做好記錄,是班主任完成工作任務的證明,是對自我的保護;是對學生獎勵或者處罰的數據支撐和事實依據;便于對班級管理進行經驗總結和反思。
八、形成合力,共同管理
科任老師、同學、社團、家長,甚至社會機構,都應該成為教育的實施者和助力者。科任老師可以幫班主任更好的了解課堂;學生可以互做益友,共同進步;社團可以協助教育;社會機構可以提供教育資源;家庭教育更是學生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
班主任應借助多方力量,優勢互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管理學生。
九、亦師亦友,用心管理
嚴師出高徒,老師應該對學生嚴格要求。但過于嚴格,又會在師生間形成隔閡,甚至引發學生的抵觸。要走進學生的內心,除了師道尊嚴,更要做學生的知心好友。優秀的班主任,都是堅持寬嚴相濟、張弛有度、“軟硬”兼施的。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堅定原則、公平公正;教育教學上一絲不茍;業余相處時,關愛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這樣的教師更易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愛人者,人恒愛之。”每個學生都是含苞的花朵,需要教師們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愛去灌溉,用心去管理。
班級管理工作表面上看是繁雜瑣碎的,其實也有章可循,有“功”可練的。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踐行“真經”,好的教育效益定能“功”到渠成。
(責任編輯:伍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