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鳳芳
(江蘇省儀征中學 211400)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材體系中,輔助課程開發的是國家層面的課程專家和學者,他們負責各項政策的制定,發布提綱挈領式的文件,用來指導實際教學.但是,這種全面統一的課程是沒法滿足高中生物的實際課程需求的,因為每一個學科的學習,受到地方資源的影響和學生發展素質的限制.因此,作為教師,要注重對各種課程資源的廣泛開發和利用,逐漸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生物學上的課程資源,是指與學科教學相關聯的一切因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教學直接而必要的各種條件,如生物學上的各項知識和技能,以及學生、教師、實驗室、教室等資源,以及校內和校外促進課程形成和實施的各種條件等.可以說,是各種富有教育價值的,能夠轉化為服務生物課程各種條件的總和.對生物學的課程資源進行開發,是指能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輔助學生學好本門學科,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可是在實際操作中,課程的開發需要秉承哪些原則,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著手進行整改呢?
在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豐富的課程資源是課程教學順利實施的必備條件,它無處不在,多種多樣,形式多變,它不僅僅是使用的教材,也不僅僅局限在校園內,還可以分布在校園外的每一個地方,如校園中的花草樹木,植物園、動物園的各種植物、動物資源等,都是可以開發利用的課程資源.
所謂針對性,是因為從國家層面開展的課程資源開發,畢竟是不能完全適用于地域特點,因此,從教者要從地區的差異、學生的區別,以及課程內容的不同,著力篩選出能夠促進教學活動順利實施的課程資源.
在著手進行課程資源開發時,力求把視野打開,在包羅萬象的課程資源中,篩選出真正適合本班學生實際的內容,不局限于課堂,也不局限于某一領域,而是采用開放包容的態度,尋求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力求做到同一資源可以促進多個教學目標的實施,也可以達到同一課程目標擁有多種課程資源的支持.
學校是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一同組成的集體,是生物課程資源最為匯聚的場所,自然也是課程活動實施的空間,為了達到課程標準要求,從學校層面可以強化課程開發意識,具備強大的課程開發動力,并以這種動力影響周圍有利資源,使其順利轉化為現實中的課程活動,從而保障學校的各種學科教學目標順利實施.
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學校有義務為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時,全力發揮學校圖書室、實驗室以及各種功能教室的輔助功能,并積極調動社會上的博物館、展覽館,或者農村、城市等各種豐富的社會資源,結合本學校的教學實際情況,發揮資源優勢,開發學生興趣,滿足教學所需.
例如校園內的植物或者動物資源,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有利途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花鳥魚蟲,和教材中的知識一一對應,或者引導學生參與實驗材料的培養過程,飼養小白鼠、喂養蚯蚓等,通過這些活動,滿足實驗課堂對材料的需求等.
再如人類耕作方式的演變過程,動植物品種的推廣和引進,以及植物上病蟲害的防治等,可以帶領學生走上田間地頭,社區角落,感受這些領域給生物課程教學所帶來的豐富的人文資源.
在傳統教學觀念中,教師被動接受國家或者地方層面對課程開發的成果,因此,自我的課程資源知識儲備不全面,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欠缺,最終影響到實際教學成果.教師要積極扭轉這種狀況,端正教學態度,意識到教師實際對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決定了教學的最終成果,教師不僅要錘煉自我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掌控,還要拓展自我能力,提升對課程開發的本領,注重理論與實踐的強效結合,最終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課件的制作和整理過程中,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做好日常課件的制作和收集工作,以備同事或者自己將來選用.同時,能夠根據高中生物的學習內容,在實踐中有意識地搜集與所教版本統一的電子課本、教學圖像、視頻或者音頻知識,為電子備課儲備下豐富的資源.做好日常的備課工作,瀏覽的高質量的網絡站點及時收藏,學習到更寶貴的學科知識和經驗等.如在教學有絲分裂、基因的分離定律或者生命活動的調節等課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積極借助網站上的優秀視頻,讓學生直觀看到生命體內部的演變過程.
不僅是從學校和教師的層面,學生也要注重生物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緊密聯系,并且自我樹立端正的態度和積極的意識,做好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后續的收集整理工作.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能夠主動參與課程資源創建,會為自己的學習、實踐和探索性活動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支撐,從而實現學生之間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提升.
例如學生在學習細胞分裂的內容時,他們自己去到網站上去搜集資料,為了加強對生物體結構的直觀認知,選擇了實物和模型,以及觀看動畫、多媒體等資源,促進了直觀形象的成果鞏固.為了探究種子的萌發需要的實際條件,學生就可以設計實際的實驗,去探究植物生長的向光性、向地性,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
教師在實施課程開發的時候,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現狀和知識結構,把握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征,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哪些內容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提升有意義,都要考慮到,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選出適合學生需求的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
如果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教師能夠挖掘學生潛在的課程資源,一定會讓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效用.如教師課堂上采取的即興提問方式,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將學習內容及時進行匯總、表達和傳播,幫助學生梳理所學內容,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同時,還可以通過課后的教學訪談,傾聽學生學習的心聲,以及對教師授課的建議等,以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授課思路,在全面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還可以尋求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本質上是教師能夠根據教育教學活動方式,尋找一切可以巧妙融入課程的契機,并且在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引下,由各個開發主體共同研究、制定,以及落實的教學活動,開發的目的是輔助課堂教學,促使教材內容體現出蓬勃的生命力,體現對學生發展的價值,因此,要認真把握生物課程的知識設計體系,了解高中階段對生物學科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流程,使開發的課程資源能夠緊密貼合教學實際,能夠適應學生實際.
例如在近年來,生物科學有了巨大的變化,如基因診斷技術、機器人的研發和制造、人類DNA序列的測定等,都對實際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教師要從課程教材內容出發,巧妙滲透這些生物科學的知識,幫助學生建立終身發展的理念.
高中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僅僅是教師層面的事情,要積極尋求學校的理解和支持,以及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實現師生良性互動,達成教學相長的目的.從教師的層面來說,要努力成為課堂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要建立一種大課程觀,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出教室,跨越教科書,充分挖掘各級各類資源潛在的價值,提升課程資源的利用效率.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是課程的落實者、承接者,是課程資源的使用主體,要樹立一種主人公意識,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身于課程資源開發、實踐等,建立一種終身發展的觀念,促進個人自我的學習實踐、學習和主動探索活動.
例如在對人類傳染病的研究中,關于艾滋病的研究,教師可以深入了解艾滋病的發病機理、艾滋病的發病原因、有效的治療方案和預防措施等.同時,根據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等,選擇適用于高中學生的如艾滋病的發病原因、預防措施和治療手段等,作為重點內容,選用能夠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內容,使課程資源真正煥發活力,凸顯價值.
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投身到課程資源開發的大潮之中,秉承課程資源開發的科學原則,端正態度,強化認知,使各類課程資源發揮自己的最佳效用,使豐富的課程資源巧妙地融于課堂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同時,要積極發揮學生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引動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豐富課程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的效率,從而為全面豐富課程資源,提升生物教學效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