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何之昌
摘要:百色起義檔案是我國紅色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百色起義檔案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可增強教育的實效性。文章概述了百色起義檔案資源,探析百色起義檔案資源融入黨史學習教育的路徑,主要有:拓寬渠道,增強百色起義檔案融入的效果,包括文本渠道,網絡渠道和實踐渠道;抓住機遇,提升服務黨史學習教育水平;整合各館資源,形成開發利用合力;創新展陳方式,提升觀眾觀展體驗。
關鍵詞:百色起義檔案;黨史學習教育;融入
1 百色起義檔案資源概述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云逸等領導發動了百色起義,成立了紅軍第七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這個時期的黨史檔案主要有:中共右江特委、東蘭中心縣委、右江上游中心縣委等關于黨的組織、黨的工作文件;紅七軍前委關于軍隊建立、黨的組織工作文件等。[1]
百色起義發生在廣西壯族、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居住較為集中的百色地區,是鄧小平獨立領導革命斗爭的起點,蘊藏著“百折不撓、奉獻拼搏、團結務實、爭先創新”百色起義精神,富有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教育等多重價值。
2百色起義檔案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2.1 資源分散難以整合
目前已知百色起義檔案館藏機構有: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百色市檔案館,崇左市檔案館。還有部分檔案史料散存于百色革命老區各級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黨史研究機構等單位。[2]此外,與百色接壤的滇黔兩省市縣文史機構也有收藏有部分百色起義史料。由于管理體制、技術經費保障等原因,各館藏機構缺少互通有無,紅色檔案資源難以得到整合和形成合力。各館藏機構的百色起義檔案資源不多,難以產生規模效應。
2.2 認識能力跟不上
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館長黎富文指出,部分市縣級國家綜合檔案館人員,對檔案館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內在價值認識不清楚,缺乏利用檔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動意識,未能充分發揮應有作用。[3]百色起義檔案研究整理與開發利用的專業人才稀缺,理論研究成果匱乏,無法為開發利用提供具體理論指導,開發利用工作遲緩,整體水平低。
2.3 展陳手段落后
部分檔案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多數以圖片展覽為主,缺乏現代化、多維度的展覽手段,對于互聯網、人工智能、聲光電等技術應用較少,缺乏現場互動,吸引力較弱,教育效果不明顯。運用新媒體、課堂教育、情景教育等方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手段更是少之又少,對社會公眾來說缺乏新意。
3.百色起義檔案融入黨史教育路徑
3.1百色起義檔案多渠道融入黨史教育
在發揮德育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融入百色起義檔案的同時,不斷拓寬渠道,使其多樣化,增強百色起義檔案融入的效果,包括文本渠道,網絡渠道和實踐渠道等。
文本渠道是指對零散的百色起義檔案資源予以收集、整理、提煉,形成一系列文本材料,編成可供高校課程思政的案例。
網絡渠道是指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為利用地方檔案資源融入黨史教育。以微博、微信、博客等社交媒體以及手機APP為代表的網絡技術傳播信息資源具有容量大,便捷高效、共享性強、服務多元等優勢,適應學生的碎片化閱讀習慣和滿足學生隨時隨地獲取信息需要。讀者能通過手機、計算機在網絡平臺上瀏覽、查找、下載各種地方文化信息,并可通過電子郵件、短信、微博、微信等形式廣泛傳播。檔案部門應該適應科技發展,增加檔案展示形式,建立線上革命歷史檔案館,讓紅色檔案資源從檔案館中“走出來”,讓更多人可以通過遠程網絡身臨其境地領略紅色檔案資源的魅力。[4]
實踐渠道是指通過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將檔案資源融入黨史學習。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大學生人才智力優勢,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實踐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重要載體。依托檔案館實踐基地,組織大學生到檔案館實習,了解檔案資源,搜集檔案資源,為檔案融入黨史教育發揮積極作用。
3.2抓住機遇,提升服務黨史學習教育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5]各級檔案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動履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職責使命,充分發揮作為“社會記憶”宮殿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以慶祝建黨100周年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用好用活紅色檔案資源。這是檔案部門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政治任務。
3.3創新展陳方式,提升觀眾觀展體驗
檔案展陳是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基本方式,多渠道展陳更有助于黨史教育,如:多通道立體環幕系統、裸眼3D技術、全息幻影成像、互動投影系統等,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展陳,能夠促進觀眾的互動性。檔案部門應加強技術資金投入,探索新技術應用陳展,提高辦展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就要更多通過檔案、資料、事實、當事人證詞等各種人證、物證來說話。[6]通過將檔案資源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增強檔案工作者的的預見性、系統性、創造性,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彰顯百色起義檔案價值和自身職業價值。
參考文獻:
[1]章世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革命歷史檔案資料概述[J].廣西黨史,1999(04):15.
[2]陳洪誠. 新技術下左右江紅色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J]. 山西檔案, 2019(1):4.
[3] 黎富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檔案在資政育人中煥發魅力[N].中國檔案報,2020-12-21(3).
[4] 方麗真.紅色檔案資源時代價值及開發利用研究—以閩西老區為例[J].北京檔案,2021(6):15-17.
[5]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7):33-35.
[6]中央宣傳部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2-43.
作者簡介:張宇,出生年月:198704,民族:漢族,籍貫:吉林白城,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工作單位:百色學院,專業:物理學,研究方向:拉曼光譜;何之昌,出生年月:1992.03,民族:漢,籍貫:廣西賓陽,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未定級,工作單位:百色學院,專業:物理學,研究方向:粒子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