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華
愛因斯坦說:“閱讀是孩子最珍貴的寶藏”。無數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表明,閱讀可以使孩子獲得知識、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性情、明白事理、提升修養、促進思考、鍛煉思維、激發創造力、增強語言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喚起想象力、豐富精神世界等。著名作家、學者余秋雨說:“閱讀這件事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身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把握與指導學生閱讀的起點與方向、深度與溫度、興趣與情趣,為學生的悅讀助力呢?在此,筆者有如下思考。
一、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讀物
冰心曾在《憶讀書》中寫道: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好書”就是告訴我們要引導孩子選擇健康有益的、適合孩子年齡段的讀本,因為“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要糟糕”,所以,幫助孩子正確選擇課外讀物非常重要。基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心性和認知水平的差異,我特意推薦下列書目,以供參考。
小學一二年級:應以繪本、拼音讀物為主,讓學生們感受閱讀的快樂。推薦的書目有《三字經》《弟子規》《小豬唏哩呼嚕》《阿凡提的故事》等。其中《三字經》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讀物,古人稱它是“袖里通鑒綱目”“千古一奇書”,是中華五千年燦爛的經典傳統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承載著民族的歷史與精神,體現了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文化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廣泛關注。如果說生命是一樹花開,那么《弟子規》無疑是強壯生命之根的必備養料。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無禮而不立,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讀《小豬唏哩呼嚕》會讓孩子們明白從小要勇敢自信,勤勉上進,有愛心,講公德,做有利于他人和社會的人。《阿凡提的故事》讀來讓人忍俊不禁,相信阿凡提的機智幽默、才辯超群、善良仁義等優秀品質一定會在孩子們的血液里靜悄悄地歡快地流淌,伴隨孩子們健康成長。
小學三四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漸濃,渴望知識的陽光雨露。推薦的書目有:《有趣的科學》《愛的教育》《劉墉給孩子的成長書》《安徒生童話》《海底兩萬里》《唐詩三百首》等。其中,《有趣的科學》這套青少年課外輔導讀物,寓教于樂貫穿始終,利于青少年開拓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及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懷,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愛的教育》以日記的形式娓娓道來,告訴孩子們愛是一切美好的源泉,學會愛,學會感恩,時刻成長,幸福可期。《劉墉給孩子的成長書》是一位細膩睿智的慈父寫給兒女的成長書,也是播撒給天下兒女的“綿綿春雨”。安徒生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讀《安徒生童話》,感受星星點點“微光”的暖意融融。《海底兩萬里》是一部能讓孩子們腦洞大開的科幻小說,他們不僅能從中學習到很多自然知識和科普知識,還能感受到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及其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放飛夢想的翅膀,漫游科學的天宇。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奇觀,是中國詩歌的頂峰,千百年來,它一直作為一種寶貴的精神食糧滋養出一代代“口齒噙香對月吟”“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中華兒女。
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們開始愛讀,悅讀,在書中漸漸遼闊自己的心靈。推薦書目有:《冰心兒童文學全集》《魯濱孫漂流記》《波利安娜》《我們的母親叫中國》,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冰心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小讀者獲得閱讀審美體驗的同時,促進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養成。《魯濱孫漂流記》是一部歌詠錚錚鐵骨男兒勤勞、勇敢、智慧和創造才能的偉大作品,是“男兒”的必讀書目之一。《波利安娜》是一本能夠帶給人快樂,純凈人心靈的經典之作,它是宋慶齡和宋美齡的一生珍愛之書,也是陪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人希拉里長大的一本書,因為“波利安娜”的樂觀豁達總能讓人明白“任何事情不好的一面,也可以換個思維當成好的一面來享受著并感恩著”。母親是生命的源頭,成長的搖籃,熱愛母親是人類共有的天性。《我們的母親叫中國》,把祖國稱為“母親”,因為只有“母親”這個詞才能表達我們對祖國最忠誠、最純潔、最真摯、最深厚、最偉大的感情。中國古代四大名著是享譽世界的鴻篇巨著,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中國兒童版四大名著對原著進行了簡化和改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原著精髓的同時還原原著精彩情節,讓閱讀更輕松、生動和高效。
二、充分利用閱讀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古人有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誠然,教師在教給學生理解字詞句的基本方法及常用的語法、修辭方式之外,還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以下七種方法應該在小學生中普及。
瀏覽:能擴大視野,豐富知識。有些文章,不需深入研讀,只需要了解大概的內容,從中選擇一些有用的資料,這時候閱讀的主要方式是瀏覽。瀏覽也是初讀,是精讀的準備,以便在通讀的基礎上選擇精讀的內容。
精讀: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邊閱讀邊思考,務求明白透徹,了然于心,以便吸取精華。對重點課文及名篇佳作應該采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讀,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
速讀: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此時應采取“掃描法”“一目十行法”,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了解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于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報刊等。
重復讀:對于名著名篇等可圈可點之處,我們應該反復地讀,反復地咀嚼吸收。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于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寫讀: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邊讀書邊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但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序例讀:讀書之前可以先讀選定讀本的序言和內容梗概,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提高閱讀效率。
選讀:讀書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浩如煙海。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個人應該結合自己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以頤養自己,服務于工作和生活。
三、制定激勵機制,培養閱讀興趣
定期評選“故事大王”。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鼓勵、獎勵比起講道理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而“故事大王”的評選,能讓他們看到自己閱讀的收獲,同時為同學們分享閱讀的成果而倍感自豪。講故事比賽應該定期舉行,評選出一位“故事大王”,評選結果公布在教室里的光榮榜上,并通過家長微信群告知家長,分享學生成功的喜悅。
定期評選“閱讀之星”。將閱讀書目、閱讀要求、頁數、收獲、家長評價設計成閱讀卡發至家長群,由學生和家長共同完成。每月評選一次,比比閱讀量及閱讀收獲,評定“閱讀之星”,以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邀請家長加入孩子的課外閱讀中來
積極地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教師可以通過家長群分享一些對家長有幫助的書籍或文章,讓他們明白這是一個大閱讀的飛速發展的文明時代,任何年齡和身份都需要在學習中成長。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閑坐不如教子,積錢莫若讀書”,讓父母認識到自己是孩子課外閱讀最有力的“推手”和“抓手”。
教給家長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比如設計容易操作的簡單閱讀卡,利用家長群充分說明填寫閱讀卡的方法及意義。建議家長利用周末或節假日帶孩子上圖書館或書店看書學習,開展家庭讀書會,和爸爸媽媽比讀書,運用家庭故事會等諸多形式助力悅讀。
閱讀有助于新時代的少年健康成長,閱讀讓大家每天有收獲,每天有感動,每天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