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潤梅
摘要:中醫內科護理是基于中醫理論指導, 結合整體觀念、辨證施護原則, 針對內科病證的病因病機、治療護理、預防保健、康復等一系列問題而展開的, 在疾病治療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總結了中醫內科護理的現狀, 如人力資源有限、科研能力相對不足、實踐操作條件有限等, 提出管理措施, 并對中醫內科護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以提升中醫內科護理質量, 加強國際交流。
關鍵詞:中醫內科護理;現狀;發展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加和飲食方式的轉變,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消化性潰瘍發作起來較為痛苦,且病情反復,不僅給患者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還導致多種形式的睡眠障礙。不良的心理與睡眠加重了病情,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本研究將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中醫護理用于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護理取得滿意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1 中醫內科護理概述
中醫護理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運用整體觀念,對疾病進行辨證施護,并運用傳統護理技術與方法,對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顧和服務,保護人類健康的一門應用學科。中醫護理是我國自古就存在的,指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開展的相關護理工作,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而我國本土存在的護理中,古代中醫師既是治病救人的醫生,同時又扮演著中醫的護理工作者。中醫護理,尤其是中醫內科護理在數千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早在《黃帝內經》中便有較為系統的詳細記載,其不僅在給藥、飲食等臨證護理上有一定優勢,獨具特色,而且十分重視生活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護理。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現代醫學的護理行為和護理理念初入中國,使得中醫護理進入了一段時間的低迷期。但近年的各種研究數據顯示,中醫護理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較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這點得到了醫學界學者的普遍認可[1]。
2中醫內科護理的現狀
2.1 整體觀察病情發展狀況
病人入院以后, 閱讀管床醫師書寫的入院病歷或病程記錄是護理工作的第一步, 目的是盡快了解病人的檢查結果與診斷結果。在執行醫囑的過程中按照中醫的整體觀進行觀察, 如注意病人的神、色、形、態的變異;病人的言語、呼吸、咳嗽、呻吟的聲調及病人的氣味;了解病人的病史, 自覺癥狀;病人的脈象變化等, 通過四診“望、聞、問、切”了解病情的變化, 并結合所觀察到的其他真實情況, 如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需求、對醫師的意見、治療效果等, 及時報告管床醫師, 做到胸中有數, 便于制定合理的診療護理計劃[2]。
2.2 及時掌握疾病特征
責任護士在護理病患的過程中, 主動參與管床醫師查房, 深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疾病特征。此外, 護理人員有時還參加一些疑難病癥的病案討論, 使自己在更新知識的同時把握疑難病癥病情變化的特殊性, 便于在實踐中有針對性地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 做好疑難病人的護理工作。
2.3 有效減輕患者的思想顧慮
內科疾病分為外感時病和內科雜病兩大類。大多數患者屬于慢性疾病, 病程長, 時有反復。因此, 一些病人看不到希望, 往往對治療失去信心, 導致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思慮勞心過度, 情志抑郁, 均會影響醫療效果。對此, 護理人員積極配合管床醫師及時有效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必要時針對病情講解一些通俗易懂的醫學常識, 幫助病人消除思想顧慮, 增強信心, 并耐心指導病人堅持按時按量服藥和配合醫護人員作好其他治療[4]。
3 中醫內科護理的發展趨勢
3.1 提升中醫內科護理的社會地位
制約中醫內科護理發展的首要因素是“社會地位”較低, 這與人們的思想觀念有關。作為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者, 應更新觀念, 制定科學的、符合實際的政策法規, 提升中醫內科護理在我國臨床的基礎與“地位”, 有針對性地培養中醫內科護理人才, 在職稱評定上予以傾斜, 鼓勵中醫內科護理人員強化技能, 提高其臨床護理和科研的興趣。現代護理模式中, 以中醫理論為背景的中醫內科護理急需提升與發展, 中醫內科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不能僅限于基礎、簡單的機械、重復性操作, 應鼓勵增加科技含量, 提高中醫內科護理團隊的科研能力。護理人員的觀念轉變十分重要, 管理者應通過增強中醫內科護理人員的職業感、使命感、榮辱感和責任感, 使其主動投身于中醫內科護理的實踐與科研中, 從基礎上改變中醫內科護理的不足。
3.2 提升中醫內科護理團隊的專業素質
推進中醫內科護理的發展, 需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中醫內科護理隊伍, 只有重視護理人才培養, 加強人才梯隊建設, 方可提升中醫內科護理質量。在與現代診療技術結合的同時, 提升人們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中醫院應根據自身實際, 對中醫內科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專項、分層次的培訓。剛步入工作崗位的中醫內科護理人員, 因缺乏臨床經驗, 需進行各科輪轉, 出科考試要嚴把質量關, 保證其掌握中醫內科護理基礎知識。此外, 醫療機構要與醫科大學、中醫藥大學等合作, 定期對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 不斷提升其整體素質[3]。
3.3 加強護理領域合作, 促進中醫護理教育事業發展
對醫療事業而言, 臨床護理、醫療技術等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只有加快中醫護理事業的發展, 方可立于不敗之地。目前, 我國的護理事業相對發展緩慢, 需不斷加強與國際護理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借鑒并學習國際先進的護理思路, 如專業技術、教育模式、管理體系、科研能力等, 為中醫內科護理事業的發展尋找契機。
教育是護理發展的重要基石, 中醫教學應摒棄傳統觀念, 進行教育改革, 以護理專業教學為基礎, 加強臨床實踐與考核, 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形成一套科學的人才“補給”體系。同時, 建立并完善中醫護理崗前培訓與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等終生教育模式, 不斷提升中醫內科護理人員的素質, 為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4總結
總之,中醫護理作為現代醫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護理方法,在許多臨床驗證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醫內科護理現狀與新護理分級標準探討[J]. 費雯霞.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20(01)
[3]淺析中醫護理的效果、特點和方法[J]. 富梅.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32)
[3]張志國,王慧生,秦玉龍,等.中西醫結合本科高等教育現狀教育學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