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宇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心理干預情況下,對慢性肝病患者治療效果所造成的影響。方法選擇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某院進行治療的慢性肝病患者,將實際的病例數量保持在30例,將其作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對象,再將其劃分成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等兩個組別,對照組使用常規形式的護理方式,而觀察組則需要在對照組護理方式的基礎上添加心理護理干預的方法,再對兩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以及生存質量評分進行對比。結果在分析抑郁和焦慮評分的過程中,觀察組的實際情況相較于對照組來說普遍較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生存質量評分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觀察組相較于對照組來說普遍較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在治療慢性肝病患者的過程中,通過采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方法能夠得到顯著的治療成效,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還可以提高患者的整體生存質量,為心理護理干預方法在臨床護理階段的推廣和應用奠定了有利基礎。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慢性肝病;治療效果
當患有慢性肝病等疾病時,在通常情況下是由于飲食或者感染疫毒等原因所導致,對患者的肝臟造成了嚴重的損傷,此類疾病的整體病程相對較強,且病癥的整體變化趨勢較大,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需要在治療慢性肝病患者的過程中為其提供心理護理的干預方法,以此來獲得優良的治療效果。
一、資料和方法
1.研究目標
通過派遣專業的臨床護理人員,對慢性肝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護理治療措施,并對心理護理干預治療方法影響下慢性肝病患者的焦慮、抑郁、緊張以及悲觀等情緒加以探討,再對心理護理干預作用下慢性肝病患者的近期心理狀態以及實際的改善效果進行總結,可以看出心理護理干預方法在提升慢性肝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基礎上具有重要作用。
2.研究內容
對某院的慢性肝病患者癥狀自評表以及慢性肝病自評量表加以探討,再結合出院之后的患者對應表格加以分析,通過對患者的入院以及出院情況進行評測,獲取階段性的測評結果,再將患者的心理狀態劃分成為恐懼焦慮、失望無助、冷漠憤怒以及絕望輕生等四個不同的層面。
3.研究對象
將某院的慢性肝病患者30例作為主體研究對象,并將其劃分成為實驗組和對照組,且每一組的人員都需要有15例左右,且全部病例都能夠符合臨床的診斷判斷標準,并且具有明顯的體征特點。一方面,對于實驗組來說,需要為其提供常規類型的護理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派遣專業的護理小組工作人員,充分的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態,為其提供有效的訪談服務,保障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針對性,確保訪談作業的持續性開展,提高患者對自身心理狀況的有效認識,從而確保能夠降低甚至消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并積極的配合臨床藥物治療環節的開展,以此來獲得優良的治療效果,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對于對照組的患者來說,需要在為其提供常規類型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采取一般性的心理輔導措施,避免對其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進行分析,最終的技術資料比較需要采用x2進行檢驗,并用“率”進行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需要采用t進行檢驗,并將其表示為“均數±標準差”的形式,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在開展治療護理作業之后,對采取不同干預模式的患者情況進行探討,并基于患者的心理狀態予以合理的評估,可以看出心理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狀態數據基本上優于常規組患者,且p<0.05。通過對患者的肝功能指標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在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方法之后,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指標相較于常規組來說具有優良性的特點,p<0.05。
三、結論
在治療慢性肝病等患者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長普遍較長,并且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造成一定的困擾,雖然在一般情況下不一定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下降,但在出現病情反復的情況時,導致患者無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使消極負面情緒不斷延伸,從而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造成不良影響。除此之外,當患者的病情無法得到有效管控時,則會進一步削弱患者的治療自信心,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所下降,并對醫院所提供的治療措施產生嚴重的抗拒心理,對優良和諧的醫療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同時也難以確保患者能夠順利的回歸到社會環境當中。在治療慢性肝病患者的過程中,可以為其提供常規類型的對癥治療措施,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法,從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情緒入手,在有效改善的基礎上使患者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自身疾病,并與醫護人員之間保持良好的聯系,在主動配合的基礎上使院方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療以及護理措施,充分的發揮出治療方案制定的實效性,為患者的治療結果帶來積極影響。通過對心理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加以探討,可以看出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具有優越性的特點,不僅能夠逐漸的改善患者的實際病情,還可以在強化患者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提高了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能力,基于心理護理干預的方法實現了患者治療的良性循環。由此可以看出,在治療慢性肝病患者的過程中,采取常規類型的治療方法和護理措施,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效果,但仍然需要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共同作用下,幫助患者及時得到改善負面情緒,使患者能夠以積極良好的心理態度與醫生和護士之間進行配合,確保干預措施的實效性,進一步獲得更加優良的治療效果,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整體生存質量,還可以為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推廣奠定有利基礎,充分的發揮出了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實際效用,及時的幫助患者的消極了負面的心理情緒,在改善抑郁情緒的基礎上,幫助患者解決了心理問題。與此同時,還可以結合藥物治療的方法,不僅能夠保障心理護理干預治療措施的實效性,還能夠對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帶來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胡祎,劉憶菁.慢性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心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4).36-37.
[2] 王宇飛.慢性肝病病人的常見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4).251-251.
[3] 陸玲,鄧勝玉,龍細妹.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肝病患者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7).5-6.
[4]邱明容,袁全才,鐘桂群,等.心理護理對生物信息紅外肝病治療儀治療肝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4).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