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內科兒童重癥患者的護理方式與護理效果。方法 研究人員選取了本院在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間的50名呼吸內科兒童重癥患者病例,對患者實行專業的全天護理,觀察周期為三個月,通過記錄病人最終病情好轉情況,觀察兒童重癥患者護理的具體效果。結果 經過三個月的觀察實驗,研究人員發現原本50例重癥患者中,共計4例患者病情痊愈,37例患者的病情出現明顯的好轉跡象,9例患者處于危重搶救狀態,未出現死亡患者。結論 呼吸內科兒童重癥患者的護理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病情,使患者的死亡風險大大降低,因此,其適合在呼吸內科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呼吸內科;兒童重癥患者;護理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一)病患資料
研究人員選取了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半年期間本院呼吸內科收治的50名兒童重癥患者。其年齡主要在1~3歲之間,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四例,共27例。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13例,急性感染性喉炎8例,32例患者患有較為嚴重的肺炎或支氣管肺炎。為使本實驗能夠達到較為精準的縱向對比效果,研究人員所選取的病例的生命體征與病情較為相似。這能夠基本忽略由于疾病與體質差異所帶來的實驗誤差。
(二)護理方法
1.基礎護理
在兒童重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進行基礎護理工作,護士需要確保病房的整潔與衛生。一是病房要及時開窗通風,禁止探視人員在病房或樓道內抽煙,減少人員的聚集,確?;颊叩沫h境較為安靜。二是通過中央空調與加濕器及時調節溫度與濕度,盡量讓病房保持恒溫,并提醒患者家屬注意患病兒童的保暖問題。三是確保病房內配套供氧設備與監測儀器的正常使用。四是護士在日常護理過程中對患病兒童要保持和藹的態度。[1]
2.病情記錄
呼吸內科的兒童重癥患者具有較高的病危風險,護士應當將患者的心率、血壓與呼吸體征的檢測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重視對患者的夜間值班檢查。同時,由于呼吸內科兒童重癥患者容易在治療過程中發生心源性休克,因此,護士需要在護理過程中注意對患者血壓、尿量等指標的觀察,并時刻與主治醫師保持良好溝通,最大程度地避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休克癥狀。
3.心理疏導
呼吸內科疾病往往具有治療周期長、藥物起效時間慢、癥狀影響大等特點。兒童患者存在心理發育不成熟、情緒波動較大等問題。因此,護士需要在治療過程中注意對兒童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緩解患者由于病痛而導致的焦慮、抑郁等心理情緒,避免患者治療質量的降低。護士需要在兒童患者日常護理過程中保持較為樂觀積極的態度,經常與兒童患者進行友好的交流,并通過播放動畫片、兒歌等方式使患者能夠保持精神放松的狀態。同時,護士應當時刻與患者家屬保持溝通,使患者家屬能夠給予患者更多的愛與支持。[2]
4.藥物與飲食護理
護士需要在護理過程中確保向患者提供規范的藥物與飲食護理。首先,護士需要時刻與醫生保持溝通,及時根據患者體征進行藥物的相關參數的微調,使藥物能夠貼合患者的具體
情況,并對兒童患者進行雙靜脈通道注射,避免藥物注射的重疊。其次,護士還要根據兒童體質特點選擇較小副作用的治療藥物,將毒副作用對兒童機體的傷害降至最低。最后,護士需要對兒童患者的飲食進行調控,推崇少食多方式,鼓勵患者使用較高熱量的食物以確保其體能充沛,同時限制患者的最大飲食量,避免食物的過度攝入。[3]
5.通氣干預護理
通氣干預是呼吸內科患者護理周期中的重要護理方式,是確保兒童患者呼吸道暢通、改善肺部生理環境的重要手段。護士需要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況,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以減輕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并鼓勵患者多喝水,盡量避免兒童患者痰堵現象的出現。若患者的痰堵現象較嚴重,護士則需要考慮采用吸痰儀器或霧化吸入等方式進行輔助治療。同時,護士需要根據患者的血氧含量與自主呼吸水平調整呼吸機參數,時刻關注患者的創面感染情況,確保能進行人工氣道濕化的無菌處理。
二、結果
在患者治療的三個月后,研究人員收取患者的體征數據,根據醫院患者治療效果評判標準統計結果如下:在50例兒童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4名患者痊愈,37名患者病情明顯好轉,9名患者仍處于危重狀態,未出現死亡病例。
三、討論
在現代醫學體系中,呼吸內科疾病的治療周期普遍較長,而患有呼吸內科疾病的兒童重癥患者往往體質偏弱。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重視對呼吸內科兒童重癥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優化患者病房環境,增強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和完善患者的藥物使用與飲食調理工作,結合患者自身狀況細化通氣干預與病情記錄環節,促進護理工作的全面提升。本實驗通過對患者病情的檢測,發現護理工作能夠對患者起到較好的改善病情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患者病情惡化的概率,適合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孫霽雯.護理措施分類用于兒童呼吸內科護理記錄的適用性研究[C]//上海市護理學會.第四屆上海國際護理大會論文匯編.上海市護理學會:上海市護理學會,2019:339.
[2] 劉文菁.小兒呼吸道疾病門診護理措施及效果[C]//上海市護理學會.第四屆上海國際護理大會論文匯編.上海市護理學會:上海市護理學會,2019:377-378.
[3] 彭杰,張琴.兒童呼吸內科下呼吸道分離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醫學信息,2019,32(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