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媛媛 王曉晨 李榮師
改革開放40年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發展變遷研究*
喬媛媛1,2王曉晨2李榮師2
(1.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民族地區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廣西 玉林;2.玉林師范學院體育健康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學界對隆林文化研究涉及到隆林生活的諸多面:從歷史的溯源到地名的考證,從習俗的更替到民俗文化的興衰,從語言的演變到文字的創制,從文獻的整理到藝術的評價等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然而檢視隆林文化研究取得的豐碩成果發現,對隆林民族體育的研究是相當匱乏的。文章從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的發展歷史進程、變遷的因素、發展現狀等方面進行梳理,從理論層面到現實發展狀況對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進行較為全面和深入地審視,旨在明晰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發展所依托的背景,梳理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的發展歷程,挖掘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變遷的因素,歸納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基本現狀,為更好地發展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提供一份頗具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參考資料,促進優秀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弘揚。
改革開放40年;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
隆林各族自治縣處于黔、桂、滇三省的交界處,生活著壯、仡佬、彝、漢、苗等世居民族。各個民族在日常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顯著民族特色的體育文化,以苗族為主導的飽含民族體育的跳坡節就是一個文化典型。其內容體系豐富多彩,不但具有非常強的觀賞、健身及娛樂價值,而且承載著民族記憶與文化認同,更是一種各民族團結的象征。跳坡節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在改革開放40年來更是經歷了變化幅度較大的發展變遷。研究團隊先后2次于2018年2月16日至17日、2019年2月13日至14日前往百色市隆林縣德峨鎮古老的坡場進行了田野調查。試圖通過觀察訪談民族體育跳坡節的發展變遷,深諳其變遷動因,以期助益少數民族節慶體育能夠更良性地發展與傳承。
跳坡節是隆林當地最熱鬧同時也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最開始的時候,跳坡節是住在隆林的各民族聚在一起商議大事的節日,所謂的大事一般就是指遷徙或者是戰爭等,并不是單純的娛樂節日。因此,對于跳坡節來說有組織的或者是自發的集中各族人民,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國建國初期的時候,隆林跳坡節等民族體育活動一般都是由民間自發進行組織的,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隆林跳坡節被進行了批判及廢除,當地的群眾不敢再參加跳坡節,所以這項民族體育活動也隨之停止了很多年。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在1985年的農歷正月初九的時候,隆林各族自治縣的體育局、文化局及德峨鄉人民政府聯合組織了跳坡節。這一次的跳坡節是縣財政直接撥下專項資金,購買跳坡節需要用到的道具,舉辦當天自發前來參加的各族群眾人數高達三萬。為了能讓跳坡節恢復以往的生機,在2000年的時候,隆林各族自治縣政府將德峨苗族跳坡節直接歸入到政府運作行列,并成功舉辦了隆林跳坡節活動。不僅如此,還把農歷正月初九這一天定為隆林跳坡節舉行的法定日期。之后在2008年的時候,由隆林各族自治縣政府舉辦的跳坡節,成為了隆林歷史上最隆重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跳坡節。時到今日,就算是沒有政府的幫助和組織,隆林當地的民間也可以在跳坡節舉辦的時候進行自發的組織和開展,在跳坡節上展現各種民族體育項目的表演,場面非常的壯觀。現階段,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隆林當地的群眾思想及生活方式等也在逐漸發生著改變,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的發展。比如隨著娛樂方式逐漸增多,很多隆林當地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娛樂選擇,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的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民族體育跳坡節的發展與傳承。
田野發現,跳坡節主要分為喊坡、趕坡、鬧坡及謝坡四個部分,在進行的時候也要按前后順序依次推進。第一部分是喊坡,就是在舉行跳坡節的時候,首先讓年滿五十歲同時沒有子女的夫婦到村寨中走家串巷的去喊話,讓人們去參加跳坡節。在喊坡之后,群眾就會著節日盛裝,帶著月琴、口弦、三弦及蘆笙等樂器來到坡場,這就是趕坡環節。不僅如此,有的群眾還會背著在跳坡節期間需要換洗的衣物和食物前來,這是因為這些群眾要連續趕赴好多坡場,在趕赴坡場的期間,要借住在朋友或者是苗族老鄉的家里。鬧坡是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中最熱鬧的階段。在這個環節包含著切甘蔗、丟錢包、爬坡桿及蘆笙舞等多種活動。其中祭坡桿是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中不能缺少的一個環節。在跳坡節舉行的當天,人們會把一根頂部還帶著枝葉的杉木桿放在地上,之后讓一名男子手持酒碗,口中念著求子魂歌,而主人背著空背帶,跪在地上祈求貴子的到來。隨后人們將杉木鋸平腳桿之后,將坡桿豎起來,在坡場上擺好酒席來宴請到場的老人和親戚們。之后人們開始圍著坡桿跳蘆笙舞,這也意味著坡桿節正式開始了。最后的環節就是謝坡環節,在這個環節年輕的男女青年就會在人群中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在跳坡節結束的時候,如果男青年看中了哪位女青年就會自己或者讓別人去搶女青年的頭巾,如果女方也有意的話,二人就開始相戀。

表1 民眾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認識情況(N=50)
在隨機抽取的被調查者中,有1人表示非常了解民族體育跳坡節的情況,占2%;有3人表示比較了解民族體育跳坡節的情況,占6%;有5人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情況了解一般,占10%;有16人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情況不是很清楚,占32%;有25人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情況不了解,占50%。調查得知,只有極少數的民眾充分認識民族體育跳坡節,很大一部分的民眾不太了解或者是根本不了解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這說明民眾對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的認識情況不足。
在對參與者隨機人流統計發現,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受眾人群中48%是老年人;16%的受眾是中青年人;36%的受眾是少年兒童。說明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受眾主要是老年人,這是因為老年人參加民族體育活動跳坡節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而民族體育跳坡節受眾群體中,排在第二位的是少年兒童,因為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娛樂性可以滿足少年兒童的需求。排在最后一位的是中青年人群,這說明民族體育跳坡節已經不能滿足了青年人群的娛樂需求。

圖1 民族體育跳坡節受眾人群分布
跳坡節是隆林縣最盛大最隆重的民族節日,其主要參與主體就是當地的苗族群眾,當地的其他民族群眾也有一部分參與。訪談獲悉,參與跳坡節的各族群眾中,男女老少每個年齡段都有。各族群眾聚集到跳坡節參加盛大的節日,有的群眾是為了觀看各種精彩的節目內容,而有的群眾前來則是帶著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苗族的青年男女會趁跳坡節的時候相看中意的對象。
文化是建立在經濟的基礎之上的,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文化的性質及未來發展的方向。所以,民族體育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和經濟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體育文化的發展也就比較好。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是當地體育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發展和當地的經濟也有著很大的關系,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比較緩慢,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跳坡節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著改變,很多跳坡節上的活動,開始出現參與人數下降的現象。比如在傳統的跳坡節中爬坡桿、蘆笙樂舞及搶頭巾等活動,很多年輕人認為已經跟不上時代,甚至一些年輕人還認為非常的丟人。傳統的跳坡節上男女青年通過搶頭巾互訴情意的方式也被現代直白表達愛意的交往方式所代替。這些情況的發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跳坡節的開展。
信息時代,通過現代媒體手段的宣傳可以使民族體育跳坡節的知名度提升,現代媒體的傳播是民眾了解認識民族體育跳坡節的一種最簡單的方式。但是,從現實來看,現代媒體并沒有太多關于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報道和傳播。民族體育跳坡節不能很好適應現代化的時代潮流,這使得人們也在逐漸的忽視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存在,對其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下降。而現在一些體育運動會基本都是一些西方競技類的項目,根本沒有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展現機會,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跳坡節的發展。除此之外,要想讓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得到更好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當地政府在2000年及2008年的時候成功舉辦過跳坡節,從此跳坡節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但是當地政府的重視也只是在跳坡節舉辦期間,其余時間并沒有對跳坡節保持足夠的關注,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族體育跳坡節的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在跳坡節上到處可以看到拿著手機及相機等電子產品的群眾,而背著蘆笙、三弦的人越來越少見。在跳坡節上更是很少能看到群眾自發舉行的大規模即興表演了,就連苗族同胞自身也開始對自己的文化感到陌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電子科技的發展,讓更多的娛樂方式出現在人們面前,這給隆林跳坡節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民族體育跳坡節是我們國家的一種傳統文化,但是現在很多的民眾認為民族體育跳坡節是一種低端的健身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西方競技體育的引入,民眾的審美和價值觀也在發生一些改變,民族體育跳坡節已經不能適應當代社會民眾的審美和價值觀,這使得民族體育跳坡節在一部分民眾心里的地位已經逐漸下降,從而認為民族體育跳坡節只是一種低端的健身活動。現代人們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了解不足,甚至民族體育跳坡節對現代人們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語了。這些情況都使得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受眾人群大幅度的減少。促進隆林民族體育跳坡節變遷的因素主要有經濟發展需要、思想觀念的改變、人們對民族體育的重視程度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1)政府主導下的民間組織建構。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參與者一般都是自發的集合在一起的,沒有統一的管理和組織。隨著社會的發展,民族體育跳坡節原來具有增進人際關系和強身健體的功能逐漸被一些新鮮事物所代替。跳坡節的發展不能單純的依靠國家的支持,還需要一些社會中民族體育組織的帶動,通過政府的指導和社會上的幫助,來幫助民族體育跳坡節組織的建立和發展,有利于民族體育跳坡節的發展。同時,加強民族體育組織的建立和管理,讓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參與方式由原來的無組織自發性的參與變成組織參與,進一步促進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健康發展。
(2)多方籌措力量,探索民族體育跳坡節傳承新途徑。隨著西方體育觸角深入民族地區,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要想民族體育跳坡節作為一種文化來發展,就應該努力探索傳承民族體育跳坡節的新途徑。通過對桂越邊境民族體育跳坡節的調查,發現隆林縣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跳坡節是可以很好的融入現代化城市發展的,并且完全可以達到和現代化城市的協同發展。隆林縣跳坡節在帶動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的同時也可以保持自身的活力和吸引力。處在學齡階段的孩子們,學習能力和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比較好,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學校接受有關隆林跳坡節文化的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產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適當的增加一些民族體育跳坡節技能的教學更有助于民族體育跳坡節的保護與傳承。而且,民族體育跳坡節活動引入學校教育也是一種投入低、效果好的保護與傳承傳統體育項目的方式。
(3)強化文化自覺,提升民族體育跳坡節的遺產認知。現階段很多當地民眾認為民族體育跳坡節是一種比較低端的活動,這種錯誤的認知使民眾對民族體育跳坡節逐漸失去興趣。因此,要想民族體育跳坡節健康的發展,就要改變民眾的文化思想意識,提高他們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認識。當民眾的思想意識提高了,對民族體育跳坡節充分認識了,才會積極主動地去保護和繼承民族體育項目跳坡節,讓跳坡節可以健康持續的發展。
(4)關注所有社會群體,廣泛激發其文化興趣。鼓勵良性變異、擴大受眾人群。現階段民族體育的參與人群主要是兒童和老年群體,這是因為民族體育跳坡節的游戲性滿足了兒童對活動樂趣性的需要,而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健身性又滿足了老年人對健康的需求,這讓民族體育跳坡節得以在這兩個群體之中得到了發展。隨著西方體育的的引入并不斷的進行宣傳,使人們不斷的接受西方體育,然而民族體育跳坡節卻不注重宣傳,從而影響了人們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認識。所以,要想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受眾人群不斷地增多,需要民族體育跳坡節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而進行不斷的發展。一方面要加強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宣傳力度,增加人們對民族體育跳坡節的認識;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民族體育跳坡節進行改造創新,讓民族體育跳坡節與時俱進,不斷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
[1]吳履昊.廣西羅城仫佬族民族體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2]羅桂麗.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少數民族體育政策演變與發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
[3]熊袖足.現代化進程中仡佬族村落體育變遷與發展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
[4]王曉晨,喬媛媛,蒲玉賓,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生秩序邏輯及其參與社會治理路徑:基于對桂西的田野調查[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32-144.
[5]常智,郝國棟.中國少數民族體育的變遷與貴州少數民族體育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1(6):162-166.
[6]李曉明.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研究[J].時代金融,2013(32):238-240.
[7]王曉晨,喬媛媛,張峰.百年學校武術發展中的教育權力實踐及其新時代走向[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0(3):361-366.
[8]劉飛飛.數據時代背景下民族體育的發展研究:以貴州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47-250.
[9]王維興,楊慶辭.文化生態視野下我國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85-186.
[10]胡彪.滿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0.
[11]劉宇峰,張學生.當代民間體育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5):47-51.
[12]張選惠,郭永東,唐小英,等.四川省少數民族體育發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33(3):27-3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Longlin Ethnic Sports Jumping Festival in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QIAO Yuanyuan, etal.
(Guangxi Key Research Center for Curlture Security in Ethnic Regions, Yulin 537000, Guangxi, China)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20YJC890028);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民族地區文化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項目(2020YJJD0025);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19KY0601)。
喬媛媛(1980—),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文化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