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初中英語的教學目標也已經逐漸過渡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上來。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記憶、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英語思維體系,不斷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在初中英語教材中,記敘文是最常見的文章形式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文章將以記敘文英語閱讀教學為例,對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進行具體分析,期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一、 引言
閱讀理解作為中考中的重要考點,不僅考查學生對單詞的積累程度,同時也是檢驗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初中階段是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的關鍵時期,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不斷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已經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要主攻的方向之一,在引導學生主動積累詞匯的基礎上,更要幫助學生采用完善的英語思維,深入地理解英文文化,培養流暢的口語交流能力以及正確嚴謹的書面表達能力,實現英語的高質量學習,從而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實現閱讀能力的不斷上升。下面將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二、 側重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
記憶是指長時記憶中知識的提取活動,包括對已學過的知識的再認識和回憶。在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實現深層次閱讀,教師一定要著重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和閱讀后對文章基本信息的再提取能力。
(一)精煉記憶活動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教學目標為學生精煉記憶活動。如果在閱讀教學中記憶活動占主導位置,那么這將與學生的認知發展相矛盾,所以教師要通過有效手段為學生進行記憶精簡,保證每一個記憶活動都與教學目標相對應,讓學生可以通過文章內容對基本信息進行提取和再記憶,從而不斷提高閱讀效率。
(二)借助思維導圖加深記憶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并總結出文章的重難點,用可視化的圖形具化抽象文本,從而幫助學生加深記憶。與圖相結合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并且圖形結合會促使記憶會更加長久。初中英語閱讀教材大多以記敘文為主,記敘文的敘事手法通常以時間為標志貫穿整篇文章,針對這類文章,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時間為軸,理清文章的框架結構,并以文章結構為支撐讓學生抓住文章主線,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對于說明文,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說明事物的角度構建思維導圖;議論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以論點、論據、論證為框架的思維導圖。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閱讀教材“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時間的發展順序來構建William Shakespeare的一生。
在思維導圖中清晰地總結出William Shakespeare一生中所有的重要信息,并將文章結構清晰地梳理出來,在圖形的幫助下,學生會在頭腦中建立深刻的文章印象,從而實現深層次閱讀。
三、 側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
理解是指學生從口頭、書面或圖形等交流形式的教學信息中構建意義,將已有知識和新知識建立聯系,形成知識的有效積累。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認知能力,對一件事物的理解又可以分為不同層次,整個過程包含詮釋、推論、總結等。通俗地說,就是學生在接觸一篇閱讀素材時,首先需要詮釋文章的基本信息,也就是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文章的大致含義;然后學生可以結合文章信息進行合理推論,最后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這一閱讀過程也是學生英語思維的建立過程,引導學生對文章信息展開不同層次的理解,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文章內容進一步引導學生感知文章的思維脈絡,實現對文章的深層次解讀。
(一)通過標題預測內容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標題對文章內容進行大膽推斷,在閱讀理解中,推斷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根據已經掌握的信息和情境對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推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中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過程并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延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推斷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對于記敘文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抓住who, when, where, why, what, how這些基本要素,對文章進行大膽推測。
例如,仍舊以“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這篇文章為例,在開展閱讀教學前,教師可向學生出示一張思維導圖,讓學生根據圖內容對文本信息進行大膽推斷。
在課堂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張圖片,并結合圖片內容對文本進行推測,教師也可以對一些關鍵詞進行提問,讓學生對已掌握的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從而對人物形象進行大膽描寫。
(二)抓住文章體裁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初中學生要通過閱讀讀懂文章體裁。這也就要求初中英語教師必須要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各種題材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將其歸類。對于記敘文的閱讀理解,學生需要抓住文章對事件和人物的敘事過程,這其中的重要因素與中文閱讀類似,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初中階段最常接觸的記敘文大多為人物傳記、敘事故事等。說明文則以介紹事物的性能、特征、狀態為主,或者對一些理論進行說明。議論文文章體裁中帶有明顯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各種閱讀素材的具體特征,掌握文章體裁。
例如,“Liu Xiang—trained to be the best in the world”這篇閱讀素材,從題目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篇明顯的人物傳記文,然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歸納出文章體裁,然后根據文章體裁特點抓住重點要素對文章進行深度理解。
( )What type of the passage is it?
A. Argumentation. B. Expository.
C. Narration.
( )What type of the passage is it?
A. A play. B. A biography. C. A poem.
如果學生對歸納文章體裁存在一定困難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從體裁之間的不同特點出發,抓住各種文章題材要素,并與文本信息進行一一對比,從而完成對文章的深入理解。
(三)抓住關鍵詞句
教師要結合閱讀教材與學生的認知情況,以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向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學生對這些重點詞句的解釋過程也就是他們對文章的理解過程。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My ‘perfect holiday”這篇閱讀素材時,從標題中不難看出,作者想要擁有一個完美的假期,但是題目中的引號又以顯示出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does the title mean?
學生在經過思考后大多可以總結出標題的通俗解釋:
The holiday is not really perfect like what I thought.
如果學生可以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做到重新詮釋,那么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必將會上升到另一層次。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對文章的詮釋能力。
四、 側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
分析能力是需要學生對文章進行重新分解,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以及段落關系,從而找出文章中的關鍵信息并加以整理。初中學生的文章分析能力還處于形成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通過邏輯性思維指引學生形成系統的分析能力。
(一)利用分析圖
初中階段所接觸的閱讀教材文本大多以順序記述為主,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利用分析圖,抓住文章關鍵詞,進一步剖析文章結構。
例如,“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這篇閱讀素材講述的是一個童話故事,Goldilocks無意中闖入了三只小熊寶寶的家,并吃掉了熊寶寶的食物占領了熊寶寶的床,然后在發現小熊回來后落荒而逃。在學生初讀文章信息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黑板上共同畫出文章分析圖,并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向同學們詳細介紹故事的組成要素,然后讓同學對文章進行深入解讀,在分析圖內填寫出文章的關鍵詞句。
(二)挖掘文章內涵
初中階段所接觸到的閱讀文本一定都含有某些觀點,文章也大多體現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隱含意思,對文章進行深入解讀。教師可以從文章結構、文章觀點、作者意圖等方面引導學生具體分析,學生在分析過程中需要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對信息進行推理,并給出具體的分析結果,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文本中找出結果的佐證,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A beautiful smile”這篇閱讀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主人公的態度變化作為入手點對文章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性問題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判斷出問題的正確性。
Tell the for following sentences true or fals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I didn't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other students in my first year at a new school. (F)
B: It's important to be positive and brave in life. (T)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利用原有經驗對文章的隱含價值觀進行具體分析,進一步總結出作者意圖,抓住文章內涵實現高層次閱讀。
(三)概述文章
概述文章需要學生剔除掉文章中的無用信息,圍繞文章核心進行簡要概述。在訓練學生概述文章的同時,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潛移默化地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教學閱讀素材“smile please”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文章內容概述題目。
方式一:選出可以概括文章內容的最佳選項。
A: Take a photo of the snake and show it to the doctor if you were bitten by a snake.
B: Henry was bitten by a snake and got the right medicine because of its photo.
C: A snake appeared in the restaurant and bit Henry.
方式二:填空。
Henry and got the right medicine because .
方式三:提問。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在這種開放性的問題中,學生可以通過提取關鍵詞來高度概括文章信息,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整合思考,從而不斷豐富閱讀經驗,提高核心素養。
五、 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不斷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與分析力,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理清文章思路,結合文章題目大膽推測文章內容,抓住文章題材與關鍵詞語,對文章進行深入解讀,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含義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復述,在加深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組織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孫小麗.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社團實踐與思考[J].教育觀察,2018,7(12):29-31.
[2]李明遠,彭華清.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58-62.
作者簡介:
王錫蓮,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